蘆墟鎮

蘆墟鎮

蘆墟鎮是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下轄的一個鎮,距吳江城區24.5千米,北靠太浦河,南至南柵港,隔蘆墟塘與浙江省相望,西瀕汾湖,東達槐字港。古蘆墟在今太浦河北岸的蘆北村一帶,這裡以前叫北顧里,三國時已成村落,南朝梁太學博士顧野王之子安饒、安文卜居於此,遂有此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蘆墟鎮
  • 外文名稱:Luxu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蘇州市吳江區
  • 電話區號:國際:(+86)512;國內:0512
  • 郵政區碼:215211
  • 地理位置:在蘇州市吳江區東端
  • 人口:34350人(2000年)
  • 方言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方言-吳江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上海虹橋機場
  • 火車站:上海虹橋火車站 蘇州火車站 蘇州北站
  • 車牌代碼:蘇E
建置沿革,經濟發展,風景名勝,

建置沿革

唐景龍二年(708),在古蘆墟南建泗洲寺,香火頗盛,居民南移,蘆墟逐漸繁榮起來。宋元明三代,在此設汾湖巡檢司署,蘆墟由村落發展為小鎮,清康熙年間(1662—1722),“居民至千家,貨物並集,設官將領之,乃始稱鎮”,至乾隆年間(1736—1795),“民日增,貿易益盛”。被譽為“魚米之鄉”。
蘆墟鎮

經濟發展

蘆墟的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蜚聲海內外,蘆墟山歌是其代表項目。蘆墟山歌以悠久的歷史、眾多的歌手、廣闊的傳唱地域和豐富的作品蘊藏,在我國民間歌謠領域中獨樹一幟,特別是陸阿妹傳唱的長篇敘事山歌《五姑娘》的問世,打破了長期以來漢民族地區無長歌的定論,堪與壯族的《劉三姐》、彝族的《阿詩瑪》相媲美。2006年1月,蘆墟山歌作為吳歌的一個子項目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年歌手楊文英,2007年進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蘆墟搖快船也於2007年由蘇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蘆墟民國時期的春聯也頗具特色,鎮上一百餘家商店幾乎每家均撰有春聯。
蘆墟歷史上名人輩出。南宋儒學提舉陸大猷,元代書畫家陸行直,明代萬曆進士、兵部主事袁黃,明末抗清將領洪祖烈,清代乾隆年間著名廉吏陸耀,清中期詩人、書畫家郭 ,近代南社詩人沈昌眉沈昌直兄弟,均聲聞遐邇。
窯業和米業是蘆墟鎮歷史上兩大支柱產業。清光緒年間(1875—1908),陳茂江率先在鎮東柵槐字港盤磚窯燒磚,民國初又在洋窯港建石灰窯。此後,杭州人錢大興在夫子浜建石灰窯。至抗戰前夕,陳、錢兩家有窯20餘座。至新中國成立前夕,蘆墟有窯墩近百隻。至今,在蘆墟鎮東郊尚存有利字窯等十幾座窯墩遺址。蘆墟的米業是在清末引進蒸汽機後發展起來的,早期有濟和、張吉泰、陸泰豐米行,後來陸續增至20多家,所加工大米大部分運銷上海等地。
蘆墟分湖蘆墟分湖
蘆墟的土特產也很多。以春秋吳國相國伍子胥的傳說而名的子胥蟹(紫須蟹),明清時就銷往周圍各地的分湖米,元盪蓴菜,“縐紗”餛飩,“生祿齋”月餅等,均頗具特色,贏得鎮內外人們的青睞。

風景名勝

分湖可謂是蘆墟的母親湖。因“湖分而半,一屬嘉禾(今浙江嘉興),一屬姑蘇,故名分湖”,柳亞子先生在《感事呈毛主席》詩中也有句云:“分湖便是子陵灘。”分湖周圍風景甚是怡人,明代時有分湖八景,分別為:泗洲曉鐘、巡樓更韻、柳溪月色、武陵漁歌、蒲汀鴛浴、分澤龍潭、陸氏桃源、胥灘古渡。蘆墟古鎮區至今仍較好地保留著“小橋流水人家”的風貌。市河自北向南逶迤,在其北口躺臥著一座拱形小石橋,名叫觀音橋,原名泰生橋,為吳江區文物控制單位,始建年代無考,現存之橋重建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橋頂望柱上四頭石獅惟妙惟肖。位於鎮南的登雲橋,重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橋面石上刻著“八寶紋”圖案,頗具特色,橋身上的對聯也很有文學色彩。在市河兩岸尚遺有不少古建築。其中沈氏跨街樓、許氏跨街樓及西柵的懷德堂是其代表性建築,特別是大門前臨河的跨街樓尤具特色。跨街樓是我國南方多雨地區的一種特殊建築。以前,蘆墟鎮區的商家民宅大多面向市河建造,大門臨街,街面到河邊的駁岸上也建造樓房,且上層與正屋相連,形成寬窄不一的街路。現沈氏跨街樓與懷德堂為吳江區文物保護單位,許氏跨街樓是吳江區文物控制單位。
在主市河交匯的西柵河對岸,人民橋東有一古建築——善寶堂,現為蘇州市的文控單位——“黃宅”。整座建築建造精美,富有內涵。有石駁岸,金字河橋,艄公屋,沿街朝西三開間跨街樓。店堂正中石庫門,入內花崗石天井,左右長廊,正中雕花長窗六扇,左右各有半窗兩扇,下有花格木壁牆和襟風板,靠牆各有耳門。大廳正中懸掛金底黑子“善寶堂”齋扁。下有平門六扇,廳中向外跳望,磚雕門樓上刻紫氣東來,兩側松鶴延年,麒麟送子,下沿傳統戲劇浮雕。轉過平門第二道石庫門,進門正中天井,朝南上下廂房各一,朝北廊屋,正中三開間,畫梁雕檐,三開間堂樓。穿過堂樓為內屋居室。正屋四間,上下各有複壁。後天井圍牆與屋檐齊高,上疊漏窗八孔,其下八幅磚雕吉祥圖案。圍繞主體建築有備弄、書房、伙房、跨弄樓等。
可惜在上世紀文革中,前三進全被拆除,"善寶堂"位置建起了三層樓百貨大樓,現在能見的是第四進的磚雕門樓後建築,黃氏後人,歷代修繕,保存尚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