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奕祠堂

薛奕祠堂

楓亭薛氏祠堂位於福建省仙遊縣楓亭鎮霞橋社區,是一座具有莆仙二縣地方特色的清式古建築。大門口的一對抱鼓石,左右兩面都呈螺紋狀,螺旋下是精美的雕花,抱鼓石正面雕有一個戴著方巾的人頭,方巾下是吉祥如意的麒麟獻寶圖。抱鼓石上是否戴有方巾,是區別清朝與明朝的一個主要標誌,清朝的抱鼓石一般都雕有方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薛奕祠堂
  • 地理位置:福建省仙遊縣楓亭鎮霞橋社區
  • 類別:古建築
  • 年代:宋朝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薛奕生於北宋景佑四年丁丑二月廿五日卯時(1037年),出生在福建路興化軍興化縣清源西里(今莆田市涵江區大洋鄉)。宋神宗熙寧九年,與同郡莆田縣人徐鐸同中武狀元與文狀元。之後在與西夏的戰爭中陣亡,年僅45歲。其陵墓在大洋鄉孝池根竹,薛氏祠堂建於楓亭霞橋,被認為是清朝道光年間,興化縣薛氏大部析遷仙遊縣楓亭驛,紀念先祖所建。
螭虎檐腳,是清朝莆仙地區較常見的建築手法之一。祠堂大門兩邊的檐腳石兩頭分別呈線條流暢的“)”與“(”形,遠觀有點像兩隻小虎頭。祠堂內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一進,堂內有一方約15平方米的天井,18支“金柱”分別屹立在門廳和主廳上,廳後方為祀奉台。主廳中有一對鼓狀礎,其上幾朵石刻梅花正清雅綻放。仰望祀奉台前方屋頂檀架,層層疊加,木構件聯結的手法正是被稱為莆仙二縣獨有的建築手法“貓拱背”,亦稱龍架結構。
薛氏宗祠為清式建築,五架檀,帶前廊,後神座,這是莆仙二縣清式古建的特色。
在1995年孫自筠主編的《中華狀元奇聞大觀》中,有這樣一句話:薛奕是中國目前有史料可考的第一位武狀元。

其他信息

薛氏宗祠內牆上供奉著薛奕及其從伯父薛利和等人的畫像。
薛奕於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出生福建路興化軍興化縣清源西里(今莆田市涵江區大洋鄉),少時過繼給累官屯田員外郎的從伯父薛利和,請名師為其教文習武。薛奕智勇雙全,近弱冠之年,四書五經爛熟於心,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宋神宗熙寧九年秋闈,朝庭同時舉行文武舉考試,赴京應試途中,在揚州客棧巧遇同郡莆田縣人徐鐸,兩人義結金蘭,薛奕居長,徐鐸為弟。有感於兄弟情深,薛奕表示“欲讓文科於弟,改試武舉,或許能同科俱登龍榜”。到了帝京,薛奕上書請求應試武舉,結果神宗皇帝對薛奕精湛的武藝與橫溢的文才大為讚賞,親自錄其丙辰科武舉第一名。恰巧,在同科的文試中,徐鐸被欽點為文舉第一名。於是,兩人雙雙衣錦返鄉,並結為兒女親家。
徐鐸家住莆田縣延壽村,回老家後他給親家薛家送來了“延壽紅”荔枝良種,植于楓亭。因為是狀元送來的良種,故當地人把“延壽紅”稱為“狀元紅”。
薛奕考中狀元後被授予鳳翔府都監之職,負責屯戍、軍事訓練等工作。公元1082年,為抵禦西夏的進攻,率兵出征的薛奕在“銀川寨”之戰中壯烈犧牲,年僅45歲。宋朝為表彰薛奕為國捐軀的功績,詔賜他為“防禦使”。其子薛安靖以父補官,靖康元年升任河北制置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