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珀(豆科類植物樹脂)

藍珀(豆科類植物樹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藍珀,是一個統稱,是指在紫外線以外的光線下呈現金色、綠色、藍綠色、天空藍、藍紫等多種顏色的琥珀品種。“藍珀”特指產地為多米尼加共和國與墨西哥的琥珀。

琥珀的比重只有1.05-1.08,是世界上最輕的寶石。玲瓏輕巧,觸感溫潤美麗,斑駁的紋理隱隱訴說著千萬年前那一場驚心動魄的蛻變歷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藍珀
  • 比重:1.05-1.08
  • 顏色:藍色、淡藍色、藍紫色等
  • 產地:多米尼加
簡介,產地,收藏品類型,物體的面紗,

簡介

藍珀天空藍及藍紫是多米尼加藍珀特有的顏色。藍珀被多米尼加稱為該國國寶。它來自於3000萬年前的豆科類植物樹脂,其特殊的藍色成因眾說紛紜,被科學界廣為認可的說法是因火山熔岩流過地表的高溫造成地層中琥珀受熱產生的質變。多米尼加藍珀於加勒比海大安的列斯群島中,是為數不多極為珍貴的琥珀之一。多米尼加與墨西哥藍珀不同於其它琥珀是由豆角樹樹脂形成的。
藍珀藍珀
藍珀原本是地層中普通的琥珀,因數千萬年前多米尼加火山爆發的高溫,使地層中掩埋的琥珀發生熱解,而熱解過程中產生的螢光物質——多環芳香分子融入到琥珀之中,這便是藍珀神秘色彩的形成核心。由此可見,多米尼加當時特有的地質條件方可促成藍珀的形成,這也是它僅產於該國的原因。
整體上,藍珀的體色為淡黃色,對著光的表面呈藍色,這種藍色在太陽光或明亮的白光下更為明顯,而且藍色會隨著光的照射角度的變化而靈活的移動。
上等的藍珀(天空藍)在白底自然光線下,是淡黃而純淨的,在變化角度時肉眼感覺到輕微藍色反應,在深色底色和自然光線下會出現強烈的天藍色,在紫光燈下,會出現很強烈的藍色螢光。
藍珀的等級是依據顏色和雜質的多少來評定的,雜質越少,藍色的色度越趨向天藍的為最佳,一般以幾乎沒有雜質的定位AAA級別,略有雜質的AAB,再多雜質的ABB,BBB...
如果肉眼在自然光線下看到有綠色反應的珀體,一般稱為藍綠珀,或者就是綠珀。

產地

多米尼加是西班牙語中“星期日”的意思,是十五世紀末哥倫布在值班時發現的,由於發現那天是星期日,因此得名。
墨西哥藍珀(有些商家把墨西哥藍珀的高藍充當多米尼加藍珀的天空藍)。

收藏品類型

現有的藍珀市場中,一般分為以下四類藍珀收藏品:
一、藍珀原石
二、藍珀雕件
三、藍珀珠串、手釧
四、藍珀(金銀鑲嵌)首飾
一般的,藍珀串珠要達到15mm以上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收藏級別。

物體的面紗

要檢驗藍珀最直接有效的辨識方法,就是將琥珀置於紫外線UV燈下照射,藉由波長380-450nm的長波紫外線檢驗琥珀是否會出現強烈的白藍色Milky Blue螢光反應,有些顏色看起來與一般橙黃色琥珀無異的藍珀,亦是藉此方式驗明正身。這個方法直接點明了藍珀神秘色彩的核心,因為這種琥珀中含有一種特殊物質“多環芳香分子”poly-nuclear aromatic molecules-蒽Anthracene這種暗藏在藍珀內的“光感物質”,在受到外界的特定“入射光”照射激發後,吸收光能再釋放出屬於可見光範圍的螢光(注),也就是我們肉眼所看見的藍、綠或紫光。其原理類似電漿電視PDP的顯示工作原理,利用放電激發彩色螢光體,然後產生各種五顏六色的可見光。因此藍珀的色彩顯現,其實是物理學上的一種“螢光反應”。
由於這是藍珀內部螢光物質的一種色彩反應,而這種螢光物質並非均勻的分布在琥珀中的每個角落,因此對外在光線的反應會隨“射入光”角度的不同而變化,再者其密度在不同的原礦單體上,也呈現很大的落差,這也解釋了為何藍珀顏色深淺濃密的程度有所區別,有的藍色濃得化不開通體透藍,有的清透如水若有似無。
自然界中有螢光現象的礦物超過五百種以上,但多數需要以特定波長光源照射,在黑暗中才能看見明顯的螢光反應,藍珀是少數在自然光下便能看見螢光色彩變幻的異數。
註:原子為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其原子核質子中子組成並由電子圍繞若干軌道運轉而構成。這些電子受到外在光波能量影響時,會激發電子改變其原本繞行的軌道。而這種電子由高能階軌道落回原先軌道的往復過程中,會將其吸收的能量以各種可見光(紅、橙、黃、綠、藍、靛、紫)的形式釋出,產生不同一般的亮眼“螢光”。
在了解了螢光物質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是藍珀神秘色彩的起源之後,另外的一個疑問是:這物質是如何出現在藍珀之中?其他地區的琥珀之中有嗎?
首先我們必須先有的概念便是,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是一種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燒下的產物,它原本就廣泛存在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之中,諸如森林大火或火山爆發都會自然形成這類的碳氫化合物。琥珀和煤炭都是植物衍生的“有機化石”,常在同一地層中被發現,倘若當時伴隨著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在大量熾熱的火山灰及熔岩掩埋下,使得樹脂與植物這類含炭有機物在高壓高熱的地層環境中(悶燒)產生不完全燃燒的熱解效應,促成了琥珀中大量碳氫化合物的形成。
多明尼加的藍色琥珀與一般正常的金黃色琥珀由剛出土的原礦raw amber來觀察,無論外觀或其內含物都有明顯的分別,藍珀原礦外表往往伴隨著灰白色沙礫(火山灰)及怪異攏起成山脊狀的垂直礦體,其中的內含物常呈溶解狀有明顯的流紋,且通常內部溶解物雜質越多,日光下的藍色螢光反應越強。這些藍珀與眾不同的特徵讓科學家推斷藍珀的成因是原本地層中的正常琥珀在高溫下溶解再聚合的成品,熱解過程中產生的螢光物質融入琥珀之中,濃度越高螢光反應越強。
琥珀與煤層共存的情形在全球各地礦區相當普遍,至於為何藍珀獨見於多國?或者更正確的說法是為何惟獨多國的藍珀中含有如此高濃度的螢光物質,螢光反應最強?這恐怕還需要科學家由琥珀的熱熔解過程中,去找出更多的關鍵變數才能解釋。
高濃度成溶解狀的螢光物質,在日光燈下呈現出宛如藍海中繽紛的水草世界。
藍珀的奇異色彩似真似幻,尤其是全透明無雜質的藍珀,在正常光線下是檸檬黃,必須在黑色背景下或由特殊角度觀察,才能看到藍色的螢光,因此有不少人對藍珀的“藍”抱持懷疑角度?甚至不認同以“藍”珀稱之。
其實我認為“顏色”的定義,必須由更宏寬更科學的角度去審視之。湛藍海洋本無色,鮮紅花朵黑夜中亦黯淡無光,所謂的“顏色”由科學的角度定義之,也可稱為“可見光”,人眼所見的顏色基本上是可見光的反射,一個反射所有波長的光的表面是白色,而一個吸收所有波長的光的表面是黑色
我們可以透過藍珀的實驗,去體驗一場色彩的奧妙遊戲,以下圖為例:兩顆純淨藍珀於戶外日光下襯以黑白兩色為底,可明顯呈現區分為上下“黃藍”兩色的奇異現象,為何白色區域的藍光不見了呢?又為何黑色區域的藍色特別明顯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藍色其實一直都存在未曾消失”,別忘了藍珀的藍色螢光是受外在光能所激發,只要有UV射線它就存在,差別只在於它周圍光線的變化,白色區域反射了所有的可見光,微弱的螢光在周遭耀眼的光線中顯得黯淡不明,就猶如白晝盡掩星光,並不代表星星不在那兒;黑色區域吸收了所有可見光,藍色螢光因此顯而易見,亦間接證明了即便清透如水的藍珀中亦有螢光物質的存在。
多米尼加除了蟲珀以外,最著名的便是出產獨步全球的藍色琥珀,雖然他國礦區亦宣稱有藍珀的發現,但論顏色,論質地,論產量,皆無法與多國相提並論。
多米尼加藍珀的藍色成因眾說紛紜,一說琥珀樹脂在火山灰燼覆蓋下形成的內部化學變化,亦有雲火山熔岩流過地表的高溫造成地層中琥珀受熱產生的質變(有點像烤地瓜);後者理論近期在科學家所做的模擬實驗中,成功讓金黃琥珀在高熱下轉變為藍珀,似乎已得到初步印證。
姑且不論其真正成因為何,藍色琥珀的奇特之處在於顏色變化多端,就好似調色板上的顏料以藍色為基調,可恣意調配出淺藍,深藍,天藍,紫羅藍,海水藍,湛藍,紅藍,黃藍,綠藍等十多種以上的色彩變化,有時甚至在同一塊藍珀原礦中便可見到三種以上不同的“藍”。
即便只是單一色彩的平凡藍珀,在不同光線下亦會呈現截然不同的色彩變化,就如同魔術般的令人目眩神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