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顛

薛顛

薛顛(1887-1953),字國興,河北束鹿縣(今辛集市)理順井人,少年時讀過幾年私塾,不久棄文習武,拜李振邦、薛振綱為師,學習形意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辛集市理順井
  • 出生日期:1887年
  • 逝世日期:1953
  • 職業:拳師
  • 主要成就:創立象形拳
  • 代表作品:《象形拳法真詮》,《形意拳術講義》,《靈空上人點穴秘訣》
生平經歷,早年,山西習武,國術館,一貫道,練功口訣,貢獻,個人評價,象形拳學,

生平經歷

早年

薛顛少年時讀過幾年私塾,不久即棄文從武,投李存義門下,學習形意拳。他是李存義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李存義經常在人前誇讚他,認為他日後可以繼承他的事業。薛顛心高氣傲,自認為功夫無敵,某日與其師兄傅劍秋在山東客棧投宿時講論武藝,被傅劍秋指出他不足的地方,薛顛不服,要求比試。他們在客棧房間中比試,薛顛被傅劍秋一掌打中,撞破了窗子,從二樓摔下去。薛顛引以為恥,於是不告而別,到了山西習武。

山西習武

薛顛到山西之後,拜李洛能的孫子李振邦和薛振綱為師。又至五台山上潛修,在南峰得到一位一百三十歲、法號靈空上人的世外高人傳授,學會象形拳。這十年之中,同門都不曉得他的下落。直到李存義過世,薛顛才回到北京,指名要與傅劍秋挑戰,但李存義的大弟子尚雲祥出面制止,阻止這場同門之間的比試,並由他作主,讓薛顛接掌天津國術會。
薛顛

國術館

薛顛接掌國術館之後,變得非常和氣,致力於教育形意拳的下一代。李存義生前的結義兄弟張占魁晚年身體較差,經濟狀況也不佳,薛顛每個月以自己收入的一半去接濟他,也經常前往探視照顧,以晚輩自居。

一貫道

1934年,加入一貫道,因為他名為顛,與自稱濟顛活佛的張光璧相同,為了避諱,由張光璧的小老婆孫素貞為他改名為薛洪,道名武德明。1938年,成為點傳師。1939年,張光璧派他負責山西的傳教事務,以太原為基地,領關帝下凡銜,任山西總櫃總掌柜。
1953年,中國共產黨發動反右運動(註:原文如此。應該是“鎮壓反革命”),薛顛因其信仰一貫道,被指稱為“拳霸”,最終遭到逮捕槍斃。

練功口訣

“肩窩吐氣”是薛顛講過的練功口訣,氣者,勁也。肩窩是張嘴,對著手臂吹氣,勁就到了指尖,站樁,打拳都要這樣。
尚雲祥講“輕出重收”,薛顛有自己的說法。“騰”,形意拳只煉向上的勁,從不練向下的勁,鬆了自然有沉勁。“蓄”,煉收,含著勁打拳,所以煉功架是不發勁的。發著力打拳,看著挺猛,打人身上就不好使了。“含著勁煉拳,兜著勁打人”。
打劈拳是,“肩井”如瀑布一樣傾泄而下,是“重力”。對應“肩井”的是“湧泉”,打鑽拳時,“湧泉”似噴泉般向上湧出,身勢借著這股勢頭鑽出。這種煉法可將意氣勁合一。

貢獻

薛顛在李存義門下,以身法快捷、有如鬼魅著稱,擅長猴形,據說他曾經在師兄弟面前表演過,擺一張長板凳,之後以猴形穿梭在板凳之間,沒有人可以看得清他的動作。他嗜武成痴,平日看來極為和氣,像是教書先生,但是一動手起來,面貌顛狂,下手極不留情。
薛顛
劉奇蘭這一系的河北形意拳,原先以五行拳為主,並不重視十二形,但薛顛自李振邦處重新引進了十二形,在他之後,河北形意拳又開始學習十二形,在結合山西派與河北派武術上,薛顛有著極大的貢獻。
薛顛另一個重要的貢獻即是創象形拳。雖然他自稱是從五台山僧人處學來,但是許多人皆認為是他自創所得。他提出“飛雲搖晃旋”五法,為形意拳另闢新徑。尚雲祥認可他的象形拳,對於增長形意拳功力,有很大的助益。
但是因為薛顛被政府處決,犯了忌諱,經過文化大革命之後,他的弟子更是幾乎消失殆盡,也讓他的拳術因此而失傳。

個人評價

李仲軒眼中的薛顛
2003年,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先生的弟子李仲軒先生撰文,以自已半個多世紀的武學體認,用平實樸素的語言再現了當年的武林佚事,並將原傳形意拳和象形拳法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公布於世,一石激起千層浪,旋即在海內外武術界引起巨大的轟動,才使薛顛和象形拳法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同時,老人以“學術為本”的公正態度,字裡行間飽含了對師恩的無盡緬懷:
薛顛
我見了薛顛,一個頭磕下去,薛顛就教我了。薛顛非常愛面子,他高瘦,骨架大眼睛大,一雙龍眼盼顧生神。他第一次手把手教了蛇形、燕形、雞形。
他是結合著古傳八打歌訣教的,蛇行是肩打,雞形是頭打,燕形是足打,不是李存義傳的,是他從山西學來的。其中的蛇行歌訣是“後手只在胯下藏”,後手要兜到臀後胯下,開始時,只有這樣才能練出肩打的勁。簡略一談,希望有讀者能體會。
薛顛管龍形叫“大形”,武林里講薛顛“能把自己練沒了”,指的是他的猴形。他身法快,比武時照面一晃,就看不住他了,眼裡有他,但確定不了他的角度。這次 一連教了幾天,我離去時,他送給我一本他寫的書,名《象形術》,其中的晃法巧妙,他跟我作試手,一晃就倒。回來後,尚師問:“薛顛教了你什麼?”我都一一 說了。
第二次見薛顛是在1946年的天津,我在他那裡練了一天武,他看了後沒指點,說:“走,跟我吃飯去。”吃飯時對我說:“我的東西你有了。”——這是我和薛顛的最後一面,薛顛沒有得善終,我對此十分難過。
我在這位燕青門前輩家宿了一夜,他很善聊,說著說著便談到了薛顛。他說薛顛是李存義晚年的得意之徒,不料卻敗在了師兄傅昌榮之手。倆人在一家酒樓上驟然交手,薛顛被一記“回身掌”打下樓去,一摔在地上便站了起來,什麼話都沒說就走了,一走就沒了去向。
李存義逝世時,他生前的友人來悼孝,遠道來的會多住上三五天,在國術館學員的請求下,會在晚飯後表演功夫,其中一個身量極高的人身法快如鬼魅,將所有的人都震住了。
他自稱是李存義弟子,國術館學員說:“師父沒教過這個。”他說:“我是薛顛。”然後當眾宣布了向傅昌榮的挑戰。
這種公然挑戰,傅昌榮必須得接,否則便損了名聲,但傅昌榮的友人看出了薛顛要以性命相搏,便將傅昌榮看住了(好像是八個人不讓傅昌榮出屋子),然後去北京請尚雲祥出面。
尚雲祥以大師兄的身份對薛、傅二人說:“你倆都是形意門中難得的人才,不要兩虎相爭。”然後與諸方協調,讓薛顛當上了國術館館長。
我回來後,將這聽聞對唐師講了,唐師說,薛顛與傅昌榮原本交好,倆人借宿在關東營口的一家糧店,臨睡前試了試手,傅昌榮突然發力,把薛顛摔了出去,窗框都撞裂了,薛顛深以為恥,便走了。
他躲進五台山獨自練武,終於有了特殊的領悟。他向傅挑戰後,不是有中間人去找的尚雲祥,而是傅昌榮自己去的。薛顛的武功達到“神變”的程度,傅昌榮也一直 在長功夫,繞著臉盆走一圈,臉盆里的水就旋起來,簡直匪夷所思。其實他邁步看似極輕卻極重,腳一落地便將臉盆里的水震盪起來。
李仲軒李仲軒
這份腿功已是“舉重若輕”的境界,一邁步便能傷人,薛、傅的比武,真會必有一傷的。
我年輕的時代正當薛顛名聲鼎盛,是絕對的大人物。隨尚雲祥習武后,我覺得功夫有了長進,當時薛顛在天津,便想去找他比武。
我把這一想法跟尚師說了,尚師沒有表態,但過了幾天,唐師便從寧河趕到了北京,將我訓了一頓,說薛顛平時像個教書先生,可臉一沉,動起手來如妖似魔,是給形意門撐門面的大天才。
唐師訓我時,尚師是迴避在屋裡的。院子中擺著南瓜。唐師用腳鉤過一個,說:“南瓜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有多大力,也打不上薛顛的身。”
我後來在唐師的介紹下,拜薛顛為師。他的五官、身材皆為貴相,的確是練武人中的龍鳳,所以知道他的死訊時,我非常震驚,他原本不該是那樣的結局。
尚雲祥說他師弟中,身法最好的是薛顛。當時武林中傳說,薛顛有一次表演,抬了條長凳放在中央,打第一拳時他在條凳的左邊,打第二拳時他已到了條凳的右邊,他是以極快的速度在瞬間鑽過條凳的,眼力稍差的人看不清他具體的動作。
觀者皆震驚,這形同鬼魅的身法,交手時根本無法招架,有幾個想跟他比武的人就退了。
薛顛的身高有一米八幾,氣質文靜,很像教書先生,是當時支撐形意拳門庭的重要人物,他繼承了師父李存義強調實戰的作派,一生公開比武。由於李存義、薛顛兩代實戰的號召力,使得形意拳得到極大的推廣,還在大城市中印書公開傳授。
但由於公開的只是招法,形意拳的口訣是要面授口傳的,又由於人們比武求勝的心理,許多人學形意拳都是在學格鬥法,對於深一層的道理不求甚解。
薛顛傳的樁功,一個練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極拳一般,很慢很沉著地張出,再很慢很沉著地縮回,帶動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氣息在丹田中來去。
這個方法,可以壯陽,腎虛、滴漏的毛病都能治好。另外打拳也要這樣,出拳時肚子也微微頂一下,收拳時肚子微微斂一下,好像是第三個拳頭,多出了一個肚子,不局限在兩隻手上,三點成面,勁就容易整了。
還有一個方法,站樁先正尾椎,尾椎很重要,心情不好時,按摩一下尾椎,就會緩解。從尾椎一節一節脊椎骨頂上去,直到後腦,脊椎自然會反弓,腦袋自然會後仰,兩手自然會高抬,然後下巴向前一鉤,手按下,脊椎骨一節一節退下來。
薛顛
如此反覆練習,會有奇效。脊椎就是一條大龍,它有了勁力,比武時方能有“神變”。
注意,這三個樁功都是動的,不過很慢很微,外人看不出來。薛顛說的好,樁功是“慢練”。這些都是入門的巧計,一練就會有效果,但畢竟屬於形意的基本功,練功夫的“功夫”,指的還不是這個。至於如何再向上練,薛顛和唐維祿都各有路數。
薛顛讀《易經》,沒教過我。但年輕時畢竟受了影響,這些日子就想讀它,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家裡就有了本《易經》。很破,封面都沒有,幸虧裡面不缺頁。一天到晚看,後來這本書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沒了。年老不管家,家裡人一收拾東西便再也找不著了。
總算晚年,過了幾天讀易的癮。我也是直到自己老了,才明白了年輕時就知道的老理。此書對人生有好處,什麼感慨都在裡面,猶如練拳化了腦子的人,一切清晰了。薛顛讀它是有原因的。薛顛的程度,我不敢推測,神鬼難知。
薛顛《形意拳講義》的篇首口訣,便是說四維上下,不是玄理,而是具體練法。“內中之氣,獨能伸縮往來,循環不已,充周其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潔內華外,洋洋流動,上下四方,無所不有,無所不生。”
這已是形意的妙訣了,讀前輩文章,這些地方都要讀進去。我只會說點碎嘴閒話,水平所限,能把些東西講得有點“呼之欲出”的意思,便自我滿足了。

象形拳學

解析薛傳形意的“意”
李洛能完整的繼承了姬祖的原始煉法,並未作任何的改動與增刪。形意拳之名自古有之,以前是門內叫法,對外有很多諧音名字,後來在李洛能時期叫響了形意拳的名號。郭雲深初始得藝於老樣形意拳,後來受教歸附於李洛能,統一了煉法,廣傳於世,得其部分老樣形意的有李存義、李振山、尚雲祥、孫祿堂。
八卦掌屬龍,龍有翻浪升天之勢、游空隱現莫測。“龍”是身法,不是招式。所以,李仲軒先生文章中有“程廷華打八卦,勁力渾身鼓盪,感覺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動”。打八卦給人一種在空中漂著,許久也沒落下來的感覺,已經算煉到家了,所謂“游龍行空”。老輩人中能達到此境界的八卦門人有眼鏡程、韓慕俠翠花劉和宮寶田
形意屬蛇,腳下不離地爬行,打拳也是一拱一拱的往前擠,蛇行步不是借鑑八卦的步法,形意拳本身就有走偏門的煉法。形意拳的功夫出在腳下,所以“蛇行崩趟”是關鍵。李存義吸收了八卦、太極的精華,但並不是體現在步上。
太極是水,可聚可散、可分可合,王宗岳說“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水受力則散、隨之即合;動時則分、靜時即合,是一種流動的活力,這是比武。打拳卻要象“行雲流水”般的穩、靜、慢、均,才出功夫。
有徒弟跟我說“師父,您教的這個樁過於簡單,讓我怎么煉啊?”我看出他的心思是說我沒有交底,我說李仲軒先生的渾圓樁就兩句話,其實真東西也就如此。高明的師父是把東西撿出來教給徒弟,如此徒弟才能學會、煉通、悟透。很多人什麼都練,就是沒有長進,這是因為沒有把東西串起來,各拳都有新鮮,常聽這些只能是落伍。“一通百通”是捷徑,到最後才知“欲百通不如先一通”。
煉法過於複雜,有措手不及之感。大家應該有這樣的體會,當你要站樁前的一剎那是不是非常好?而樁架擺正了,就不一樣了?因為你要顧及的地方太多,根本無心去品味樁功的好處。薛傳形意的“意”就好似這個,無意之意方是真意。
煉拳要有“體重感”,身法的變換、比武都靠這個。前腳掌和腳趾蹬的是這個“體重感”,行拳走架的渾厚感也是這個,象形術的“大勢所趨”還是這個“體重感”。
武藝是養氣于丹田,道藝是無念無想、不思而得。前者練的是後天之氣,後者得的是“先天真一之祖氣”,至於二者的區別,很難用語言形容,只有煉者心知肚明了。起點不同,一開始煉的就是兩個東西,當然只有武藝的成效,不知道藝的究竟了。
民秋說馬象
煉功架愈慢愈佳,因為形意細活小手特多,煉快了就忽略了,煉法出功夫全仗小手。
要煉明白拳,自己的程度心裡要有數。用大拇指按壓手臂的肺筋脈,有的地方有痛感,說明肺經尚未被打通,劈拳還未過關。抓劈拳一年左右會有窒息感,至此對體呼吸才有真正的體認,煉拳與修道是一回事,打拳要帶點靜坐的定慧,靜坐要帶點打拳的神氣。鍊形意本身就是修道。
松是鍊形意的頭道關,也是第一次變勁。要松到什麼程度,薛顛有自己的標準,全身要象輕紗一樣在空中隨風飄蕩,這個不好理解。你用手去抓羽毛,不好抓,有力使不上,等他落到你手心早把你打了。薛顛管這個叫“玉樹掛薄衣”。只有松靜,才能敏感,周身敏感即可周身聽勁。
形意要“光著身子”打拳。並不是真要脫衣服,全身八萬四千毛孔要象新生嫩芽一樣慢慢舒張,讓空氣在體內外流通。煉拳時也可以找一點,夏天在樹林中站著,全身各處隨時有被蚊子叮咬的感覺。
尚雲祥講“輕出重收”,薛顛有自己的說法。形意拳只煉向上的勁,從不練向下的勁,鬆了自然出沉勁。
樁功是秘傳,只有拜師才能學到。薛顛傳下的一個練功要竅,可貫穿所有樁功與功架當中。人剛躺下要睡覺時,身體會自覺調整幾下,同樣,站樁也要周身內外微微調整,達到非常舒適得勁的狀態。打拳過程中也有這個微調,只是一個在靜態,一個在動態。
“肩窩吐氣”是薛顛講過的練功口訣。肩窩是張嘴,對著手臂吹氣,勁就到了指尖,站樁打拳周是如此。打劈拳時,“肩井”如瀑布一樣傾泄而下,是“重力”,對應“肩井”的是“湧泉”,打鑽拳時,“湧泉”似噴泉般向上湧出,身勢借著這個勢頭鑽出,這種煉法可將意氣勁合一。
象形術守的是空竅,馬象的手型是倒三角,手指環扣將腹臍空出來,是丹田充實法的進一步煉法。並且是提著右腳跟,點著腳尖煉,類似馬休息時的腿姿,這是關鍵處。真傳易筋經亦是此種煉法。五法柔順,隨時可變勁打人,八象爆烈,有神氣逼人之勢,《象形會真》上披露的是雙馬形,發的是腰脊彈力,手撞出挨敵身要有向下扣腕的動作,勁就鑽進去透了後背,這一扣是腳踏出來的。
剛開始寫書法,毛筆不聽手的使喚,此時不能用力,要學會“支使”她。身體就如同這支筆,學拳初始要學會放鬆,一用力全身就僵了,哪緊哪就不聽使喚,要嘗試著將身體支配的隨心所欲才行。
書法有“藏鋒”,不是簡單的橫豎,一筆當中有許多的迂迴。形意里也要有“藏鋒”,有很多不顯形的動作運行其中,待能自如運用毛筆時,勁可透過筆毫直透紙張,此時發勁可透體穿骨,取人性命。我爺爺王克明看了王羲之的字,書法有了進鏡,連帶的形意拳也明白了。書道如拳道,都講究氣定神閒,只是一個把勁運在筆上,行在紙上;一個將勁化在周身,發於四空。
薛顛的馬象
抓劈拳一年左右會有窒息感,至此對體呼吸才有真正的體認。
形意拳是招由勁生,五行拳的功架是根據五行功勁編的。煉拳與修道是一回事,打拳要帶點靜坐的定彗,靜坐要帶點打拳的神氣。鍊形意本身就是修道。
形意拳是功夫拳,煉的是含蓄。薛顛管站渾圓樁叫“抱樁”,抱中還要有撐。一次我站樁,立事問我:“你抱過嬰兒擠公車沒有?”我就明白了。兩條胳膊既有合勁有要有托勁,怕人群擠到孩子,還要有向外的撐勁。平日煉拳這個很難作到,關鍵在與心態。
很多人看了李老文章練完拳也溜,但沒有效果。除不知道溜的方法外,拳打的對不對也是關鍵。薛顛教過林師爺一個溜之前的功法,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受益。煉完拳把雙手搓熱反覆擦面,握成雞心拳敲三下後腦,兩腳尖分別向內扣幾次,之後再溜。箇中妙趣,大家可以去體會。
“肩窩吐氣”是薛顛講過的練功口訣,氣者,勁也。肩窩是張嘴,對著手臂吹氣,勁就到了指尖,站樁,打拳都要這樣。
尚雲祥講“輕出重收”,薛顛有自己的說法。“騰”,形意拳只煉向上的勁,從不練向下的勁,鬆了自然有沉勁。“蓄”,煉收,含著勁打拳,所以煉功架是不發勁的。發著力打拳,看著挺猛,打人身上就不好使了。“含著勁煉拳,兜著勁打人”。
打劈拳是,“肩井”如瀑布一樣傾泄而下,是“重力”。對應“肩井”的是“湧泉”,打鑽拳時,“湧泉”似噴泉般向上湧出,身勢借著這股勢頭鑽出。這種煉法可將意氣勁合一。
象形術守的是空竅,馬象的手形是倒三角,手指環扣將腹臍空出來,是丹田充實法的進一步煉法。並且是提著右腳跟,點著腳尖煉,類似馬休息時的腿姿,這是關鍵處。真傳易筋經亦是這種煉法。
五法柔順,隨時可變勁打人。八象暴烈,有神氣逼人之勢。李老披露的是薛傳道藝形意的單馬形,而《象形會真》上寫的雙馬形,發的是腰脊彈力,手撞出挨敵身要有向下扣腕的動作,勁就鑽進了敵身,這一扣是腳踏出來的。雙馬形是掛打合一,掛可牽人,打的時候還要踩著對方的腳。一上一下,一明一暗就亂了對方的陣腳,沒了方寸,我就勢亂中取勝,贏了對方。
劈拳開肺,首先解決的是體能問題。拳煉的對不對自己心裡要有數,不能練糊塗拳。用大拇指按壓手臂的肺筋脈,有的地方有痛感,說明肺經尚未被打通,劈拳還未過關。拳越練越累是錯,應該越煉越舒服,越煉興致越高才對。每天不煉都難受,象著魔一樣什麼都不顧了,非煉不可。
猛虎歸洞與猴蹲身
形意拳是先祛病再強身,首先把身體要養好,基本功才能上檔次。
現在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雖然經濟條件改善了,但身體卻處於亞健康狀態,沒有真正體會過什麼是幸福,什麼是享受生活。因此,燕窩蛇膽鹿茸都進入了食譜,夢想著能將身體調養好。但人們生理機能下降,消化能力微弱,不見得吃什麼真就能受用。
猛虎歸洞又叫虎形有極樁,西馬莊李振山深得此樁要義。虎形樁對養生作用很大,可改善睡眠食慾。練功得法,短期就有精力充沛,雙目有神的效果。
猴蹲身形成於形意拳初期,是古傳內功之一,旁支亦有其它的叫法。形意拳保留了原始的煉法,系統完備,又不出偏差。薛顛傳的猴樁可煉出“腎息”,能逐漸過渡到體呼吸。站猴樁時會明顯感到兩腎象肺一樣在縮漲,小腦、腎、性腺都能得到開發。煉畢氣血團聚於腰腹,異常舒爽。
無極合一併非形意獨門,楊露禪的嫡系應該知道這個功法。至於是太極門竄過去的,還是劉奇蘭與楊露禪共同發明的就不得而知了。從內功角度講,她是煉精化氣法門。初始會感到兩腎熱如湯煮,丹田發暖,熱流逐漸謾布腰腹周圍,並分兩路延四肢至手足,四心有發熱發汗現象。此時周身暖意融融,妙不可言!
雖然形意拳功效卓著,但也是需要時間煉出來的,恆心與耐心是首要。而且每個人情況不同,練功體會也是各異。以上是我練功時的感受,或許會對大家鑑別自己所練真偽有個參照。
功力來自於刻苦與體悟,現在年輕人怕吃苦,功夫沒下到就說形意,太極不好,去學外家拳。其實並不是老師沒認真教,你要反問一下自己是否象前輩那樣吃苦,那樣執著。
師父給句話不見得當時就能理解,如同拳譜一樣,是過來人的體悟,只有程度到了才能明白。
道藝五行拳需經催三節、驚四梢、閉五行、聚六合、顧七星、校八要(頂扣抱圓擺垂弓挺)、尊九歌的歷練,但這是在動態不好掌握,所以歷代門人均在三才樁中體認。細節都是練功竅門,如手型作對就會有小旋渦的感覺,這些在道藝形意中都是必煉的東西。
道藝形意“先天”說
先天樁煉的是“先天真一之祖氣、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龍虎二氣發源之始,道謂金丹,知此道理可以入德矣”。此氣乃武道之內勁“能擊人於數步之外,有鬼神不測之妙用,知此道理可以入道矣。”
形意拳講究抻筋,薛顛有所不同,煉的是舒筋、收筋、潤筋。抻筋易傷,而舒筋則有舒展松長的意味。皮筋光長沒用,要有彈性,所以要收筋。大筋這么一折騰,要給於氣血滋補才能發揮良能。對於頭頂沉肩、含胸拔背等要領,薛傳形意有獨特的解釋,照此一一煉到身上,有脫胎換骨之感。
過去的名家中,很多都是吃官飯的。黃文叔是福建省保全司令,曹宴海是總司令部少校參謀,諸桂亭是軍政部國術官。身體欲健康,首要鍛鍊筋骨,“運動如抽絲,兩手如撕綿,手足四腕挺勁力”,手上沉著,身上輕靈,步法要“輕妙如貓行”,“頭宜上頂,尾閭中正”則是鍛鍊脊椎之妙法。
象形術的基本初衷是“陰康大舞民體健康”,宗旨是為了讓國民自修有成可上陣殺敵,保家衛國。“象形取義道啟康莊,命以術延道以人昌,勿忘勿助至大至剛,精修性命雲胡不臧”。
老三拳在象形術中分別是雲晃旋,裹拳形似波浪,有鼓盪吞吐驚抖之能,與橫拳相似。踐拳含火機之妙,有爆裂驚炸之猛,與虎撲相似。鑽拳剛柔相合如棉裹鐵,生於鼓盪內含挺力,可演化成崩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