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殼雪銼蛤

薄殼雪銼蛤

薄殼雪銼蛤(學名:Limaria perfragilis),是鶯蛤目狐蛤科雪銼蛤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水深65-94米的砂泥底質,僅見於潮下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薄殼雪銼蛤
  • 拉丁學名:Limaria perfragilis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門
基本信息,介紹,

基本信息

編號:
2565
拉丁亞目:
PTERIINA
中文亞目:
珍珠貝亞目
中文科名:
銼蛤科
拉丁科名:
Limidae
中文屬名:
雪銼蛤屬
拉丁屬名:
Limaria
拉丁亞屬:
Platilimaria
中文亞屬:
扁平雪銼蛤亞屬
拉丁種名:
perfragilis
定名人:
(Habe et Kosuge)
年代:
1966
中文名:
薄殼雪銼蛤
ogenus:
Mantellum
原始文獻:
Venus, 24: 338-339.
模式產地:
馬利亞納群島
生境:
暖水性種,為少見種,垂直分布是自潮間帶低潮線附近至潮線下20m的淺水水域。棲息底質為沙質軟泥或砂粒等,以足絲營附著生活。
國內分布:
南海(海南東北部及北部灣)。
國外分布:
日本(奄美大島至沖繩),太平洋西部。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一卷 雙殼綱 珍珠貝亞目:311-312

介紹

“薄殼”貝類海產品,因殼薄故名。學名尋氏肌蛤。生活於鹽度較高的外灣或島嶼的灘涂中,群聚生活,常成片粘連在一起,用足絲附著在泥沙中。生殖腺成熟時雌性呈橙黃色、雄性呈乳白色,每年8-9月產卵繁殖。幼苗生長到翌年清明節前後便可移播放養,至8月開始收穫,10月基本收完,一般畝產1.5-2噸,高的可達6噸。養殖薄殼是潮汕首創,是海水養殖的主要品種之一。主產於饒平縣的(井)洲、黃岡大澳、所城大港,南澳縣的的後江,達濠區的廣澳等地,以饒平縣為最多。薄殼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有野生和人工放養2種。
每年霜降節氣前後,薄殼首次產卵,稱降栽;小寒節氣後2度產卵,稱寒栽。這兩批卵皆在冷風凍流中產下,任其野生野長,先天又不足,長勢不佳,春暖後陸續采起作為對蝦和鴨的飼料,入夏才擇優上市。立春節氣後產第3批卵,稱春栽,最優良,放養後於端午節前從淺灘采起,勻放入水深、流暢、海生物多的海域,大暑節氣後便可陸續采起,農曆七八月最肥大。采時須有特技,船泊於滄波上,放1個由大索擊掛的巨網下海,采者冒著寒冷晨風****潛入海中,兩手握割刀,憋氣倒爬力割而推入網中,船上的人適時將盈網薄殼連人拉上,把薄殼傾入大竹籮洗去泥土,另換人下海采割,如是輪流作業,至潮漲時滿載而歸。
薄殼也稱海瓜子,生在海岸邊的一種貝殼類海鮮,潮州方言就叫薄殼,。薄殼是一種殼極薄,味極鮮的貝殼,其結構很像葵瓜子,薄殼跟瓜子一樣,吃的不是內容,是個味兒。新鮮的薄殼�入熱油之中,翻炒數下,貝殼便打開,可以看到內里一小點嫩黃的貝殼肉,趕上肥美的季節,那肉還帶點子紅色,可以算做是膏。炒薄殼必配一種叫“金不換”的香草,這種香草與薄殼的香味天然融合,儼然已經成為薄殼的一部分。炒薄殼而無“金不換”,猶如吸菸無火,不吃也罷。吃薄殼跟磕瓜子一樣會上癮,令人停不住叫了一碟又碟,吃到最後不見人,只見一堆殼,潮州人謂之“薄殼山”。薄殼不是昂貴的貝殼,出產的季節,每斤5元以下。但過了季,或者離潮州太遠就沒有得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