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文澤

薄文澤

薄文澤,1964年2月出生,北京大學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薄文澤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東南亞
  • 職務: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任職經歷,研究領域,代表成果,講授課程,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81-1985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學士;
1985-1988年,北京大學東語系碩士;
2003-2010年,北京大學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
2004-2005,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文學院,第30屆(1997)、47屆(2014)國際漢藏語會議。

任職經歷

1988-1991年,北京大學東語系;
1991-1993年,中國旅行社總社;
1993-200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2000年至今,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曾任中國民族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國家民委民族語文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民族語文》編委、中國非通用語教學研究會泰語分會會長。

研究領域

東南亞區域語言:泰語,國內侗台語族語言;語言政策。

代表成果

一、專著
1. 《佯僙語研究》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210千字,獨著。
2.《木佬語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150千字,獨著。
譯著
3.《旅遊泰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千字。獨譯。
4.《泰語語法》(第二作者,與裴曉睿教授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9月。
二、論文
《壯語的粘著性動詞範疇標記》,(與李旭練、儂常生合作),《民族語文》2014年第6期;
《漢台語的關係與漢台民族的關係》,包茂紅等《東南亞歷史文化研究論集》,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瀕危語言保護中的分工與合作》,《民族翻譯》2014年第4期;
《中泰之間的族群互動——歷史與現狀》,《成都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
《泰國家族制度演變及其啟示—基於庇護關係分析》,(與杜潔合作,第二作者),《人民論壇》2013年第29期;
《泰語壯語名量詞比較研究》,《民族語文》2012年第4期;
《佯僙人的喪葬儀軌及其文化內涵》,《百色學院學報》第24卷(2011年)第3期;
《泰語裡的漢語借詞“是”》,《民族語文》2008年第1期;
《木佬語》,《中國的語言》,商務印書館,2007年6月;
《蔡家話》,《中國的語言》,商務印書館,2007年6月;
《泰語的指示詞》,《民族語文》2006年第6期;
《東南亞大陸地區民族的源流與歷史分布變化》,《東南亞研究》2006年第6期;
《蔡家話概況》,《民族語文》2004年第2期;
《壯語量詞的語法雙重性》,《民族語文》2003年第6期;
《語義成分的疊加——從文昌話親屬稱謂看語言接觸的一種方式》,《民族語文》2002年第3期;
《傣語tsaang “匠人”的動詞化過程》,《民族語文》1997年第6期;
《侗語和佯僙語的一個語序變化》,《民族語文》1997年第3期;
《漢語“哥”字借入佯僙語所引起的變化》,《民族語文》1996年第6期;
《侗台語的判斷詞和判斷式》,《民族語文》1995年第3期;
《傣語的短元音高化現象分析》,《語言研究》1994年第1期。
三、譯文
《羊黃話紀略(一):導論與音韻》,《李方桂全集2·侗台語論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06;
《羊黃話紀略(二):語料》,《李方桂全集2:侗台語論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06;
《羊黃話紀略(三):辭彙》,《李方桂全集2:侗台語論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06。
四、其他
《泰國影視劇憑什麼吸引觀眾?》,《中國藝術報》,2011.08.26。
《瀕危語言研究不能靠編故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9月30日。

講授課程

基礎泰語
泰語語法
泰語語言學
東南亞區域語言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