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芷

蕙芷

蕙芷是蕙蘭白芷的合稱,也是王者之香的代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蕙芷
  • 象徵:高尚品德
  • 級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物種
  • 原產:中國
象徵,古書,

象徵

蕙蘭原產中國,是我國栽培最久和最普及的蘭花之一,古代常稱為“蕙”,“蕙”指中國蘭花的中心“蕙心”,常與傘科類白芷合名為“蕙芷”。蕙蘭花是我國珍稀物種,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物種。蕙蘭原分布於秦嶺以南、南嶺以北及西南廣大地區,是比較耐寒的蘭花品種之一。
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子曾說:“芷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夫蘭(蕙蘭白芷稱為一對,合名:蕙芷 )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可謂證明中國蘭和傘形科白芷在歷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古書

蘭,香草也。――《說文
蘭芷若。――《漢書·司馬相如傳》
蘭槐之根是為芷。――《荀子·勸學》
中國蘭的根是為白芷。蕙芷是自古以來仁義與民政的傳統美德精華, 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
屈原選段《楚辭七諫沉江》
不顧地以貪名兮,心怫鬱而內傷;
聯蕙芷以為佩兮,過鮑肆而失香;
孔子《孔子家語·在厄》
芷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孔子蕙芷
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
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
與鄙夫為倫也。
孔子《孔子家語·六本》
入芷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與善人居,如入芷蘭之室,
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
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荀子《荀子·宥坐》
且夫芷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
(夫芷蘭:蕙蘭白芷為一對)
君子之學,非為通也,
為窮而不困,憂而意不衰也。
朱熹《蘭澗》
光風浮碧澗,蘭枯日猗猗。
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
蕙芷花(1張)
陶淵明《飲酒》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鄭思肖《題鄭所南蘭》
秋風蘭蕙化為茅,
南國淒涼氣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
淚泉和墨寫《離騷》。
康熙《詠幽蘭》
婀娜花姿碧葉長,
風來誰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
縱使無人亦自芳。
潘天壽《題蘭石圖》
閒似文君春鬢影,
清如冰雪藐姑仙。
應從風格推王者,
豈僅幽香足以傳。
中國《遺民錄》
精墨蘭,自更祚後,
為畫不畫土,根無所憑藉。或問其故,
則云:地為人奪去,汝有不知耶?
陳之藩《失根的蘭花》
花搬到美國來,我們看著不順眼;
人搬到美國來,也是同樣不安心,
祖國的山河,不僅是花木,
還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吟可詠的詩歌,
是兒童的喧譁笑語與祖宗的靜肅墓廬,
把它點綴美麗了。
國土淪亡,根著何處?
國,就是根,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
不待風雨折磨,即枯萎了。 蕙芷花(1張)
陳之藩
是多少多少年的歷史,才產生一點傳統;
是多少多少年的傳統,才產生一點風格。
中國《周易》
同心之言,其嗅加蘭。
(意思:同心協力眾志成城,氣味象蘭花一樣芳香)
張學良將軍詠蕙芷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妍不浮華,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朱德委員長游廣州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蕙芷花芳香味,而是社會安定、
政通人和的象徵)
文學巨匠沈從文《桃源與沅州》
小溪谷里生芷草,到如今還隨處可見。
(芷草,芷:白芷,草:蕙蘭。)
范仲淹《岳陽樓記》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顏師古《幽蘭賦》
詠秀質於楚賦,騰芳聲於漢篇。
梁宣帝《蘭詩》
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蕙芷宋代向子湮《浣溪紗》
綠玉叢中紫玉條,幽花疏淡更香饒,
不將紅粉污高標。
緬懷毛主席1961年秋看《離騷》
蕙芷花(1張)
何桀紂之猖披兮,夫捷惟徑以窘步;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 路幽昧以險隘;
( 譯文: 何必如此夏桀商紂王獨棄 放肆披開了,
一對蕙芷惟有的捷徑以困住停止了腳步;
惟有夫役私黨派的人愉快 ,
路途昏暗愚昧難以取勝;)
毛主席揮毫慎筆寫《七絕、屈原》光輝詩篇。
屈子當年賦楚騷, 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路沖向萬里濤。
(椒蘭:申椒, 蕙芷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