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蛻

蕭蛻

蕭蛻(1876—1958),男,原名麟,字中孚,一作盅孚,號蛻盦,別號蛻黯、蛻安、蛻闇、退庵、蛻公等,別署昕松庵行者、本無居士等。文史研究館館員。江蘇常熟人,現代學者、書法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蛻
  • 別名:字中孚,號蛻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常熟
  • 出生日期:1876年
  • 逝世日期:1958年
  • 職業:現代學者、書法家
  • 代表作品:《國小百問》、《書道八法》等
  • 性別:男
人物生平,書法特色,

人物生平

蕭蛻一生,在古文字學、音韻學、書學、醫學、文學多種領域均有建樹。雖然事佛後以遁世的態度對待人生,學問隨之荒擱,但於書法一藝,終生未有懈怠。書法既是其亂世中鬻字謀生的手段,也是他的精神寄託。
蕭蛻蕭蛻
蕭蛻自幼勤學好古,才氣出眾,無心仕進。為其父所迫勉強應試,名列前茅,卻不肯就學。
寓居上海,晚年卜居蘇州。早年加入同盟會和南南社。辛亥革命後,退居不仕,寓居上海執教,曾繼蔡元培後代理愛國女中校長。兼行醫,醫術甚精,曾被推為上海中醫公會副會長。性耿直,重志節,抗戰時蘇城淪陷,僧服蓄鬚,不應奸偽。1949年後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又精醫術,與丁福保同學,均為張聿青門下高足。
1918年,43歲的蕭蛻所書《擬趙之謙篆書六言聯》,文曰:“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落款為“退銠”。其後奉佛為居士,或受到弘一法師的影響。

書法特色

蕭蛻幼秉家學,博通經史,民國時有“江南第一書家”之譽。書風敦厚俊挺,四體皆精,尤工篆書,能融大小二篆為一,行楷豐腴厚重,有林下風;精於書理,謂學書必通國小。與弘一法師莫逆。嘗稱:“書法之妙,在於疏密,魏書內密而外疏,唐書外密而內疏。學者通其意,則南北一家,否則學魏為偽體,學唐為匠體,無有是處。”鄧散木曾從其學。著有《國小百問》、《書道八法》、《文字學淺說》、《音韻發伏》、《小晴雲論書》、《說文建首形音易知》、《華嚴字母學音篇》等。
門人沙曼翁記述:“有一少年名汪幼鴻,學書甚有得,嘗於廣庭評論蕭老師字不古,眾皆愕然。弟子相告,老師聞而嘆曰:‘此生卓具眼神!箋莊代鬻余字,多用撒金之箋,以投俗客之好,墨色須豐潤,務去老勁荒率之舉,焉能高古?’”賣字必受制於買主,常在文字內容、幅式、材料以至書寫的風格上滿足買主的要求。尤其是買主多為有錢而學識不足、未通書藝之人,書法字形意態多、墨色變化大、情調意趣高古者往往會因買主不解其妙反致不滿,為了投其所好,下筆便求字形工穩、布局整齊、運筆流麗、墨色均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習慣,阻礙其書法藝術達到本應能達到的更高的審美境界。書法遠離審美理想而墮入姿媚流俗是長期屈就於俗人之見的必然結果,這不能不說是蕭蛻作為書法家一生的遺憾和無奈。
蕭氏晚年草書能夠見情見性,表現出蕭蛻本真的一面,未被世俗所掩,他的“骨勁、朴茂、古雅、金石氣”的審美理想在草書中顯山露水,獲得了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