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馬塘區

蕪湖市馬塘區

馬塘區位於蕪湖市南部,東起荊山河,南臨漳河,與蕪湖縣、繁昌縣毗鄰;西瀕長江,北依青弋江,與無為縣、新蕪區、鏡湖區隔江相望。現已更名為“弋江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蕪湖市馬塘區
  • 別名弋江區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蕪湖市
  • 下轄地區:8個村委會、25個社居委
  • 地理位置:位於青弋江南側
  • 面積:64平方公里
  • 人口:12.5萬
簡介,地形,氣候,交通,歷史典故,

簡介

弋江區位於蕪湖市南部,東起荊山河,南臨漳河,與蕪湖縣、繁昌縣毗鄰;西瀕長江,北依青弋江,與無為縣、新蕪區、鏡湖區隔江相望。總面積64平方公里。轄馬塘、魯港兩鎮和弋江橋、中山南路、利民路、南瑞4個街道辦事處,共8個村委會、25個社居委。2003年末,全區總人口12.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萬人,有回、蒙古、藏、維吾爾、苗、彝、壯、朝鮮、滿、土家、黎、瑤、景頗13個少數民族,共748人,占總人口的0.6%。

地形

弋江區屬平原地貌,地勢較平坦,平均海拔6-10米,中南和西南部略低,沿東南邊緣有小荊山、大官山、艾蒿山、馬頭山等低矮山丘散落分布;溝渠縱橫,湖塘密布,面積超300畝的湖塘有園牧塘、蘆花塘、殷村湖。

氣候

弋江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冬冷夏熱,春暖秋爽,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1-18.7℃,年平均降水量1200-1410mm,集中在春夏兩季,年平均日照1939-2092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40天。境內物產豐富,非金屬礦產石灰石儲量較大,農副產品除稻麥、油菜、蔬菜,還盛產菱藕,水產品有名聞遐邇的長江“三鮮”(刀魚、鰣魚、河蟹),有久負盛名的地方特產魯港“三刀”(剪刀、菜刀、剃刀)。

交通

弋江區水陸交通便捷,是市轄蕪湖、繁昌、南陵三縣進入市區的入口。皖贛、蕪銅鐵路和205國道、蕪馬高速、蕪宣高速、沿江高等級公路穿越區境,是本市通往銅陵、池州、黃山和皖南腹地的咽喉要道。青弋江、漳河等內河航線與7500米的長江段航線相連,長江沿岸有魯港、花園、桂花、漁業等港口碼頭,舟楫便利,青弋江上有6座不同風格的橋樑與中心市區相連,境內有利民路、中山南路、花津南路、九華山南路、峨山路等主幹道路。

歷史典故

馬塘區(現更名弋江區)位於青弋江南側,早在四、五千年前,荊山一帶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這是蕪湖城區最早的居民。清康熙年間,為督察府、州、縣行政,設池、太岳道。雍正年間,擴大為徽、寧池、太、廣道。清同治四年(1865年),設徽寧池太道,道台衙門建在馬塘區興隆街以北,故城南在歷史上曾是蕪湖的政治中心,名勝古蹟眾多。馬塘這一方土地,相傳孫吳大將周瑜曾在此練兵秣;普濟寺是蕪湖的四大名寺之一;庫子街59號,號稱“韋家大院”,系大平天國北王韋昌輝後裔的住宅;著名的文學家、戲劇家、文學史家阿英(又名錢杏邨)1900年出生在二多橋61號。清同治四年(1865年),安徽省分設四道,徽寧池太道駐蕪湖馬塘。1914年改設淮泗、安慶、蕪湖三道,蕪湖道又稱“蕪湖監督署”。道台衙署建在今興隆街以北、庫子街以東、大安路以西的範圍內,緊靠將軍港,面積約8800平方米。衙署坐北朝南,大門前雄踞一對石獅。四面院牆的東西院牆各設一轅門,院庭前有一荷花塘。幽徑柳垂,風光靜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