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漢字)

蘄(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漢字釋義

〈名〉

(1)一種香草。如:蘄茞(香草名)。

(2)中國安徽省宿州市簡稱。

(3)古州名 。北周始置,治所在齊昌(今湖北省蘄春縣)。

(4)古治所。蘄縣蘄城(今安徽宿州)。

(5)古同“祈”。祈求。古又同“圻”,意:沒有封疆界限。

(6)蘄姓,蘄氏。

(7)《說文解字》“蘄”:草也。從草

〈動〉

(1)通“祈”。祈求

(2)又

(3)又如:蘄求(祈求)。

(4)安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蘄
  • 拼音:qí
  • 注音:ㄑㄧˊ
  • 五筆86&98:AUJR
  • 簡體部首:艹
  • 部外筆畫:12
  • 總筆畫:15
  • 部首筆畫:3
  • 倉頡:TCJL
  • 鄭碼:EUEP
  • 筆順編號:122432511123312
  • 四角號碼:44521
  • UniCode:CJK
漢字釋義,方言集匯,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字源字形,

漢字釋義

〈名〉
田字格中的“蘄”字田字格中的“蘄”字
(1)一種香草 [a kind of fragrant herb]。如:蘄茞(香草名。即“蘼蕪”)。
(2)古州名 [Qi prefecture]。北周始置,治所在齊昌(今湖北省蘄春縣)。
(3)古同“祈”。祈求。古又同“圻”,意:沒有封疆界限。蘄,通“ 圻 ”。《荀子·儒效》:“四海之內,莫不變心易慮,以化順之。故外闔不閉,跨天下而無蘄。”王先謙 集解引 劉台拱曰:“蘄,蓋與‘圻’同。言四海一家,無封疆之限也。《荀子·儒效》:故外闔不閉,跨天下而無蘄。
(4)蘄姓,蘄氏。
(5)《說文解字》“蘄”:草也。從草。江夏有蘄春亭。臣鉉(徐鉉)等案:“《說文》無(單斤)
字,他字書亦無。疑相承誤,重出一字。”
(6)中國安徽省宿州市簡稱。
(7)古治所。蘄縣、蘄城(今安徽宿州)。《史記·陳涉世家》:“攻大澤鄉,收而攻蘄。”
〈動〉
(1)通“祈”。祈求 [pray]
不蘄畜乎樊中。——《莊子·養生主》
所以蘄有道行有義者。——《呂氏春秋·振亂》
蘄勝於人。——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2)又
蘄至於古之立言者。
(3)又如:蘄求(祈求)。
(4)安定。
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莊子·逍遙遊》

方言集匯

◎粵語:kei4
◎平水韻:上平四支·上平十二文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蘄 ·康熙筆畫:22 ·部外筆畫:16
《唐韻》《集韻》《類篇》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玉篇》草也。《韻會》似蛇牀。《爾雅·釋草》蘄茝,蘼蕪。
又《張衡·西京賦》結駟方蘄。《注》馬銜也。
又《莊子·齊物論》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注》蘄,求也。《史記·秦本紀》蘄年宮。《注》蘄年,求年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江夏郡蘄春。
又姓。《通志·氏族略》漢有弘農太守蘄良。
又《韻會》渠斤切,音芹。《爾雅·釋草》薜,山蘄。《注》《廣雅》云:山蘄,當歸。
又《集韻》居希切,音機。沛郡有蘄縣。或作鄿。

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蘄
艸也。從艸〔單斤〕聲。江夏有蘄春亭。渠支切〖注〗臣鉉等案:《說文》無〔單斤〕字,他字書亦無。此篇下有坄,注云:江夏平春亭名。疑相承誤,重出一字。〖注〗金文埝恛見,從〔單斤〕聲,借為祈。

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字源字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