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國土·海洋文化:海上交通和海上貿易

藍色國土·海洋文化:海上交通和海上貿易

《藍色國土·海洋文化:海上交通和海上貿易》是藍色國土系列之一。主要講述中國古代的一個主要的航海曆程、海上交通線、我國的港口與海峽、以及有關我們對海洋意識與法律等有關內容。中國的領海包括渤海全部、黃海、東海、南海的一部分,台灣島周邊海域及國際法承認的周邊海底區域的一部分,總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海洋國土,又被稱為藍色國土,是每一個沿海國家的內水、領海和管轄海域的統稱。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民族之一。遠古時期,就有“乘桴浮於海上”的記載,春秋時齊人得東海“漁鹽之利”,後來又有以中國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明朝前期,偉大的航海家鄭和曾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遍訪亞洲、非洲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過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海岸,比歐洲的哥倫布還早87年。當時中國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無疑位於世界前列。歷史上,中國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國。

基本介紹

  • 書名:藍色國土•海洋文化:海上交通和海上貿易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43頁
  • 開本:16
  • 定價:15.80
  • 作者:馬驕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382326
  • 品牌:吉林省吉出書刊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藍色國土·海洋文化:海上交通和海上貿易》主要講述中國古代的一個主要的航海曆程、海上交通線、我國的港口與海峽、以及有關我們對海洋意識與法律等有關內容。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千米陸地領土,除廣袤的大陸外,還有6500多個島嶼,分布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中,瀕臨太平洋有長達18000千米綿長曲折的海岸線。

圖書目錄

中國古代的航海
中國的航海歷史/002
徐市東渡/014
鑒真東渡/017
鄭和下西洋/021
禁海/030
海上的經書
水路的指南/038
《水路簿》的傳奇/040
水路交通
水路航線/046
運輸安全/053
海上貿易
古代的海上貿易/058
古代貿易的發展歷程/064
海上絲綢之路/071
重啟海洋之門/077
港口與海峽
港口/080
名港/089
港口的發展與挑戰/109
中國的三大海峽
台灣海峽/112
瓊州海峽/118
渤海海峽/121

海船的歷史/126
海船一覽/137
中國古代航海技術/142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中國的航海歷史
中國有綿延1.8萬千米的海岸線,300多萬平方千米的廣闊海洋國土面積和眾多的島嶼,沿海地區的氣候與資源條件又十分有利於海上活動,中國是最早進行海上航行活動的國家之一,有著悠久的航海歷史。
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華民族的祖先已經能用火與石斧“刳木為舟,剡木為楫”。到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木帆船的逐步誕生,出現了較大規模的海上運輸與海上戰爭。到秦漢時代,出現了秦代徐市船隊東渡日本和西漢海船遠航印度洋的壯舉。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東吳船隊巡航台灣和南洋,法顯從印度航海歸國,中國船隊遠航到了波斯灣。從隋唐五代到宋元時期,中國航海業全面繁榮、海上絲綢之路遠到紅海與東非之濱。由於以羅盤導航為標誌的航海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中國領先西方進入“定量航海”時期。明代永樂至宣德年間,中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率領遠洋船隊,先後七次下西洋,遍訪亞非各國。這一航海盛舉,不但將中國古代航海業推向頂峰,而且在整個人類航海史上,豎起了一座豐碑。但是,中國晚期封建主義逐漸保守與僵化,這嚴重阻礙了中國航海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航海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航海業從而進入由盛轉衰的時期。雖然晚清大力實行洋務運動,於1865年創設江南製造局以發展民族造船業,於1873年成立輪船招商局以發展民族航運業,於1909年在高等實業學堂設立船政科以培養民族高級航海人才,但大勢已去,終難再現往昔輝煌。
航海史學家根據古人航海活動的能力與航海條件的演變態勢,把中國古代航海史具體分為九個時期,即蒙昧時期、起步時期、形成時期、發展時期、徘徊時期、繁榮時期、全盛時期、頂峰時期、中衰時期。這九個航海歷史時期的形成與變化,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航海事業在整個社會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辯證關係中的地位。
航海的蒙昧時期
航海的蒙昧時期也就是舊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時期(前200世紀—前21世紀)這段歷史時期。
當時生產力十分低下,人類為了維持和繁衍生命、尋找食物,開始了艱難的海上航行與探險。因為這些原始的航海活動基本上都是盲目與被動的,是非預期的,航行成功率微乎其微,所以我們就稱這一時期為航海的蒙昧時期。為什麼航海史學家會認為中國最初的原始航海活動最早發生在舊石器晚期呢?原來在北京的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系列海洋生物骨骼與貝殼的物證,經檢驗,證明了這些物證來自萬年之前的原始社會。由此來看,距今一萬多年之前的以漁獵為生的原始祖先,不僅已經開始與海洋發生接觸,也許還能用植物蔓莖來綑紮樹幹或竹子,以進行短距離的海上漂浮了。

序言

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千米陸地領土,除廣袤的大陸外,還有6500多個島嶼,分布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中,瀕臨太平洋有長達18000千米綿長曲折的海岸線。
中國的領海包括渤海全部、黃海、東海、南海的一部分,台灣島周邊海域及國際法承認的周邊海底區域的一部分,總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海洋國土,又被稱為藍色國土,是每一個沿海國家的內水、領海和管轄海域的統稱。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民族之一。遠古時期,就有“乘桴浮於海上”的記載,春秋時齊人得東海“漁鹽之利”,後來又有以中國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
明朝前期,偉大的航海家鄭和曾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遍訪亞洲、非洲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過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海岸,比歐洲的哥倫布還早87年。當時中國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無疑位於世界前列。歷史上,中國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國。
但是漫長的農耕社會傳統束縛了國人的思想,中國長期以來把活動重心局限在陸地,在資本主義興起的時代中國人海洋意識落後了。明清時期又施行閉關鎖國政策,終於招致了1864年鴉片戰爭的慘敗。從中英“南京條約”開始,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開始了百年之久的喪權辱國的噩夢。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飛躍,海洋意識空前高漲,中國人的目光開始關注海洋。
海洋是地球生物的發源地,是地球上最後一座生物寶庫。開發海洋,可以解決由於人口增加而伴生的糧食問題。
海洋是地球上最後的資源供應地,開發海洋,可以滿足人類生活、生產對礦產的需求。
海洋是世界上最後的能源基地,開發海底油氣田和可燃冰,以及風能、潮汐能可以長久地滿足人類對能源的需要。
海洋是世界各大洲交通的最經濟的通道,海洋運輸成本僅為公路運輸的五分之一,是鐵路運輸的10倍以上。世界上貿易運輸的80%,是靠海運完成的。
海洋又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資源生成地和儲存地,海洋影響著大陸的風雨,海洋有巨大的冰山,在世界性缺水的今天,人們把對淡水需求的目光投向了海洋。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國人再也不會對自己的藍色國土漠然處之。
保護藍色國土的生態環境,發展海洋經濟,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堅決捍衛藍色國土的主權,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權利和義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