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紀

蕭紀

蕭紀(508年—553年8月5日),字世詢,小字大智,南蘭陵(今江蘇武進縣)人。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武帝蕭衍第八子,梁元帝蕭繹之弟。

自小勤學,不好輕華,封武陵郡王。歷任彭城太守,遷益州刺史。治理蜀地,頗有政績,拜征西大將軍。

侯景之亂後,梁武帝去世。天正元年,為了和梁元帝爭奪帝位,稱帝於成都,年號天正,受到西魏韋孝寬和梁元帝的討伐。天正二年(公元553年),父子為游擊將軍樊猛所殺,追謚為貞獻王。

基本介紹

  • 本名:蕭紀
  • 字號:字世詢,又字大智
  • 出生時間:508年
  • 去世時間:553年8月5日
  • 主要成就:治蜀有績
軼事典故,後世評價,遺蹟考據,家族成員,史籍記載,

軼事典故

依正史所載,古代有不少皇子入蜀或做藩王或當官或旅居,其中以梁武陵王蕭紀和隋蜀王楊秀對蜀地的貢獻和影響最大。
早在西晉太康(280——289)末年,晉武帝封第十六子司馬穎為成都王。然而司馬穎窺視皇位不願遠離京城,以“蜀亂”為由拒不入蜀,於是朝廷割南郡(今湖北荊州)的華容、監利等四縣合置成都郡,以作為司馬穎的成都國。成都之外另設成都國,可謂蜀地稀奇之事。
南齊永明元年(483),齊武帝之子始興王蕭鑒被任命為益州(轄地包括今四川大部)刺史。蕭鑒是歷史第一個來四川的皇子。為了讓蕭鑒高高興興地去成都,朝廷煞費苦心地散布一個迷信傳說:宋泰始(465——471)年間,成都的河道出現了一個沙洲小島。道士邵碩稱小島出現在城邊表明將有貴王駕臨益州。不久刺史衙門前的石榴樹在寒冬開花,刺史劉亮覺得很奇怪就問任碩,任碩回答:“花不按季節規律開放,表明宋國將亡。二年後閣下會去世,再過九年劉宋就會亡國。之後有王勝喜來益州當刺史,屆時蜀土就會太平。這裡的“王勝喜”反過來念音同“始興王”。
南梁滅南齊後,梁武帝意識到益州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大同三年(537)決定派第八子武陵王蕭紀到成都擔任益州刺史。
史書記載蕭紀“頗有武略”、“少而寬和,喜怒不形於色,勤學有文才”而且“屬辭不好輕華,甚有骨氣”,說明他很有個性又能幹。梁武帝以他作為人選,顯然經過了深思熟慮。但蕭紀以道路險遠為由堅決推辭。梁武帝便勸誡他:“天下方亂,唯益州可免,故以處汝,汝其勉之”。蕭紀聽了仍唉聲嘆氣,出宮後又進宮,反覆數次面見其父,希望能不去益州。梁武帝又苦口婆心地說:“你曾說我有一天會老。真到哪一天,你從益州回來,我們還會相見。”因推辭不掉,蕭紀只好赴任。
蕭紀入蜀時蜀地十分蕭條,為躲避戰亂,不少蜀人已離開家鄉,許多城市因而空廢,於是原本生活在貴州的少數民族僚人陸續遷入蜀地遍布各處。
過去益州官員通常每年要征伐僚人,靠俘虜僚人作家奴或掠奪僚人財產以補公、私之需。而蕭紀對僚人採取了以撫慰為主的手段,改變了過去強迫性的徵稅方式,比較好的處理了民族關係。蕭紀又將那些已空廢多年的城市恢復設定,改變了蜀地無序混亂的狀態,如蕭紀設立的邛州和戎州,之前已空廢了百年以上,而如今這倆座城市還在,只是名稱已改作邛崍和宜賓。
自西晉末年至蕭紀入蜀前的二百年間,蜀地戰爭頻繁,蜀人反抗暴政的事件此起彼伏,因而古人有“蜀人樂禍貪亂”或“天下未亂蜀先亂”的定論。而蕭紀在蜀持政的十七年期間,基本沒有出現過民變,蜀地得以休養生息。蕭紀還向南開拓了寧州(今雲南省東南部)、越巂(今四川攀西地區)兩郡,使這些地區在脫離中央政府近二百年後納入了南梁的疆域。
蕭紀向西又與吐谷渾通商,使遠在新疆、中亞一帶的西域各國與益州間的陸路交通暢通。此後西域各國的使節均經過益州中轉到達梁國首都建鄴(今南京)。同時期,民間商業往來也十分活躍。不少經商的西域人來四川定居,如隋代著名學者何妥的父親何細胡是粟特人(生活在中亞一帶的印歐人種),入蜀後在郫縣安家。他被蕭紀任命為財政官員,管理益州的金銀錦帛,何家乘此機會成為了蜀中巨富。
治理成都期間蕭紀政績卓著,為蜀地經濟恢復和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資治通鑑》評價他“內修耕桑鹽鐵之政,外通商賈遠方之利,故能殖其財用,器甲殷積。”梁武帝對蕭紀的表現非常滿意,於是加封他為征西大將軍。
蕭紀本來就是梁武帝最喜愛的兒子,當初他到益州做官,按照朝廷“牽制親王”的政策,蕭紀的長子蕭圓照應當留在京師在人質,但梁武帝格外開恩讓其父子一同入蜀。對於蕭紀的成功,他的皇兄們紛紛感覺到壓力,有的甚至忌恨他。邵陵王蕭倫曾屢次被梁武帝找茬貶去官職,心中總覺得父親處事不公平,聽說蕭紀被加封官職後,蕭倫不禁撫枕長嘆“武陵王有什麼功勞,官位竟然在我之上?朝廷昏憒,哪裡懂得用人”。梁武帝得知大怒:“武陵王有體恤百姓和開拓疆域的功勞,你蕭倫有什麼本事來爭功?”有一年梁武帝很想念兒子,便派遣南朝最有名的畫家張僧繇到成都給蕭紀畫像以便帶回京師觀看。
公元548年,南梁發生“侯景之亂”,梁武帝和梁簡文帝相繼遇難。梁武帝的第七子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號召各地的藩王救駕。蕭紀準備從成都出兵時,蕭繹擔心弟弟搶奪皇位就寫信阻:“蜀人勇悍,易動難安,弟可鎮之,吾自當滅賊。”隨後又給蕭紀寫了封信說:“地擬孫、劉,各安境界;情深魯、衛,書信恆通”,意思是我們可以像三國的東吳和蜀漢各守一方,互不干涉;我們兄弟倆感情深厚,應當經常書信相往。
公元552年,蕭紀不甘心只做個刺史,加之手下官員和兒子蕭圓照極力鼓動,蕭紀就在成都稱帝,年號“天正”。同年8月,蕭紀統領大軍東下,準備攻滅在江陵稱帝的兄長蕭繹,蕭繹派人請求西魏出兵援助,西魏遣大將尉遲迥帶領大軍直攻成都,蕭紀急於爭奪正統,為此寧願失去成都,大軍仍繼續乘船順長江東下,將士們卻都是四川人,盼望返鄉殺退西魏軍,為了激勵將士們勇往直前,蕭紀在出征前將他在蜀地經營多年積攢下來的金銀財寶全都拿了出來,命人鑄成一斤重的金餅1萬個,銀餅5萬個,每一百個裝一箱,共裝了金餅100箱,銀餅500箱,在出征前的誓師大會上,他讓人把這些金餅和銀餅懸掛起來,慷慨激昂地表態說:“人這一輩子,無非就是為了榮華富貴,將來能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現在機會就在眼前,我們要平定亂賊侯景,希望大家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勇敢作戰,凡立功者,皆有獎勵。”那些金餅、銀餅像一面面獎牌,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看得人眼睛也放出光來,將士們被刺激得熱血沸騰,群情激昂地要求馬上出發。蕭紀滿意地微笑著,把手中的寶劍一揮,剎那間,千帆競發,戰船把寬闊的長江江面都填滿了。
蕭繹聽到弟弟蕭紀出兵的訊息,著實嚇得不輕。蕭紀是梁武帝的第八個兒子,自小勤奮好學,寫文章很有文采,全然沒有紈絝子弟的輕浮習氣,凡事很有主見,深得武帝喜愛,他7歲時就被封為武陵郡王,18歲以前就先後擔任過將軍、郡守、刺史等官職,是武帝眾多的兒子中唯一因為功業而不斷得到升遷的。30歲時,蕭紀任職益州刺史,統管益、梁等十三個州。他的確很有才能,在四川勵精圖治,對外和周邊搞好關係,發展貿易,在內鼓勵農耕,支持農業生產,四川成了名符其實的天府之國。當江南因為連年戰亂,以至“人跡罕至,白骨成堆”的時候,益州卻因為地理上的封閉性而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可謂兵精糧足,難怪蕭繹對這個八弟要懼怕三分呢。怕歸怕,但也不能束手就擒,蕭繹迅速採取了兩項措施。一是派人封鎖瞿塘峽口,不讓戰船東下,二是請求西魏出兵,進攻成都,直搗蕭紀的老巢。
戰爭首先在瞿塘峽口展開,蕭繹的部隊在峽口南北兩岸修築城堡,運石填江,用鐵索將江面橫斷。蕭紀的戰艦無法通行,他也命令在大江南北兩岸修築了十四個城堡,步步為營,突破鐵索阻隔。蕭紀還是很懂心理學,每次戰鬥前,都讓人把金餅和銀餅從箱子裡取出來,張掛在桅桿上,宣布立下戰功,這東西就是你的了。將士們在金餅的激勵下,士氣高漲,作戰果然十分賣力氣,幾次戰鬥打下來,都取得了勝利。得勝回營後,大家都盼著能將金餅掛在自己的脖子上,然而蕭紀那裡卻沒了動靜。
蕭紀不是不知道該把金餅發給誰,而是想著這沉甸甸、黃澄澄的寶貝將要易主,心裡著實捨不得。所以,仗是打勝了不少,可獎勵卻一個也沒兌現。有膽大的將士要求面見統率請賞,蕭紀聽了心慌不已,連忙讓侍衛轉告說自己身體有恙,正在養病,一概不見。
時間一長,頭腦再實誠的人也明白了,蕭統帥掛出來的金餅不過是張畫餅,讓大家過過眼癮而已,大家頓生受騙上當之感,鬥志隨之銳減。此時又傳來訊息說,西魏的軍隊已拿下漢中,就要打到成都了,將士身為四川人,家鄉失陷,人人思歸。蕭紀斷然拒絕了人們的要求,不過他也看出來了,再向前進攻,多半也是凶多吉少。於是他做出了一個還算明智的選擇,派度支尚書樂奉業赴江陵向蕭繹求和。不承想樂奉業也實在瞧不起蕭紀的所作所為,向蕭繹交了實底,說川軍人心渙散,一擊即潰,千萬不要同他講和。
公元553年7月,蕭繹命令部隊反攻,一舉奪取了三個城堡,其餘城堡的守軍一見,逃亡的逃亡,投降的投降,蕭紀的大軍轉瞬就分崩離析,兵敗如山倒。游擊將軍樊猛率軍截斷了蕭紀的退路,用戰船連成環形陣,把蕭紀的龍船圍在核心。這時蕭繹派人過來傳話:“如果讓蕭紀生還,那就是不成功。”樊猛心領神會,帶人跳上龍船,闖進蕭紀的臥室,挺長矛直奔蕭紀。蕭紀心驚膽戰,邊繞著床跑,邊從床旁的箱子裡掏出一袋金餅扔給樊猛,請求說:“這袋金餅贈給將軍。只求你送我去見見七官(蕭繹)”樊猛冷笑著說:“天子是你想見就見的嗎?這些金餅,只要殺了你,還不都是我的?”說罷,一矛將蕭紀刺死在艙板上。
蕭紀的太子蕭圓滿見父親被圍,駕船趕來援救,也死於亂刀之下,益州全境很快被西魏占領。
蕭紀之敗,不是兵不精、將不勇、糧不足,而是輸在了一個常人易犯的小毛病上,那就是吝嗇。因為捨不得,他的一個個貨真價實的金餅,變成了別人眼中一文不值的畫餅。他暫時地守住了金餅,卻失去了人心。當把身外之物當作了生命,那這種生命必然是可悲和短暫的。
在人生的歷程中,千萬不能小窺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毛病,歷史上許多人的大事業,都是絆倒在它上面,蕭紀的金餅就是一個明證。

後世評價

歷史以成敗論英雄。蕭紀死後被蕭繹開除族籍,改姓饕餮。除與梁元帝有仇的西梁政權尚追封蕭紀為“丞相、武陵貞獻王”外,梁元帝蕭繹及以後的歷代各朝皆視蕭紀為叛臣逆子。他在益州的功跡也被否定的一無是處,但蜀地老百姓卻沒有忘記他。蕭紀曾在彭山縣東三十里操練水軍,後人就在該處修建了一座寺廟稱為“武陵寺”用以紀念他,可惜後來毀於戰火。

遺蹟考據

二十世紀初葉成都萬佛寺出土了不少精美的南朝時期佛像,其中一尊阿育王像造於蕭紀入蜀的當年(大同三年)。1995年考古專家在成都西安路發現了一尊圓雕的阿育王石造像,根據像後銘文確定建造時間是在蕭紀稱帝之際。阿育王意譯為“無憂王”,是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國王。他在位時國勢強盛,統一了印度大半疆域。這尊阿育王像折射出蕭紀的雄心壯志,是目前四川境內殘留不多的能讓人聯想到武陵王蕭紀的古代遺物。
蕭紀
蕭紀

家族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長輩
父親
蕭衍
梁武帝
母親
葛氏
修容
平輩
大哥
蕭統
昭明太子
二哥
蕭綜
豫章王
三哥
蕭綱
梁簡文帝
四哥
蕭績
南康簡王
五哥
蕭續
廬陵威王
六哥
蕭綸
邵陵攜王
七哥
蕭繹
梁元帝
姐妹
蕭玉姚
永興公主,夫陳郡殷氏
蕭玉婉
永世公主,夫陳郡謝氏,因謝氏門第不高改嫁琅琊王氏
蕭玉嬛
永康公主
蕭氏
富陽公主,夫范陽張氏,其女為梁明帝皇后
蕭氏
永嘉公主,夫琅琊王氏
蕭氏
永定公主
蕭玉姈
長城公主,夫河東柳氏,其女為陳宣帝皇后
蕭玉娡
安吉公主,夫琅琊王氏
蕭氏
臨安公主
蕭氏
信安公主
妻子
柳沄謹
皇后,武陵王妃,出身河東柳氏,宋太尉柳元景之後
子輩
長子
蕭圓照
太子
次子
蕭圓正
西陽王
三子
蕭圓滿
竟陵王
四子
蕭圓普
譙王
五子
蕭圓肅
宜都王
長女
蕭妙瑜
淮南公主,夫弘農楊氏

史籍記載

《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三》
《梁書·武陵王紀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九》
《資治通鑑·卷一六五·梁紀二十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