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錦琴

薛錦琴

薛錦琴(1883-1960),珠海南溪人,自幼隨其父薛三鏞居上海。1896年,她與其姊薛錦霞進入剛開辦在上海大東門王家祠堂的新式學堂——育材書塾讀書。她是第一個當眾演講的中國女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錦琴
  • 出生地:珠海南溪
  • 出生日期:1883
  • 逝世日期:1960
介紹,民國時期,演講時期,成就,

介紹

民國時期

眾所周知的是,民國領袖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在美國和國內各地的演講,是蔣介石延續其統治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人不知的是,在蔣介石主導的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前近三十年,由於中國女性地位低下,幾乎所有的公共場合都沒有女性發言的機會。這種不公平的歷史,在1901年3月15日被一個來自今珠海地區的女孩——薛錦琴改變。
1901年3月15日,上海紳民近二百人聚集滬西張園,召開拒簽俄約大會,當時年僅16歲的薛錦琴踏上台去,慷慨演講,開創了中國婦女參與政治運動、公開演說之先河,受到各界關注而被載入史冊。對於當時的具體情況,王樹增在其著作《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中如是說:
3月24日,上海張園數百紳民集會,當堂跳上一位16歲的女孩子,讓眾人吃了一驚。女孩子 叫薛錦琴,她自此成為中國第一個女性當眾演講者。她演講的內容是:號召人們阻止俄國人占領帝國的東北,反對帝國大臣和俄國人就東北問題簽訂條約:"我等當聯合四萬萬人,力求政府請將主持俄約之大臣撤退,另換明白愛國之人為議和大臣,則俄人脅迫之事庶乎可以挽回矣。

演講時期

薛錦琴的出現和演說立即引起軒然大波,有人說"少年女士當眾演說實在可鄙" ,也有人說"若人人能如薛女士,何患國家不強"。還有人把這件事上升為"國民精神": "東方婦女當此時機,妻助其夫,母訓其子,姊督其弟,以遍國婦女激勵遍國男兒,使國民之精神,常巍然其不可拔,凜乎其不可挫,何懼白人之侵略!”,1901年4月5日的《中外日報》對此也評價說“薛錦琴,一志士之女”。
演說後不久,薛錦琴追隨其小叔、後來的中國合作化運動的先驅薛仙舟的足跡,前往美國伊利諾州大學學習教育。此前,中國的女留學生康愛德、金雅妹等都是幼年遭遇家庭不幸,由基督教會撫養,進而資助出國,屬於被動的宗教留學色彩。而薛錦琴的出國成為第一個由國人資助,且主動出洋尋求救國道路的女性留學生,在中國留學教育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薛錦琴薛錦琴

成就

學成歸國後,薛錦琴活躍於教育界,先後在廣西大學、嶺南大學等學校任教。1915年,薛錦琴與林天木(林鐸)先生結婚,於1916年生有一女。據蔣碧微回憶錄,婚後他們曾一度住在上海哈同路(今銅仁路)民厚北里,還在家裡辦了一間國小,收了十幾個學生。抗戰時期,薛錦琴攜家逃難至桂林,飽受顛沛流離之苦,途中又遭搶劫,隨身財物散失殆盡,夫君林天木也因積勞成疾,於 1946年5月25日病逝。
抗日戰爭勝利後,薛錦琴去了香港,擔任國華銀行儲蓄部主任。1960年1月19日,薛錦琴於香港九龍寶血醫院安詳逝世,享年七十七歲。
薛錦琴聰穎敏慧,才氣橫溢,融貫中西文化。有著深厚的古詩詞功底,通過她的詩詞,我們可領略到這位當年的“中華之貞德”憂國憂民的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豪放、剛強的女中豪傑氣概,令人欽佩。她留下詩詞稿約百餘首,抄錄幾首如下:
《有感》
飄零不遇自堪憐,斜倚銀屏意惘然,壯志未酬全孝道,雄心誓欲復民權。
《其三》
寒松不畏冰與雪,勁節凌霄聳眾林,燕雀焉知鴻鵠志,英雄自有聖賢心。
《感時》
國事何堪任西東,寒窗零雨困英雄,悲歌寒外詩人氣,扙劍中原俠士風。
《清平樂》
雄心未已,漫灑傷心淚,學劍不成書尚在,欹枕燈前難寐,
人生到此淒涼。無窮世事茫茫,蓬斷春潮晚急,飄流不定何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