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馬山圍山河水保工程

藏馬山圍山河水保工程

藏馬山圍山河水保工程位於大村鎮藏馬山西流域。 該流域沿白馬河與藏馬山之間, 形成一個南北長10.05公里、東西寬5公里的狹長峁原地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馬山圍山河水保工程
  • 地區:大村鎮藏馬山西流域
  • 相關文獻:《中國水土保持
  • 時間:1974年
介紹,建造歷史,

介紹

藏馬山圍山河水保工程位於大村鎮藏馬山西流域。 該流域沿白馬河與藏馬山之間, 形成一個南北長10.05公里、東西寬5公里的狹長峁原地帶。

建造歷史

藏馬山中部屬白堊系燕山晚期侵入的火成岩、 花崗岩和閃長岩。分布在150米等高線以上。坡度在70°左右;山根至白馬河岸為第四紀覆蓋層坡積的黃色亞砂土。分布在40米等高線以下,坡度為15°左右,流域內有12個村莊。農林用地1.7萬畝;有5一15米深的溝壑70餘條;支毛溝、山坳數百計;境內年降水量818.5毫米,暴雨季節經常出現山洪。水土流失嚴重,形成大量切蝕溝,占地約3萬畝。 一般年份切蝕深0.3米,嚴重年份達2米左右。年平均侵蝕模數每平方公里最少為1100噸,最高達1500噸。1958年曾對該流域大面積治理。在山根的主要山溝中建石谷坊和塘壩水庫等。由於上游無攔洪工程,山陡流急,所建谷坊和塘壩到70年代大部分被沖毀。1973年,大村公社組織技術人員對全流域進行了勘察。根據山、水、林、田、路統一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制定了水庫、塘壩、谷坊、圍山河、環山路綜合建設的水保工程計畫。從1974年開始,公社每年組織4000人投入工程建設,歷時三年完工。在溝壑建小型水庫8座,塘壩8座,谷坊54座,溢洪橋12座、放水洞10座;在山麓坡水地帶,沿90—100米等高線之間挖開圍山河;並沿河堤修築3米寬環山路,使圍山河與各水庫、塘壩貫通,攔引山水入庫壩中。整個圍山河環藏馬山西麓長10049米,串聯山西5個小流域,分攔河上7.7平方公里的山地客水。按300年一遇降雨標準計算,河上可來客水265.8萬方,河下水庫、塘壩可蓄水300萬,控制一般年份山洪危害, 減少了水土流失,使該流域侵蝕模數比治理前減少35%,峁原之間的黃土溝壑切蝕現象也基本得到控制,同時涵養了水土,增加了蓄水量,擴大了灌溉面積。農林果牧業和山區交通均得到較大發展。1981年,《中國水土保持》雜誌第4期刊文,詳細介紹了該項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