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江區

弋江區

弋江區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位於蕪湖市南部,東起荊山河,南臨漳河,與蕪湖縣、繁昌縣毗鄰;西瀕長江,北依青弋江,與無為縣、新蕪區、鏡湖區隔江相望,蕪馬、蕪大高速公路及皖贛、寧銅鐵路線穿境而過,境內設有鐵路編組站,特別是沿江高速的開通,進一步提升了區域交通優勢。弋江區位於蕪湖市中部,為蕪湖市第二大區,是全市教育、文化、體育中心。

截至2015年,弋江區區域面積232平方公里,區內常住人口32.8萬轄火龍崗鎮及弋江橋、中山南路、利民路、馬塘、瀂港5個街道辦事處和南瑞社區,共29個居民委員會和21個村民委員會。弋江區是國家級的生態示範區,是蕪湖市規劃建設中的新城區。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弋江區
  • 外文名稱:Yijiang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區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安徽省蕪湖市
  • 下轄地區:轄7個街道和1個黨工委
  • 政府駐地:利民路街道利民路418號
  • 電話區號:0553
  • 郵政區碼:241002
  • 地理位置:蕪湖市青弋江以南
  • 面積:232平方千米
  • 人口:33.3萬(2017年常住人口)
  • 方言:江淮官話蕪湖小片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文化戲曲公園、白馬寺、奧體公園、蘆葦盪公園等
  • 車牌代碼:皖B
  • 行政代碼:340203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人口,地理,地形,氣候,資源,交通,經濟,綜合實力,農業,工業,固定資產,財政,房地產,建築業,消費市場,對外貿易,招商引資,社會事業,科教,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建制沿革

明朝後,弋江區地域沿江一線商貿漸趨發達,屢有管理機構設定。明憲宗成化七年(1421),明廷工部在泗關街設立“抽分廠”關卡,管理江上來往木竹商排等的徵稅。
弋江區行政地圖弋江區行政地圖
明毅宗崇禎元年(1628),明廷戶部在泗關街設立鈔關,徵收商船正稅,商賈稅法自此較完善。
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長江巡閱大臣彭玉麟奏準增設長江水師,建立提標右營駐弋江;民國元年(1912),全營改編為水上警察。清朝道一級的行政機關道署設在弋江。
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蕪湖池太廣分巡道遷至區境將軍港原蕪湖榷署(今興隆街、庫子街與大安路之間)。雍正十一年(1733),設安徽寧池太廣分巡道兼理蕪湖關務,簡稱蕪湖關道,轄皖南各縣。
民國三年(1914)關道分治,蕪湖監督署仍在原址,道尹公署遷至碼頭口前清長江水師蕪湖游擊署。泗關街和南(關)街則是那時水陸貨運徵稅關卡的署地。蕪湖素為全國四大米市之首,弋江區則是米市的發祥地。由於地處青弋江匯入長江一帶的南岸,沿岸人煙稠密,集市貿易相當繁榮,米商、木商及行商聚集。舊志形容米市興盛時“堆則如山,銷則如江”;“甲於江左,百物翔集,市聲若潮,至夜不休”。自南關至浮橋(今弋江橋址)為米行雲集區,謂之“南市”。“河南肆廛視市縣為不及”是對舊時本地繁榮的稱譽。境內魯港元代設館驛,明代發展為蕪湖首鎮,清代道光年間米市一度超過蕪湖城,“大大的魯港鎮,小小的蕪湖城”因此流傳。
弋江地域隸屬歷來隨蕪湖地域隸屬改變而變。據載,明太祖朱元璋在馬背上南征北戰取得政權後,喜好養馬,至明神宗萬曆四十一年(1613)前後,官方在蕪湖城南養馬數以千計,“馬塘”由此得名。清末民初,沿青弋江(河南)一片行政區域設有江口、尚塘、來遠三鋪,後合為江口、尚來兩鎮。日偽時期,河南稱為蕪湖的“四區”。1949年4月蕪湖解放後,設河南區人民政府。
1950年4月,市區建制撤銷。1952年7月,恢復市區建制,在原第四區行政區劃內,建立河南區人民政府。1955年12月,河南區建制再度撤銷。1960年城市實行人民公社化,在原河南區建制的基礎上,建立馬塘人民公社,這是“馬塘”地名的真正命名。
1964年12月,取消蕪湖馬塘人民公社名稱。1968年8月,成立馬塘區革命委員會。
在1980年6月召開的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上,撤銷馬塘區革命委員會,設立馬塘區人民政府,下轄江口、朝陽、馬塘3個街道辦事處。1984年12月郊區漁業公社,1990年3月郊區馬塘鄉和赭山鄉的鐵橋村、愛國村,1991年6月蕪湖縣魯港鄉先後劃歸弋江區管轄。至此,區域面積增加了20多倍,人口翻一番,奠定了區域規模。進入新世紀,作為市政規劃建設的重點區域,馬塘區亦稱“城南新區”。
1998年1月,區政府駐地由碼頭口3號遷至利民西路418號。2006年2月10日蕪湖市行政區劃調整,馬塘區更名弋江區,原蕪湖縣火龍崗鎮整建制劃歸弋江區。
2006年7月,弋江區撤銷南瑞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承擔的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的職能,移交給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原來承擔的社會性、民眾性工作,移交給社區。南瑞街道原來下設5個社區,辦事處撤銷後,區委、區政府將其調整為沐春園、荷夏園、錦坤園3個社區。全區轄5個街道、1個鎮:弋江橋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馬塘街道瀂港街道火龍崗鎮,以及南瑞社區中心。
2011年6月23日,撤銷火龍崗鎮,設立白馬街道和火龍街道。全區轄7個街道:弋江橋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馬塘街道、魯港街道、火龍街道、白馬街道,以及南瑞社區中心。

行政區劃

截至2010底,弋江區轄5個街道和1個黨工委:弋江橋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馬塘街道瀂港街道火龍街道白馬街道和南瑞黨工委。
街道名稱
行政代碼
居(村)委會數量
居(村)委會名稱
弋江橋街道
340203001
4個居委會
奧園社區、南街社區、李巷社區、鐵橋社區
中山南路街道
340203002
4個居委會
禹王宮社區、興隆街社區、三潭社區、潮音街社區
利民路街道
340203003
4個居委會
濱江社區、西利民社區、蕪南路社區、都寶花園社區
馬塘街道
340203004
4個居委會
3個村委會
大營社區、弋江嘉園社區、洪橋社區、松元社區、平山村、港西村、元山村
瀂港街道
340203005
6個居委會
4個村委會
永紅社區、中央城社區、柏莊社區、匯成社區、橡綠園社區、
麗城社區、九龍村、牌樓村、龍華村、十里村
南瑞黨工委
340203098
6個居委會
沐春園社區、荷夏園社區、錦坤園社區、瑞東園社區、
江城國際社區、瑞華苑社區

人口

弋江區轄3個街道、3個鎮,戶籍人口19萬人(2007年末),截至20120年底,常住人口30萬人。

地理

地形

弋江區
區內中部區域以白馬山、馬頭山、鳳凰山等大小山麓十餘座散落分布,四周地勢較為平坦,平均海拔6-10米;境內溝渠縱橫,湖塘密布,面積超300畝的湖塘主要有黑沙湖、南塘湖、殷村湖、超灣湖、沉塘、潘塘、黃泗灘、園墓(元畝)塘、蘆花塘等十多處。

氣候

弋江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冬冷夏熱,春暖秋爽,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1-18.7℃,年平均降水量1200-1410mm,集中在春夏兩季,年平均日照1939-2092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40天。

資源

礦產資源
境內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石灰石、白陶土、煤等,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如金、銅、鐵等,非金屬礦產石灰石儲量豐富。

交通

截至2012年底,弋江區3條城市環線、2條國道過境,蕪銅鐵路、蕪宣杭鐵路、皖贛擴能、寧安城際鐵路弋江站、高速公路網蕪湖南出入口緊臨高新區,高新區到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合肥駱崗機場均僅1個半小時車程。蕪湖港有碼頭泊位70多座,其中朱家橋外貿碼頭對外籍輪開放。
弋江區峨山路東延立交橋弋江區峨山路東延立交橋

經濟

綜合實力

弋江區到“文化大革命”結束,經歷了發動民眾、建立鞏固新生政權階段(1949.5-1952.7);經歷了民主政權建設,開展區街“生產自救型”勞動合作組工作階段(1952.8-1960.4);經歷了人民公社以糧食、鋼鐵為中心的增產節約運動和工業生產階段(1960.5-1966.5);經歷了“文革”各方面工作受到衝擊階段(1966.6-1976.10)。粉碎“四人幫”、特別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弋江區步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正確軌道。1986年全區財政收入81萬元,1996年為1270萬元,十年增長15倍。到1998年,全區社會總產值10.23億元,財政收入2100萬元,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城鄉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2011年弋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9.24億元,比上年增長21.58%;財政收入21.65億元,比上年增長44.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8.37億元,比上年增長30.2%。

農業

90年代推廣新型實用的農業技術,先後實施了“種子工程”、“畜牧業進位工程”、“漁業致富工程”和“林業二次創業”。1998年,糧食單產由1990年的每畝350公斤增加到500公斤;肉類和水產品產量(含專業隊天然捕撈)分別達到1524噸和645噸,是1990年的1.8倍和3.4倍。原有馬頭山林場,50年代受到國務院表彰;1995年全區森林覆蓋率18%,2003年城區綠化覆蓋率37.7%,人均公用綠地11.97平方米。城南屠宰交易市場規模較大,日屠宰生豬350頭。90年代前期,魯港鄉農民興起挖田精養河蟹、甲魚熱;1994年蘆花塘生產中華絨螯蟹近1噸。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業經濟開始萎縮,農村二、三產業逐漸興盛。
弋江區花津橋弋江區花津橋
2011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7467萬元,比上年增長14.4%。年末實有耕地面積2287公頃,年內減少了267公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943公頃,糧食產量3.1萬噸;油料播種面積1701公頃,油料產量3955噸;蔬菜播種面積995公頃,蔬菜產量21298噸。肉類產量3633噸;水產品產量7010噸。

工業

解放前,全區只有私營美隆麵粉廠自產自銷。建國初期,市屬蕪湖鋼鐵廠、蕪湖木材廠、蕪湖市造漆廠、蕪湖捲菸廠陸續在區境興建;區屬工業以手工業加工為主,規模很小,產品技術含量很低。70年代中後期,區辦工業得到發展,區屬8家企業上升為大集體公有制單位。80年代初,新華服裝制帽廠、長江蓬布廠、江口衡器傘廠等街辦企業相繼投產。1992年實施“三年大變樣”的計畫方案,鄉鎮企業得到迅速發展;區屬集體企業全面推行全員風險承包和效益目標管理,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1998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46億元。1995年,接受蕪湖市第一批劃轉工業企業17家,2000年又接受第二批劃轉工業企業18家。針對劃轉企業的現狀,抓住舊城改造的機遇,採取“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一廠一策、整體推進”的措施,實施產權制度改革,盤活存量資產,讓民眾成為發展經濟的主角。到2003年底,完成企業改制36家,企業改制工作至此基本結束。
1995年,全區工業企業開始實行產權制度改革,當年新增個體經營戶和民營企業195家,新增註冊資金1711萬元,民營經濟在全區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開始逐年加大。2003年底,民營企業379家,從業人數增至2.2萬人,其中1.6萬人屬於下崗職工再就業,當年民營經濟總量和財政貢獻率均占工業經濟的90%以上。民營企業的竟相湧現,2003年全社會工業總產值已達20.35億元,其中11.05億元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全區工業企業及8人以上工業個體戶251家,規模企業37家,年銷售收入達5000萬元的企業7家、超億元的企業2家。初步形成以高新區為龍頭、鎮街工業園為兩翼,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製藥業、服裝加工業兼容發展的格局。
2011年,11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448.77億元,比上年增長44.2%;增加值158.78億元,比上年增長28%;銷售收入383.14億元,比上年增長36%;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379.5%。實現企業利潤總額22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0%;流動資產周轉率2.5次,增長0.32次;全員勞動生產率563199元/人,比上年增長29.4%。

固定資產

2011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8.37億元,比上年增長30.2%。其中工業投資60.37億元,比上年增長55.7%;房地產投資65.4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全區在建項目369個,比去年同期增加72個,其中本2011年新開工項目203個。新開工項目中,億元以上項目35個,其中工業項目19個,三產項目16個。在建房地產項目39個,實現房地產投資65.40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4.1%。三產投資87.63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9.1%。

財政

2011年,實現財政總收入21.65億元,比上年增長44.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39億元,比上年增長47.9%。營業稅5.2億元,比上年增長52.5%;增值稅3.18億元,比上年增長14%;企業所得稅4.48億元,比上年增長5%。實現地方財政支出11.51億元,比上年增長41.4%。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為1.06億元,比上年增長47.2%;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67億元,比上年增長47.4%;醫療衛生事業支出0.5億元,比上年增長42.9%。教育支出為1.93億元,比上年增長45.1%。

房地產

2001年以起商住樓建設勢頭旺盛,銷售火暴。2003年區內有在建房地產項目11個,房屋施工總面積68.5萬平方米,全年銷售商品房面積38萬平方米。城南的大開發、大建設,帶來了商業的初步繁榮。2003年底,全區共有各類商業零售服務企業1000餘家,實現商品銷售總額3.38億元,市級限額以上商業企業5家,商貿批發零售企業142家,年營業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批發貿易企業10家。從城南新區的規劃布局上看,弋江區已初步構成中南建材城、新時代商業街、億萬多超市一線及高教園區一點的三產發展形態,迎來了第三產業發展壯大的起步階段。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區域南端峨山路以南,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是經市政府2001年2月6日現場辦公會確定設立的。區內規劃有光電子工業園、綜合加工園及汽車零部件工業園等。
弋江區銷售數軸圖弋江區銷售數軸圖
高新區是區財政投資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自2001年建區至2003年底,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5億元,完成了區內總長9.5公里的路網建設、配套管網建設和綠化等;完成總建築面積2.64萬平方米的綜合服務區建設;完成星火工業園40套產房建設;整治水系6.1公里,建成箱涵9座。高新區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大力招商引資,到2003年底,已有68家工業企業進駐高新區,全年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6.59億元。高新區已通過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評審,為弋江區未來的經濟拓展了廣闊的發展平台。

建築業

2011年弋江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22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8.9億元;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3.56億元,比上年增長4.2%。2011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07.58萬平方米,其中2011年新開工193.99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16.93萬平方米。

消費市場

2011年弋江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71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4億元,比上年增長32.4%。分行業看,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74億元,比上年增長33.6%,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8億元,比上年增長53.8%。

對外貿易

2011年弋江區完成進出口貿易總額1837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9.4%。其中出口805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0.3%;進口1031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6.3%。

招商引資

2011年弋江區引進項目234個。招商引資實際到位內資175.8億元,實際到位外資6899萬美元,引入項目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48.3億元。

社會事業

科教

截至2011年底,弋江區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715人,具有中高級職稱的497人。擁有高新技術產品5個,專利技術產品12個。2003年,利民路街道辦事處、弋江鎮被評為該市首批科普示範街道(鎮)。

教育

新中國成立前,區境興辦私立學校20餘所;1994年通過省政府兩基驗收。推進教育現代化基礎工程,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教育設備配備率達100%。2000年後,加大實施名師名校戰略,共有20餘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省市教壇新星,市級骨幹教師。截至2011年底,弋江區有中學5所(含代管1所),國小11所,幼稚園19所。南瑞國小“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利民路國小“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特色、魯港中學體育特色等,以“名校”加“特色”的辦學理念贏得社會認同。

文化

截至2011年底,擁有體育場1個;街道文化站3個;農家書屋21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到100%。全年舉辦大學生嘉年華系列活動、弋江金秋文化月系列活動、春節民俗巡遊等大型文化活動46項。擁有單項體育協會、俱樂部13家,各類健身隊伍96支。弋江區經營場所200多家,從事印刷、複印、打字、書刊報亭、圖書出租、娛樂業等。民眾性的文娛演出活動活躍,88年以來,先後有短劇《春風吹進無聲荒原》、舞蹈《時針分針秒針》、小品《下崗之前》、歌曲《青弋江小唱》等在省級比賽或文藝匯演、交流研討中獲獎。2002年和2003年,分別率先在全市三縣四區與市電視台合辦專欄節目,與蕪湖日報合辦城南新區月刊。
弋江區中央城財富街弋江區中央城財富街

衛生

弋江區醫院為二級乙等醫院,眼科可診治多種常見疑難眼疾,其中治療真菌性角膜潰瘍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多次獲省市科技進步獎。1997年,區醫院眼科被省衛生廳命名為“省臨床醫學特色專業”。截至2011年底,弋江區境內村級以上的醫療院所68個,每萬人擁有醫生12人。全區擁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6個,擁有床位數710張,專業技術人員884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底,弋江區擁有養老院3個,在院老人106人。2003年,全區享受城市低保4555人,月保障金21.6萬元;享受農村低保688人,農村低保年保障標準由730元提高到1200元。2002年1月,出台對失去土地農民的八項優惠政策。2003年起,在全省率先免除農民所有的農業稅正附稅,國家政策規定的糧食補貼仍足額發放給農民。積極實施就業和再就業工程。2003年,利用區勞動市場,為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4050”人員做好職介工作,幫助解決工作崗位6200個;全年有2100人次受到職業技能培訓。
濱江遠眺蕪湖最高樓-僑鴻濱江世紀廣場濱江遠眺蕪湖最高樓-僑鴻濱江世紀廣場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8602元,比上年增長18.2%。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5497元,比上年增長18.1%。全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4.63萬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5萬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4.4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4%,城鎮新增就業崗位1.3萬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99萬人,比上年減少1.12萬人。發放低保金2505.3萬元,比上年增長27.4%。

著名人物

錢毅(1925--1947),原名厚慶,蕪湖人,文學家阿英(錢杏邨,1900年出生在二多橋61號 )的長子。參加地下黨領導的上海劇藝社、新藝劇社,在《夜上海》、《一年間》、《碧血花》、《海國英雄》等劇中擔任主角,深得戲劇界前輩和觀眾的讚賞。
徐少鰲(1911--1968)名祥定,字楚行,蕪湖弋江區瀂港人。敏而好學,工詩善文。為繼承祖業(四代業醫),攻讀醫經五年(1929--1933),隨父臨診,常有卓見。因醫術高明,患者爭相求治,尤擅長外科,聲譽甚高。
阿英(1900--1977),原名錢德富、德賦,安徽蕪湖人,抗日戰爭期間,撰寫《掃蕩別記》、《春荒雜記》、《敵後日記》記錄新四軍、華東野戰軍的對敵鬥爭歷史。
李少白(1909--1986),蕪湖瀂港人,幼年酷好方術,攻讀經史。1937年畢業後,在蕪懸壺行醫,對“小兒夏季熱”有獨到之處,在省、市內久負盛名。
黃葉村(1911--1987),書畫家,原名厚甫,學名成昆,祖籍安徽當塗,生於蕪湖瀂港。1988年5月20日,安徽省博物館舉辦“黃葉村遺作展”,震動省城,被贊為“繼承和發揚新安派傳統之第一人”。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14日,弋江區獲評2017年工業百強縣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