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縣第一中學

蕪湖縣第一中學

蕪湖縣第一中學位於安徽省蕪湖縣灣沚鎮,是安徽省示範高中,學校前身系1906年創辦的寧國府中學堂。一百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空軍中將徐承棟、陸軍少將汪一新、陸軍大校章長根、中國人民大學著名教授江春澤、著名作家魯彥周、著名畫家鄭伊農等一批知名人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蕪湖縣第一中學
  • 外文名:NO.1 HIGH SCHOOL OF WUHU
  • 校訓:團結、奮進、務實、創新
  • 創辦時間:1906年 
  • 類別:公立中學
  • 現任校長:王瑾
  • 知名校友:徐承棟、汪一新、魯彥周
  • 所屬地區:安徽省蕪湖縣
  • 主要院系:高中
  • 主要獎項:省示範高中
簡介,辦學規模,教學成果,師資力量,校園概況,校史,初創,遷校始末,發展,結束語,所獲榮譽,學校領導,

簡介

蕪湖縣一中是安徽省示範高中,學校前身系1906年創辦的寧國府中學堂。一百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空軍中將徐承棟、陸軍少將汪一新、陸軍大校章長根、中國人民大學著名教授江春澤、著名作家魯彥周、著名畫家鄭伊農等一批知名人士是我校學子中的佼佼者,蕪湖縣一中已經走過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在她第二個世紀的伊始,一中人抓住機遇,進行跨越式的發展。
行政樓行政樓

辦學規模

蕪湖縣第一中學為了滿足全縣人民對優質高中的需要,學校整體搬遷至南湖文教園區,新校區占地360畝,四幢教學樓、四幢學生宿舍樓、一幢綜合樓(內有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音樂室、美術室、計算機室、圖書室、閱覽室等)、一幢餐廳樓拔地而起,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容納2000多人的運動場看台和標準塑膠跑道的運動場,12個標準籃球場等。學校現有54個教學班,在校生3751人,教職工217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0多人。

教學成果

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蕪湖縣一中開展了務實高效的工作,教育教學質量得以全面提高,高考成績逐年攀
升。2004年高考,應屆畢業生達本科線406人,其中胡艷婷、徐繼光等一批優秀畢業生被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全國名牌大學錄取。2005年高考489人達本科線,蘇揚劍、奚俊俊等一批優秀畢業生被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名校錄取,高二何潁沛同學以優異的成績被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錄取。2006年高考再獲特大豐收,全校共有704人達本科線,本科達線率近80%,重點達線人數為243人,二本達線人數為584人,600分以上113人,其中張連雲同學被保送上浙江大學。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學校更是碩果纍纍,所獲獎項數不勝數。學校更因出色的育人成果被譽為“高校人才輸送基地”和“人才的搖籃”。

師資力量

桃李競芬芳的背後是一中教育者的辛勤勞動和默默無聞的奉獻。教者師為先,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蕪湖縣一中師資隊伍建設的亮點。學校啟動了“名師工程”,以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一大批師德好、業務精的好“園丁”脫穎而出。截至目前,蕪湖縣一中在讀研究生及獲得碩士學位的有12人,參加教育部主辦的“國家級中學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的有3人,省級“教壇新星”3人,特級教師2人,全國勞模1人,有50人分別獲安徽省、市、縣級“教壇新星”、“優秀園丁”、“師德標兵”等稱號,我校先後被評為省級“綠色學校”、市級“文明單位”、國家級“德育實驗先進學校”。出色的教育教學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心和鼓勵。安徽省委書記郭金龍、教育部部長周濟、衛生部副部長蔣作君、原安徽省人大主任孟富林等領導先後到蕪湖縣一中視察、調研工作。原安徽省人大主任孟富林還欣然為我校題詞:“名校、名師、名學生”,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校史悠久、底蘊深厚的蕪湖縣一中,已駛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這將為勤奮上進,樂於求知的莘莘學子成就未來提供一個寬闊的舞台。

校園概況

蕪湖縣一中已經走過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在她第二個世紀的伊始,一中人抓住機遇,進行跨越式的發展。為了滿足全縣人民對優質高中的需要,學校整體搬遷至南湖文教園區,新校區占地360畝,四幢教學樓、四幢學生宿舍樓、一幢綜合樓(內有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音樂室、美術室、計算機室、圖書室、閱覽室等)、一幢餐廳樓拔地而起,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容納2000多人的運動場看台和標準塑膠跑道的運動場,12個標準籃球場等。學校現有54個教學班,在校生3751人,教職工217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0多人。

校史

初創

一九二0年——一九三六年)
本世紀初葉,在五四運動的高潮中,新文化運動興起,影響所及,各地紛紛開設學校。一九二0年八月,宣城地方熱心辦學人士,呈請當時省教育廳批准,在宣城小東門奉公街前清游擊公署創辦宣城蠶桑學校。一九二二年宣城蠶桑學校改為安徽農業學校,同年底又改為安徽寧國府六邑(宣城、南陵涇縣、旌德、寧國、太平)公立初級中學。初創期間,全校師生員工不滿百人。校長先後計有周芷貞、吳榮生及茆魯蓀。
三十年代末,宣城城內曾設有女子國中一所,校址在縣夫子廟,僅有三個班級,學生將近九十人。由張伯熙、張益清先後任該校校長。因經費拮据,學生人數過少,於一九三六年夏,與寧屬六邑公立初級中學合併,改名為寧屬六縣聯立中學。聯中校址在女中舊址夫子廟,並稍加修葺。首任校長為旌德人江康世。寧屬聯中當時有三個年級,六個班,男女生分班教學,學生人數近200人,教師員工約20人,校舍系舊房改修,教室、宿舍陰暗潮濕,學生活動場地狹小,無圖書儀器,教學用具及體育器材只寥寥數件。

遷校始末

(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九年)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寧屬聯立中學第二學期開學後不久,宣城即遭日機轟炸,學校無法上課。校長江康世因系旌德人,乃決定將學校遷往旌德江村。是年十月底,學校開始搬遷。學校遷抵江村後,臨時借用江氏宗祠分祠及江村國小為校舍。次年春,開學上課,原有部分師生亦陸續來校。
不久,宣城及鄰近各縣相繼淪陷,大批青年學生流亡涇縣、旌德及徽州地區。於是有大批失學青年來江村入學學習,因此聯中學生人數增多。到一九三九春,聯中增設高中三個班,成為完全中學。國中則增加到十三個班,高國中學生共有800多人。一九四○年以後,涇縣、寧國、南陵、宣城各縣相繼開辦國中,因此寧屬聯中國中部學生人數驟減,但高中班級卻有所增加。一九四三年高中為七個班,國中只有六個班,學生人數為550餘人。一九四四年高中為七個班,國中減為五個班,學生人數只有470餘人。到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的一九四五年春,高中則減為五個班,國中只有三個班,學生人數不過320餘人。當時寧屬聯中的教職員工除一部分系遷校之際來江村外,大部分教職員工均系就地聘用,其中絕大多數是旌德人。以後外地教師紛紛離去。該校教工工資微薄,每月所得,除交一伙食外所余無幾,無法贍養家庭,生活甚為清苦。
寧屬聯立中學遷旌德江村後第二年,又相繼增設涇縣、寧國、宣城三個分校。涇縣分校由周芷貞任分校主任,校址在涇縣茂林附近潘村,校舍系借用潘氏宗祠。全校分四個班(高國中各兩個班),男女學生有200餘人,教職工20人。至一九四三年,涇縣分校高中兩個班併入江村校本部,國中班併入涇縣初級中學。宣城分校校址在宣城周王村附近之榨門口,校舍系借用師家大屋及五松庵兩處,主任為方詩祥。宣城分校只有三個國中班,學生130餘人,教職工約10人。一九四二年宣城分校改為宣城縣立初級中學,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往宣城縣城裡,解放後併入安徽省宣城初級中學。
一九三九年底,江康世委派校本部秘書彭懋常往寧國縣籌設寧國分校,校址覓定寧國縣東南山區之寧國墩。寧國分校以地處山區,對外交通不便,學生入學者不多,僅60餘人,分兩班上課。一年後,以學生人數過少,即宣告停辦,部分學生轉入校本部。
一九四六年一月,旌德三溪人陳在平任寧屬聯立中學校長(江康世已去世)乃決定將聯中遷回宣城。當時聯中舊址宣城縣夫子廟在抗日戰爭時期,已全部毀於炮火,無力重建,只得到處尋找公屋做校舍。有一天,我在蕪湖市路遇陳在平(當時我在前省立蕪湖中學任教),陳談及擬將聯中遷回宣城,但苦於校舍無著。我建議陳往灣沚去看看,因灣沚在抗日期間系日軍據點,日軍在鎮東獅子山附近築有營房數棟,因日軍勿促退走,房屋損失不大,若稍加修葺,可作校舍之用。且灣沚水陸交通便利,便於學生入學。陳採納我的建議,便於次日前來灣沚察看房屋,旋即去宣城申請遷校灣沚,獲得批准。不久,聯中遷灣沚。暑期中,原寧屬聯中一部分學生來校,又添了一些新生。九月,學校開始上課,計有高中四個班,國中兩個班,學生計220人,教職員工約20人左右。聯中開學後不久,陳在平辭去校長職務,由彭懋常繼任校長。一九四八年,聯中有高國中各四個班,學生330餘人。因缺乏教師,缺經費,學校大部分開支靠學生學雜費收入勉強維持。到解放前夕,學校僅開設高國中各三個班,高國中學生總數只有181人,教職員工人數也減少到10餘人。
寧屬聯中校史前後也有10餘年之久,但學校始終不穩定,有時甚至難以為繼,更不談上發展了。

發展

(一九四九年——一九八四年)
一九四九年四月,灣沚解放,當時大部分學生均未離校。人民解放軍關懷教育,臨時委派原聯中老師王慶新接收學校,並成立了校務委員會,作為學校領導機構。一九四九年八月,宣城專員公署批准將聯立中學改稱為皖南區灣沚中學。
一九五零年秋,灣沚中學的高中部併入宣城中學,設國中三個班,學生約百人,並正式委任馮紀云為校長。一九五一年學校曾附設過一個獸醫班,一年後獸醫班併入鳳陽獸醫學校。一九五三年又以當時蕪湖縣初師(校址在蕪湖縣方村)並來初師三個班(三年級兩個,一年級一個班),於一九五四年夏結束了附設的初師班。
此時,學校規模正在逐漸擴大,發展為七個班,學生增加到560餘人。一九五四年初,校長馮紀雲調省工作。夏維民繼任校長,後夏調郎溪中學任校長,繼任校長為楊濟人。楊來灣沚不久,便去北京學習,由岑佩鋒繼任校長。
一九五六年初,學校改為安徽省宣城第一初級中學。一年後,學校更名為宣城灣沚初級中學。此時學校發展為八個班,共有學生七百餘人。
一九五七年,楊濟人復任灣中校長。一九五八年,蕪湖地委批准灣沚國中改為完全中學,暑假後招收高一兩個班。校名改稱為安徽省宣城灣沚中學。
自解放時起,至一九五八年的10年時間裡,由於中國共產黨重視文教事業,灣沚中學在黨的領導下,學校日益鞏固、發展。班級增多,學校人數日益增多,圖書儀器及教學設備亦陸續添置,教學質量在逐步提高。
一九六二年,楊濟人調走,由秘書陳奇暫行主持教務。一九六四年汪時春任灣中校長。在文革期間,灣沚中學相繼由林傑、方覺、王竟成等人主管教務。文革後期宣城縣派王朝安、郭逸群來灣中主持教務。一九六九年十月,王朝安將灣中一分為四,下鄉辦學。王朝安去花橋,陳文宣去趙橋,徐永生去紅楊,灣沚則由方覺、王竟成主管校務。灣沚中學所有校產亦一分為四。此時灣沚中學師生,大部分下鄉,去花橋、趙橋、紅楊等處。
一九七○年,汪時春復任灣沚中學校長。一九七一年,宣城八社二鎮劃為蕪湖縣管轄,灣沚鎮成為蕪湖縣城關鎮,灣沚中學亦改為蕪湖縣中學。
自一九七二年起至一九七三年署假,蕪湖縣中副校長為吳同秀。一九七三年秋,王英繼任蕪湖縣中校長。一九七八年學校易名,改稱為蕪湖縣第一中學。從此以後,學校發展很快。特別是一九八二年,本校成為蕪湖市重點中學後,上級增拔經費,擴建校舍,充實圖書儀器及其它教學設備,學校面貌大為改觀。至一九八三年,學校共有高國中五個年級,27個班,其中高中為11個班,國中為16個班,學生人數多達1500餘人,教師員工人數共有115人(不含已退休的6名員工)。自一九七八年王英調走後,繼任縣一中校長者先後有黃勛、梁家慶、王訓之、巫俊欽。
自一九七八年暑假全國大專院校恢復招生制度以後,截至一九八三年(八四年縣一中無應屆高中畢業生)止,一中每年應屆畢業生報考大專院校的錄取名額逐年增加。七八年僅錄取3人,七九年錄取11人,八0年錄取24人,八一年錄取42人,八二年錄取79人,八三年錄取人數較多,為135人。
從一九八一年起,畢業生錄取全國重點大專院校的也逐年增多。據不完全統計,歷屆高中畢業生所錄取的全國重點大學有:北大、上海交大、科技大、復旦、同濟浙大、武大、解放軍政治學院、長春地質學院、東北工學院、華東化工學院、華東紡織工學院、合工大、華師大以及全國其它著名大專院校。進入大專院校學習的本校學生學習勤奮,學習成績較好。其中如陶明同學在上海交大畢業後,由學校送往法國繼續深造。楊春同學由東北工學院畢業後已考取去英國深造。其他大專院校畢業的同學均能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做出了應有的成績,為祖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
八四年五月起,一中開始進行學校領導體制改革,實行幹部革命化、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經過民主推選,謝文輝任校長,副校長有汪忠音、後正培。
目前,一中高國中各有三個年級,共24個班級,學生共有1290人,教職員工115人。
一中現擁有建築面積為8000餘平方米,其中教學大樓建築面積為1579.5平方米,即將竣工之實驗大樓建築面積1512平方米。
圖書館擁有各類畫書約一萬八千五百多冊,供教學使用的各類掛圖亦大致齊全。各種理化儀器,可供10個實驗小組同時使用。其中較精密儀器有:分析天平(一架)、示波器(七個)、顯微鏡(十台)、電影機(三台)、投影電視機(一部)、電視機(兩台)等。
生物及生理衛生方面有各種切片、標本、人體模型。體育器材正不斷添置。現有籃球場四個(內燈光球場一個)、足球、排球場各一個。課外活動場地也很寬敞。

結束語

綜上所述,蕪湖縣第一中學六十餘年之沿革史顯然可劃分為兩個時期。解放以前,一中前身各學校,大都設施簡陋,經費短絀,人事遞嬗,主教事者鹹以學校為斂財和安插私人之場所,而其間又三遷校址,師生疲於奔命。教師薪資微薄,難以安心教學,學校風雨飄搖,教學秩序無法穩定。到解放前夕,已呈無法撐持之局面。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蕪湖縣第一中學從此獲得了新生。建國3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中繼續不斷地向前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一中的發展步伐加快,教學質量逐步提高。
多年來,一中全校師生經過長期不懈地努力,先後為祖國培養出一批建設社會主義各方面的人才。如現在首都工作的叢翰香(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中國近代史副研究員)、江春澤(曾擔任過中國人民大學領導職務);在省工作鄭伊農(省著名畫家、書法家)以及在灣沚本校就讀過的著名小說家魯彥周等人。
目前,蕪湖縣第一中學全體師生,為祖國四化建設,為早日實現祖國現代化的宏偉大業正在作出更大努力!

所獲榮譽

蕪湖縣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先進集體、蕪湖市青少年‘’兩法一例“知識競賽組織獎、全省普通高中畢業會考先進集體、全縣人才工作先進單位、蕪湖縣綠色學校、蕪湖縣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工作先進集體、”十五期間科技創新先進單位、2005年度社會保險費征繳工作先進單位、蕪湖市第十二屆文明單位、2007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蕪湖市平安校園、2006年度簽約參保工作先進單位等諸多榮譽。

學校領導

校長、黨支部書記 唐斌、副校長 汪峰、副校長 王要武、副校長 王德明、辦公室主任 袁芳、政教處主任 王昭江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