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薩克斯(法國大元帥))

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法國大元帥)

薩克斯(法國大元帥)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法語:Maurice comte de Saxe,德語:Moritz Graf von Sachsen;1696年10月28日 – 1750年11月20日),薩克森人。是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和情婦奧羅拉·柯尼希斯馬克(Aurora Königsmarck)的私生子。

12歲開始在歐根親王底下服役。13歲授步兵上尉。17歲時就已指揮自己的騎頭團並以要求總戰同名。1719年轉入法軍,任上校團長。在1733至1736年戰爭中因表現傑出而晉中將,受到法王路易十五信任與賞識。1745年擢升法國元帥,並任駐荷蘭法軍總司令。1747年晉升大元帥,成為法國歷史上的六位大元帥之一。

從1725年到1749年退役,薩克森一直夢想並追求擁有自己的王國,但直到1750年11月去世,這一夢想也未實現。其所著的《夢想》(又譯《我的沉思》)是18世紀的重要軍事理論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
  • 外文名:Maurice comte de Saxe
  • 別名:薩克森伯爵莫里斯
  • 國籍薩克森選侯國
  • 出生地薩克森
  • 出生日期:1696年10月28日
  • 逝世日期:1750年11月20日
  • 職業薩克森伯爵法國元帥、大元帥
  • 信仰天主教
  • 主要成就:法國歷史上六位大元帥之一
  • 代表作品:《夢想》(又譯《我的沉思》)
生平,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軍事理論,

生平

12歲時被定為薩克森步兵團軍官候補生。1709年效力於歐根親王和馬爾勃羅公爵麾下,曾參加過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9年馬爾普拉凱戰役。1711年被封為伯爵。1717年貝爾格勒圍城戰中再次效力於歐根親王麾下。1719年起轉入法軍服役。擔任法軍德意志僱傭軍的上校團長。在革新訓練方法方面卓有成效,1733年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爆發後屢立戰功,頗受法國國王路易十五青睞。1740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爆發後,於1741年率法軍夜取布拉格。並向維也納推進。後因普奧議和停戰,法軍於 1742年退出波希米亞。1743年晉升法國元帥。 1744年,薩克森出任摩澤爾法軍司令,在阿爾薩斯地區以劣勢兵力擊敗了來犯的奧軍,1745年調任駐尼德蘭的法軍總司令,抗擊英、奧、荷聯軍的大舉進攻。他先在豐特努瓦戰役中重創聯軍,繼而揮軍追擊,多次獲勝,攻克圖爾奈要塞,次年攻克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隨後攻入荷蘭,1748年攻占馬斯特里赫特,晉升法國大元帥。雖然在這兩次戰爭中法國都輸了,但薩克斯伯爵卻是各方公認的最能幹的將領。不久退休。1750年7月2日在錢德博堡去世。薩克森在訓練和保持軍事骨幹方面為法軍留下了寶貴的業績,提出了改革的思想。他認為徵兵制優於募兵制,強調精神因素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重視火炮、工事和刺刀在戰鬥中的作用。其軍事理論觀點集中反映在《我的夢想》和《書信與回憶錄》著作中。其軍事理論對拿破崙影響極大。
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
他是繼杜倫尼肖德-路易-埃克托爾·維拉爾公爵之後法國歷史上第三位大元帥。
薩克斯是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的私生子中的最年長的一位,雖是私生子,但老爸對他還是不錯的,12歲時給他安排了一個薩克森步兵團軍官的職位,15歲被封為薩克森伯爵,17歲就升為步兵上校。荷蘭戰爭期間他曾效力於歐洲名將歐根親王和馬爾博羅公爵約翰·邱吉爾的麾下,學到了不少軍事高招。
他在戰略戰術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使自己成為18世紀最出色的歐洲名將之一。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

1719年,他爸為他購買了一個法軍日耳曼團上校的職位,他成功地對這個團進行了強力訓練,獲得了法國王室的看好。後來他爸死了,引發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法國出兵對奧地利和薩克森作戰,薩克斯身為法軍將領自然要為法國國王效力了,而為法國效力就意味著同他昔日的上司奧地利元帥歐根親王和他的兄弟薩克森的腓特烈;奧古斯特三世為敵。。在1734年菲利普斯堡圍城戰中,薩克斯第一次顯示出他的軍事才幹,他成功地指揮了掩護部隊,挫敗了企圖解圍的歐根親王,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及其情人蓬巴杜夫人都對這位軍界新星極為讚賞。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1740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爆發,奧地利英國普魯士法國荷蘭巴伐利亞西班牙俄羅斯歐洲列強打作一團,整個歐洲亂成了一鍋粥,他占領了布拉格圖爾奈布魯塞爾安特衛普,連戰連捷,一年內就控制了整個佛蘭德斯地區。佛蘭德斯是歷來歐洲兵家必爭之地,從此薩克斯聲威大震,名滿全歐。
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薩克斯(法國大元帥))
其實戰爭中薩克斯手裡的法軍並不如他的敵手(奧地利、英國和荷蘭聯軍)人多勢眾,但是法軍士兵的素質卻高出一籌,而且薩克斯用兵敢於冒險、擅長因地制宜,正因如此,他才能把兵力勝於自己的敵軍打得慌亂無措、步步倒退,也為自己贏得了法國元帥的軍銜。
1745年圍攻圖爾奈要塞之戰堪稱薩克斯一生頗為經典的戰役。當時薩克斯在敵軍援兵到達時就已在附近建起了易守難攻的強力防線。不過薩克斯當時患了嚴重的身體水腫使他不得不躺在擔架上指揮作戰。法軍以猛烈的炮火和密集的步槍射擊打退了敵軍的攻擊,當敵軍再次發動進攻要突破法軍防線時,薩克斯硬是從擔架上爬起來,還騎上了戰馬,法軍士兵們見主帥如此神勇,更是熱血沸騰,他們對敵軍發動猛烈反擊,最終取得了勝利。1747年,薩克斯揮師攻入荷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攻占了馬斯特里赫特。法國國王路易十五興奮不已,便把至高無上的“大元帥”軍銜賜予了薩克斯,這樣薩克斯就成了法國歷史上第五位榮獲大元帥軍銜的戰將,也是世界歷史上僅有的六位“法國大元帥”之一。
1748年的《亞琛契約》結束了歷時八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薩克斯也解甲歸田,過上了悠閒的退休生活,居住在國王賜予他的錢博德城堡中,薩克斯又開始了他的愛好——與一大幫女人鬼混。突然有一天,薩克斯在錢博德城堡里突然死亡,他的死亡證明書的結論是——縱慾過度……
薩克斯伯爵智勇雙全,信心百倍,敢於創新,是一位出類拔萃的野戰高手,他對於騎兵、步兵和炮兵的協同運用爐火純青,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的出色表現無人可及。他也是一位軍事理論高手,一生研究兵法極有造詣,他寫了一本書,名曰《我的夢想》(死後才出版),書里大談自己關於軍隊組織、訓練、準備和戰鬥的思想,其中好些想法都頗有創意且十分超前。到了19世紀,另一位法國軍事巨擘拿破崙將薩克斯伯爵提出的很多構想變成了實踐。可以說薩克斯伯爵是路易十四時代之後和拿破崙時代之前的法蘭西第一名將,也是整個歐洲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軍事家兼軍事理論家之一。
他的曾孫女——著名法國作家喬治·桑,其中最著名的情人就是“鋼琴詩人”蕭邦

軍事理論

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薩克斯(法國大元帥))
使他名聲卓著的是他的戰爭理論。他的傑作《沉思》(另亦稱《夢想》)集其思想大成,書中對戰術和領導藝術作了精闢論述。
他對“三十年戰爭”以來的歐洲軍事,只是形式主義地抄襲古斯塔夫的軍事模式不以為然,他認為人們注重了形式,而忘記了原理。他指責王朝軍隊依靠欺騙和暴力來建軍。他高度評價戰爭中的士氣因素,強調指出:懂得如何使軍隊保持高昂的士氣才是大將的真正特色。他說:打勝仗不在於兵多而在於兵精。因此他又特彆強調為將的素質和用兵之術。他認為:“為將者的首要條件是‘勇氣’。沒有勇氣,則其他條件都沒有價值。因為,在膽怯、畏懼之時,其他所有條件都無法發揮作用。第二是‘智慧’,為將者應聰明過人和隨機應變。第三是‘健康’。”此外還應具備處理意外事態、當機立斷的才能;能夠洞悉他人意圖,而自己不被察覺的能力。他說:為將者的職責是無限的,他必須知道如何維持其軍隊的生存、控制和管理它們;如何使軍隊自發地而非被迫地進行戰鬥;如何運用其軍隊,把握時機。他認為指揮官無須事必親躬,否則只能算得上是個駕車到處跑的馬車夫;他在交戰當天,應無所事事,集中注意力去觀察、思考,然後發出恰當的命令;在關鍵時刻才親率軍隊奮勇殺敵,以決戰局。他極推崇將領的“天才”。他說:“任何人除非生來就有指導戰爭的才華,否則將永遠是一位平庸的將領。戰爭藝術的天才,猶如所有的天才,藝術的、音樂的、詩歌的,必須有出類拔萃的天賦。”鑒於此,他又指出:“戰爭是一門籠罩著陰影的科學,一切科學都有原則和規律,唯獨戰爭是一無所有。”在其他方面,薩克斯也能敏銳地認識到軍事科學的發展趨勢。他追求後膛火炮和後裝滑膛槍;軍隊要按兵種穿軍服;改善連隊一伙食,以增進士兵的健康和提高士氣與紀律;培訓熟練的步槍手和散兵,以打破敵人的衝鋒;廢止排槍射擊,改為瞄準射擊等。他還建議恢復長矛兵,以保護步兵,增加滑膛槍手的信心,使之能仔細地瞄準目標,而不是慌忙地發射。他主張5 年兵役制。在防禦戰術上,他強調多面棱堡或戰術據點比戰壕更為有利。他重視堅決地追擊潰退之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