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黑穗病

薏苡黑穗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薏苡黑穗病
  • 別稱:黑粉病
  • 病原中文名:薏苡黑粉
  • 病原拉丁學名:Ustilago coicis Bref.
  • 病原分類地位:擔子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為害部位:葉,穗
為害症狀,病原形態特徵,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苗期一般不顯症,當植株長到9~10片葉時,穗部進入分化期後,葉片開始顯症,多表現在上部2~3片嫩葉上,在葉片或葉鞘上形成單一或成串紫紅色 瘤狀突起,後變褐呈乾癟狀,內生黑粉狀物;子房染病,受害子房膨大為卵圓形或近圓形,頂端略尖細,部分隱藏在葉鞘里,初帶紫紅色,後漸變暗褐色,內部充滿黑粉狀孢子,外有子房壁包圍,染病株主莖及分櫱莖的每個生長點都變成一個個黑粉病皰,病株多不能結實而形成菌癭。
薏苡黑穗病

病原形態特徵

Ustilago coicis Bref.稱薏苡黑粉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冬孢子卵圓形至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黃褐色,密生小刺或瘤,大小7~12×6~10.5微米,壁厚。冬孢子散生,萌發時產生具隔的初生菌絲,從初菌絲的1個菌胞上頂生或側生出擔孢子,擔孢子發芽產生次生擔孢子。
大面積發生黑穗病對薏苡的危害大面積發生黑穗病對薏苡的危害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冬孢子附著在種子上或土壤里越冬。翌春土溫升到10~18℃時,土壤濕度適當,冬孢子萌發侵入薏苡的幼芽,後隨植株生長點的生長上升到穗部,菌絲潛入種子,致組織遭到破壞而變成黑穗,當黑穗上的小黑皰裂開時,又散出黑褐色粉末,借風雨傳播到健康種子上或落入土中,引起下年發病。連年種植或不進行深翻的田塊易發病。

防治方法

(1)用1:1:100倍式波爾多液浸種24~72小時或用40%拌種雙0.5kg拌 60kg薏苡種子或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0.4%拌種;此外也可用70℃溫水浸種4小時,用水量為種子量的4~5倍,浸完後要及時晾乾播種。
(2)發病重的地區,要建立無病留種田,在無病株上採種。
(3)進入發病期以後,要及時進行檢查,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深埋或燒毀。
(4)嚴禁施用帶菌癭的肥料,必須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減少化肥施用量,可減輕發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