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學

藏學

藏學,是研究中國藏族歷史、宗教、文化、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綜合性學科。又稱藏學、西藏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學
  • 外文名:Tibetology
  • 學科類型:國際學科
  • 來源:中國
  • 別名:西藏學
簡介,歷史,孕育期,發展期,繁榮期,研究對象,研究範圍,藏族語言文字研究,藏族歷史研究,藏族宗教研究,青藏高原考古研究,藏族文藝研究,藏醫、科技研究,

簡介

據統計,中國現有五十餘家藏學研究機構,一千多名專家學者。目前,它已成為舉世矚目的國際性學科,研究領域正在不斷擴大。藏學的故鄉在中國。藏族璀糜的文化遺產和獨特的社會形態是藏學研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僅西藏的藏文歷史檔案就有近300萬件。高高的、厚厚的薩迦佛經牆至今仍然遺留著元代的塵埃……藏族的文獻典籍之豐富、卷帙之浩繁,在中國56個民族中僅次於漢族而居各少數民族之首。中國藏學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已成為研究以西藏為主並包括川、青、甘、滇整個藏族社會歷史和文化的綜合性學科。

歷史

藏學界一般認為,藏學誕生在19世紀30年代,匈牙利藏學家喬瑪是其創始人。但對西藏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藏學經歷了孕育期、發展期和繁榮期3個階段。

孕育期

孕育期(17世紀~19世紀初)。17世紀20年代以後,有幾批歐洲天主教教士從喜馬拉雅山或中國內地進入青藏高原,並在阿里、前藏、後藏等地長期傳教。他們學習研究藏語,根據自己的體驗和調查,介紹藏族歷史、宗教、民俗等情況,是歐洲對藏族研究的開端。但研究不是系統的,主要的成果是在藏語文方面。

發展期

發展期(19世紀30年代~20世紀中期)。喬瑪於1823年來到達拉達克喇嘛寺內生活7年,精研藏文,終生致力於藏族歷史文化研究。他於1834年出版《藏英辭典》和《藏文文法》等著作,標誌藏學誕生。這一時期由於西方殖民擴張,喜馬拉雅山南麓一些民族地區淪入西方國家控制,大量藏文文獻流入西方。20世紀初英國斯坦因和法國伯希和等從敦煌千佛洞掠走一大批藏文寫本。這些文獻資料客觀上刺激了藏學在世界範圍的發展 。 一大批專業學者加入藏學研究隊伍。研究內容由藏語文拓展到西藏社會、歷史、宗教、文化諸多領域。英、法、德、意、俄、匈等國都有一批藏學家,而以法國和義大利處於領先地位。20世紀日本和美國則後來居上。

繁榮期

繁榮期(20世紀中期以後)。20世紀中期,藏學研究進入新的時期。一方面經過百餘年的發展,藏學的資料整理基本完成,有了一大批精通藏語、訓練有素的藏學專家。另一方面1959年達賴集團叛離祖國,帶走了一批藏文典籍資料,並由此引出舉世矚目的“西藏問題”,客觀上刺激藏學的進一步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西藏的研究也給予大力支持,國內藏學研究也呈蓬勃之勢。50年代以後,許多國家成立了專門的藏學機構或團體,如日本西藏學會、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西藏學會、英國西藏研究所、錫金藏學研究所等。一些學術機構發行專門的藏學研究刊物,如《日本西藏學會會報》、《藏學集刊》、《西藏學會會報》、《西藏學會通訊》等。國際性的學術交流成為這一時期的突出特點,從1976年在匈牙利舉行首屆國際藏學學術討論會至1992年已經召開6次。與會專家越來越多,討論的問題越來越深入。藏學研究繁榮最集中的體現是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佐藤長的西藏古代史研究,托馬斯的古藏文研究,西門華德的藏漢語比較研究,巴考和石泰安的西藏歷史、文化研究,拉露的西藏文學研究,霍夫曼的西藏本教研究,圖齊西藏宗教研究等是令國際藏學界矚目的成果。
中國對於藏族歷史的研究和記述可以遠溯到隋唐,當時的漢文史籍對藏族地區作了詳細記載。新、舊《唐書》的《吐蕃傳》仍是研究藏學的重要文獻。元代時西藏和整個藏族地區納入中央政權的直轄之下,元政府曾對西藏人口組織了大規模的調查,並敦聘藏族地區高僧到京城宣講佛法。清代前期的《衛藏通志》、《西藏志》和後期的《西藏圖考》、《四川通志》等史志,對藏族地區的歷史、社會、宗教、風俗、地理、掌故等進行了全面的初步研究。20世紀30~40年代,一批學者在艱苦的條件下深入藏區實地考察,有人甚至投入寺院習經,對藏學作了開拓性的研究。張怡蓀李安宅於式玉等都為國內藏學研究作出了貢獻。
50年代開始有組織地系統開展藏學研究。50年代初集中中國許多高校和研究機關的藏學專家赴西藏對藏族地區的社會歷史、語言文字、宗教哲學、音樂戲劇、建築雕塑等進行大規模的實地考察,獲得大量的第一手珍貴資料。20世紀80年代以後,國內藏學研究大步發展。中國設立了中央及地方各級藏學研究機構50多個(如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所、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藏學研究所、台灣西藏研究會等),創辦了《西藏研究》、《中國藏學》、《中國西藏》、《雪域文化》、《西藏佛教》、《西藏社會發展研究》、《西藏藝術研究》等30餘種藏學學術期刊。專門組成了中國藏學出版社和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藏文古籍200餘種和一批藏學研究學術成果 。每年召開數次規模不等的藏學討論會。隨著國際學術交流的展開,已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130餘名學者和旅居國外的藏胞學者到中國參觀訪問,進行學術考察和洽談科研合作項目。中國藏學家也應邀出國訪問、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
和外國藏學研究比較,中國藏學研究有其突出優勢和特點。實地考察、實物研究和口頭流傳資料的收集,藏、蒙、漢多民族學者的攜手合作研究等是國內藏學研究的有利條件。因而,國內藏學不限於文獻資料的研究,也不限於對藏族作“史”的研究。對青藏高原考古、西藏的現實與發展、藏族風情習俗、藏醫科技等課題的研究處於領先地位。

研究對象

藏族是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的民族之一。現有藏民約459萬人,主要聚居在青康藏高原,其中大多集中在西藏自治區。7世紀時,青藏高原藏族建立的政權,唐代稱吐蕃、清代有圖伯特、唐古特衛藏、西藏等稱謂。藏族人自稱博、博巴人等。青藏高原特殊的生存環境造就了藏族在其發展過程中特有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藏民在改造自然的實踐中,在與周圍其他民族的交往中根據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創造了豐富的文化成果,而且這種創造還在不斷地進行。藏族已有的精神、物質文化成果以及正在進行的社會和自然的改造活動,都是藏學的研究對象。

研究範圍

藏學的研究範圍非常廣泛,涉及社會歷史 、哲學宗教、語言文字、文學藝術、醫藥歷算、風土民俗以及藏族地區現代化過程中提出來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等廣博繁富的內容。研究比較深入的領域主要有:

藏族語言文字研究

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支。藏語拼音文字據傳為7世紀藏王松贊乾布大臣吞彌桑布扎仿效梵語創製。據近人研究藏語在7世紀以前已經是一種發達的語言。藏語辭彙豐富、結構完美,具有簡練、準確的特點。古藏語不僅記錄了藏語的語音和結構,而且記錄了包括古漢語在內的古代中亞語言的發音。藏語文是研究中亞古代語言的寶貴財富。藏語的源流與變革、藏語的語音語法,藏語方言(分藏、康、安多3種)、書面藏語、南語、象雄語、多續語、漢藏語文比較、藏語辭典編纂等都是重要的研究課題。

藏族歷史研究

包括史料整理和學術研究兩個方面。西藏史料的基本構成有藏文資料、穆斯林資料、漢文資料、馬可·波羅以後西方進藏旅行家記錄資料、蒙文資料等。將這些史料進行合理的分類、編目、整理出版是藏學研究的基礎性工作。學術研究要求以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理清藏族社會發展的基本軌跡,總結分析藏族社會的根本性質和特徵等。

藏族宗教研究

藏族古代崇信本教,8世紀中葉佛教傳入,逐漸形成各種喇嘛教派,並長期實行政教合一體制。對宗教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分析藏族宗教各派的源流和發展,各派教義的基本內容,藏族佛教與印度佛教、漢族禪宗的關係等都是重要課題。

青藏高原考古研究

這一領域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國內取得一些成績。有關人員陸續在西藏進行考古發掘,採集到大批遠古石器,發現一些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和大批古墓葬群、摩崖石刻、岩畫石碑等。考古發現證明4~5萬年前青藏高原上已有人類活動。

藏族文藝研究

藏族具有悠久的文藝傳統,有大量的民間文藝作品和文人創作。《格薩爾王傳》是11世紀的藏族說唱體史詩,是世上最長的史詩,對它的研究成為格薩爾學。《說不完的故事》、《薩迦格言》、《米拉日巴傳》等也是藏族文學的重要作品。湯喀(布絹製作的畫軸)佛像、藏劇、藏樂、藏舞的研究也是文藝研究的不同專題。20世紀80年代以後國內整理或正在整理出版《格薩爾王傳》、藏族的《民間故事集成》、《歌謠集成》、《諺語集成》、《民歌集成》、《民間舞蹈集成》、《民間器樂曲集成》、《西藏戲曲志》、《西藏曲藝志》等大型藏族傳統文化叢書。

藏醫、科技研究

包括藏醫經典整理、醫理研究。西藏曆算研究、西藏建築研究等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