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軒摭錄

蕉軒摭錄

俞夢蕉所撰《蕉軒摭錄》仿《聊齋》之體,寫人情世相,抒情言志,內容多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抨擊官場的污濁;歌頌忠貞的愛情,嚮往婚姻自由。在勸戒世人、止惡揚善方面又多憤世嫉俗之作。 另外在故事中還可發現作者揭露鬼神佛道之虛妄,以諷刺言語揭露佛道虛偽空幻。並輔以作者筆記史料,可備研史;名人遺事,以資佐證。

基本介紹

  • 書名:蕉軒摭錄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頁數:373頁
  • 開本:32
  • 作者:俞夢蕉 孫順霖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蕉軒摭錄》,又名《蕉軒摭錄筆記》,是一部沉湮百餘年的奇書,是清代俞夢蕉編撰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以傳奇志怪為主,但多人事為題材,說鬼談狐者較少。頗能摹寫人情世相,並多忿邪嫉世、諷刺幽默之作,另有記風物人情,作者以擬人化手法描述得頗為傳神。是一部認識價值較高的作品

作者簡介

作者:(清)俞夢蕉 注釋解說詞:孫順霖

圖書目錄

序辭
自序
題辭

紅杏尚書
硯田處士
聶隱娘
長跽宰相
懊惱道人
漫紅
海棠睡去
雪衣郎
應聲蟲
求其放心
古郵亭邊
還字
紉秋
蝶痴
讀注
石榴裙冷
管中廿一史
天裂啟瞽
輸人一著
蝗災
蜉蝣
禿尾龍
間虎亭
仁鶻
譴神
拭斗
古匣
圯上履
塞外鬼
避詩翁
巨斧
結髮夫
花淚
小錢神
砥礪外障
忘我機心
七夕論補拙
門前知己
古井
鷦鷯
書床
始日
牆裡揪鞔
食影
四目魚
白芙蓉
長喙翁
魂寄望夫石
烏衣童子
心戰
刺客賢母
唁影
義僕
鵲誤
鳥讎
一盆水
一粒
要離臂
赤腔
勿殺我
半面鏡
女校書樓
竊柳花
兩面客
一筆落
咒東風
段雲
一個書生
低眉大仙
玉石相詆
裂竹聲
檐頭滴瀝聲
片檄遺名
讀《山海經》
秋卉寄憾
雨粟剩話
夢讖
好聲
參三腳凳禪
據理答之
考字
竹公
雞卵內話
賒夢
負夢
鐘吼
剪雨
煮血
醉雪
渡頭破傘
苦惱子
立眠憨童
相衣
兩個儂
開口蛙
瞪目鳥
新婦
畫中語
一幅紅綃
摭言
猴妖
也曉這個
六月二十五日
浮海圖
冷夜痴談
虎淚
不識字女
不夠村
啞兒
飯客
賣餳女
青衣化驢
纖足往來
塵影
五六四
蝴蝶罵煞矣
落帽
牛羞
金剛腳下
一念數遷
囫圇瓢
買直鉤
魔影
富貴上山來
鶴足
湊成十一家
說半字
破船
古壁
鼠智
房生
鸞影入窗
大刀頭
好話
半黛
舊事
竹枝挑月
劉采采
兩半身
馬笑
兒口雌黃
虎語
小顛
一香
獨角魈
員外郎
蓉姐
是我
戒遊戲
門縫裡
秋林閒話
鳥言
五千金
鬼語
烙心道人
屈軼
論安石
活百姓
廣成子
客詰
木雞
論儉
節容
開元宮人
僖負羈之妻
問麟
論寶
胡霆桂
魯宗道
呂夷簡
曹操
鬼怨仁義
驢供
叫三娘子
鵲腹兩腸
虎口二舌
香燒魚尾
鵲舌
彎身鱔魚
鹿母舐子
老嫗烹鵝
輿夫閒話
妒情
打許仙
枕流漱石
路旁芒屏
買豬肝
龐公
斷笏
正鞋
說氣數
眼波
劉娥
樂羊子妻
以愚困智
慮花
疑者少喜
亢倉子
忌媒
細細
不信客論
朱藤花
紅豆
捫花情史
月溶
隔枝紅
煙撲地
佳人
雲裏白袖
魚戲逆水
無耳鱉
廄馬
禽經
竹斑
松花
解鈴
同心結
鴛鴦帶
問嫦娥
論韓信
學烏
論膽
購書
春籟
自在子
牛背
曬書
祭詩
笑客
你紅
蕉軒夢錄

文摘

予生多疾,嘗乞靈枯草,殊無驗。疾革,二美立榻前,笑怒詬責,似未可辯。後疾亦瘥,再病依然。遂於夢中緊記,詢姓氏日:“妾皆焦氏也!君好善未堅,每為人奪,故妾等聊借其名,勸君行得一半善,孽根可消除矣。”予注目久之,笑日:“君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覺來猶見二美,飄裾拂檻外,諦視之,焦葉也。因大悟焦氏即焦也,借其名者以蕉有美人稱。勸我行一半善,美字上節即善字樣,無以下體之說,殆本於此。遂名之軒日:“蕉軒”。且多植蕉,自矢遇善即行,每朝夕焚香,誦大悲咒,原非儒所宜然。自愧力薄,不得不強制,做一慈悲腔子。或者為惡一道,外人不敢慫恿,善念於以日堅也。癸亥秋,讀禮鄉關,胸多塊壘,動遭物忤,遂爾悲憤成調,以清酒灑祭蕉前,願求再夢,總不可得。為山妻所嗤,日:“天下事,如此夢想得到,早被別人夢到手矣!”然求之未得,思之愈堅。不得已苦吟蕉詩數百首,有“著意臨軒錄,倚風弄曉妝。高台素袖碧,招出阮家郎。”雨中云:“挑成亂草蛩吟語,煎逼閒窗客思腸。”月下云:“似向東牆盼不到,風翻掩袖淚斑斑。背立自梳高髻樣,自裁自剪綠衣裳。”余不暇載。適為月溶所見,嘆賞不已。偶向人前誦句,必至顛首狂吟,釵簪墜地。其神往於斯,殆尤甚焉!一夕忽謂予日:“溶有所言,不識先生肯信否?以溶言為不誣,斯敢吐此一片心,聊成千古。否則杜家娘子人夢尋夢,終成綺語,無補身心!”予姑請言之,乃日:“溶自讀芭蕉詩後,覺饑渴頓忘,心脾間似慘似樂,似快似郁,似爽似澀,心魂若病。合眸人夢,則聞聲聲似雨蕉,又若詠蕉者然。遂起逐之,瞥見有亭榭焉,有園林焉,有石欄焉,有苔蘚焉。因思有此佳境,得無有蕉在乎?則翠旒高飈,有蕉在焉。轉眼倚石者蕉,倚樓者蕉,遮窗者蕉,覆池沼者蕉。因思有蕉有境,值此良辰,又不識作何等奇觀!倏忽風自東來,蕉或起舞,或醉倚,或迴環摺疊,或翻覆交加。因念及月下妍影,則半輪襯出枝頭,若何可愛影,若何可憐影,若何顛倒影,若何睏倦影,若何斜靠影。再思及雨聲,則雨悽然下,涔涔聲叫人不能耐,霎霎聲叫人終要泣,點點聲叫人更要悲而憤。因思有境、有蕉、有良辰矣,獨少彼美乎?則自樓而下者,自橋而北者,笑音哈哈皆美姬也。與語則對,弗問弗答。彼則自謔自笑,喃喃不辨。聽其音清而腴,因思拍板歌唱,更自醉人。即見二三仰首,齊歌日:‘芙蓉靨兮冷淡淡,沒個人兒仔細看!楊柳風兮腰細細,沒個人兒扶著你!荷花池兮翠夢幽,有對鴛鴦長並頭。梧桐雨,紗窗月;桂子香,原不俗;無那沒情人,粗心忙碌碌!瘦貌只自可憐人,一燈剔盡相思續。小草蟲吟葉數片,蒼苔石上橫鋪讀。事兮跡兮,情兮思兮,斷雲零雨滯心魂,知道巫山夢未足。’聽之令人絕倒!因思身自何來,此景誰布?真是幻局!轉思先生,求夢未得,溶何未求轉得。又思先生若來個地,得不快然自足!旋見群姬一齊掩口失笑,日:‘酸兒酸得脫俗,一手打漿一手賣粥!講得道學嘖嘖,行得風流灑脫,夠得一樁兩樁,湛然心跡知足,這是一件偏差小膽,空房眉蹙。自家身子別人事,何苦深心續又續!不如來濃芭蕉下,聽聽歌兒休眠熟!’抬頭則先生已獨立軒前矣!扣之至再,竟無一語。轉頭則先生即群姬中之優者,再審則又似先生矣。何恍忽若是耶?豈他物作祟惑人耶?抑先生別有技術耶?更可嗔者,先生既無主,群更欺之甚,或笑責之繼以諷,或冷刺之繼以譏,先生默不一言。群亦苦倦而休。若個景,若個風月,若個樓台,一時席捲囊括,只覺紅心滿地宮庭草,碧血千年杜鵑花。溶亦驚醒。”予不禁變色日:“妮子殆借影譏人耶?”月溶笑日:“事實稀奇!溶固知先生勿信。”笑漸狂,予怒愈甚,呼溶愈迫,而豁然醒。明日以夢語溶,溶愀然日:“溶亦頗願做這夢,適為先生奪去。”予亦不禁笑謂日:“予欲求夢,適竟為汝所夢夢中夢,乃汝所說,非予所得見也。是汝神先奪予夢矣。”溶不悅日:“本系先生夢溶,乃以溶夢先生,語先生夢之幻,說之奇甚矣!”由是互相頡頏,說夢搜夢,溶轉念欲任斯夢為己夢,予亦不覺惘然!如莊周所謂不知予夢蝶,蝶夢予,似未可必。而錄斯夢為,為蕉軒者,則斷可必矣!
P371-P373

序言

《蕉軒摭錄》,又名《蕉軒摭錄筆記》,是一部沉湮百餘年的奇書,是清代俞夢蕉編撰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它仿《聊齋》之體,寫人情世相,抒情言志,內容多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抨擊官場的污濁;歌頌忠貞的愛情,嚮往婚姻自由。在勸戒世人、止惡揚善方面又多憤世嫉俗之作。是一部認識價值較高的作品。但語多譏刺,內容多離經叛道,以致流傳不廣,後人研究也見仁見智。
俞夢蕉,清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夢蕉為號,名不詳。生卒年無考,生活於乾隆、道光年間。早年屢試不第,顛踣流離,氣胸鬱結。中年“讀禮鄉關”,教授子侄。暇時,與諸友飲酒清談,閒聊些“古今六合中瑣言細事”(《自序》),信手拈來,集成《摭錄》。書前有友人題辭日:“余友俞子號夢蕉,胸襟磊落絕塵囂。夙與尊甫遊宦海,所聞所見事昭昭。爰將深心托毫素,寫出人情與事故。《蕉軒摭錄》盡傳真,隱為世間開覺路。”(韓清瑞題)“蕉軒才子忒風流,小閣長年野史修。人到窮愁恆一集,語無懲勸不千秋。”(蕭邑駱奎祺撰)就此可見其著書之初衷。今人侯健主編的《中國小說大辭典》介紹說:
此書仿蒲松齡《聊齋志異》體例,以傳奇志怪為主,但多人事為題材,說鬼談狐者較少。頗能摹寫人情世相,並多忿邪嫉世、諷刺幽默之作。而且每條之後,多有“蕉軒氏日”,對該條加以評論,攄寫感想。……書中文筆通俗明暢,但描寫刻畫距《聊齋志異》遠甚。
此評雖簡略,還較確當。筆者整理了該書,認為作品在思想內容上,多積極向上,有一定的認識價值,屬有清一代較為突出的文言筆記小說。現分述於後,為廣大讀者閱讀提供一點線索。
1.鞭撻社會黑暗有清一代,至乾隆中後期,社會矛盾日趨尖銳,政治黑暗,權臣弄奸,貪賄成風,文網密織,國力衰微。到嘉慶時,只不過保留一具空軀。所謂“乾嘉盛世”,也只是封建士大夫的歌功頌德、無恥吹捧而已。作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封建文人,倍受社會壓抑,積憤滿腔,“不敢言而敢怒”。他們要發泄,要爭鬥。於是以七寸管,為“神針法灸”,懲創世惡,排遣胸中塊壘。
作者首先對官場腐敗大加揭露、諷刺和撻伐,毫不留情。在《長跽宰相》一則中,作者借兒童遊戲,罵朝中貴要無非是些如歷史上曹操、董卓、秦檜、嚴嵩之類的權奸。而在州縣治民的大小官吏,則聚斂鄉里,不理民事,使民間“有訟經年未解”。而且還爭名於朝,猶如雙驢相對過獨木橋,橋中間頂頭相撞,誰也不肯“作退一步想”,致使統治機構“棟折桷崩”(《聶隱娘》),人民倍受苦難,怨聲載道,匪徒乘饑民之亂,蔓行鄉里,為害日熾,官兵莫可奈何!這就是“乾嘉盛世”的真實寫照!對於官場的弊端,作為封建文人,總想救治,但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藥了。在《懊惱道人》中,記一位道術精奇的懊惱子,被邑宰薦於上台治奇疾,而官員的腐敗奇疾,你道再深,術再精,也只會愈治癒重。時疾豈是一能治得了的!道入只好“跨坐虎背而去,笑顧邑宰日:‘苛政猛於虎,牢記,牢記!”’《半面鏡》記農夫耕地得一古鏡,狀似半月,“凡照物,洞燭隱微;惟照人,則形影殊無”。一達官顯貴奇而照之,鏡中竟出一兇惡豺狼,再照,又變為猿。這是作者的切責,也是人民的痛罵!但這只是隱晦的,作者在《開口蛙》中,則是公開地罵:
縣尉某,貪酷殊甚。一日乘輿出。見池內蛙皆仰首開口,歸述諸幕賓。友勸之日:“蛙切公私講,開口求食也。子或借公私貪酷於民乎?”勿聽。時人有“開口蛙”之誚。
有貪官必有污吏。《煮血》一文,直刺污吏吸食民脂民血的醜惡嘴臉。此文不足百字,卻揭露得淋漓盡致:
頑隸以賑饑時偷減米糧肥己囊。一夕,有瞽者乞於隸,叱去復至。不得已,與以一瓢粥。瞽者嗅之日:“好血腥!”將粥潑地上,大步出門,日:“這一家所吃不是粥,竟是血!”隸怒,燭其地,皆血也!奇之,往啟其釜,則血污滿灶,大驚!一小隸尚且如此,達官若何?
作者畢竟是封建文人,在揭露官場黑暗的同時,又希冀清官廉吏再世。《蝗災》一文,反映了作者的願望。開篇先立論:“蝗之為災,……若神鑒焉。宰廉則去,宰虐則聚。”接著講一酷宰,是邑蝗蟲大作。邑宰率民挖溝逐蝗,蝗懼而去。宰以此博得虛名而升遷。還未到新任,飛蝗驟至,全縣“遍告殆盡”,邑宰“遂至參罰”。後來,“舊邑得廉宰”,蝗頓滅。“上台聞之,頗加獎勵焉。”贓官貪賄一任,還妄想博個好名聲以升遷。《好聲》中寫一位二千石,貪婪成性,還賄賂京師,博一清廉名聲,後陰謀敗露遭處罰。
作者認為,造成這種黑暗的原因,主要是選舉制度不合理,不健全,不能廉潔公正。於是,筆鋒一轉,直向科場刺去,竭盡全力加以揭露、嘲諷。《拭斗》一則最為深刻。放誕狂生虞古崖,看透科場中的黑暗,下決心即便“窮煞”也不進科場獵取功名與“齷齪輩求生活”。但他的好友湯子,“氣逼元龍,才掩屈賈,奈困頓名場,已越幾度,今病將死”。他深感不平,決心“西去為湯子訴屈夜台”。因為他堅信:“人間目瞽,地下燈明,豈閻羅亦不識一字耶!”於是他痛哭昏絕後,游地府,質文昌。到文昌閣一看,卻見“魁星斗蛛絲牽纏甚密”,十分氣憤,便將其“拂拭淨盡,翌日如故;再拂,拭之”。希望奎星睜眼,魁斗重放光明。作者在篇後評道:“古今來才士屈抑不少,使帝君刻刻憐才,則魁星又將踢破斯斗矣。”人間無道理可講,到陰司去理論,也只能是發發牢騷而已。因為“幽明一理”。科場的黑暗還表現在主考官不識才,不選才。在《玉石相砥》一文中,借玉、石對話,諷刺科場玉石不分,唯錢是舉。
作者懷才不遇,悲憤之餘,疾呼世無識才者。在《古匣》一則中,他自比埋藏已久無人識的“能辟妖魅”、“生瑞氣”的古劍匣,散落人間,無從見日。後雖遇一識者,卻又被大材小用,用以補門楣、裝門面,只能悵恨一生,痛哭而去!這是那個時代才士們對科舉制度的痛責!
作者對一些不學無術、徒有虛名,靠權勢和錢財投機鑽營而謀取功名利祿的庸人也未放過。《圯上履》譏刺投機鑽營的無恥文人為被人丟棄的破木屐,而這破木屐卻自稱是昔日張良為黃石公所納之履而到處招搖撞騙。
《塞外鬼》記一個只會捧臭腳的無恥文人,吹捧一個“憔悴愁容,未堪屬目”的女鬼,說她是“沉魚落雁”的王昭君。這種“飾詞浮誇者流,必欲極形妍媸”以欺世,使“讀者遂以為真有是矣”。這種無恥吹捧,就連醜女鬼也嗤之以鼻!胸無點墨,卻冒充斯文,終日咿咿呀呀地“子曰”“學而”,酸氣)中天,連厲鬼也不得不退避三舍。《避詩翁》中的二學究就是這種人。他們白天在人間無市場,夜裡在鬼市卻要大展其才,搜腸刮肚,作幾句歪詩,爭誦於庭,害得厲鬼求饒不迭。
2.勸戒世人,揚善懲惡俞氏認為,要行善須先知善。知善的最好途徑是讀書明禮。而讀書,要善讀書,不能讀死書。《紉秋》一文,以傳奇體記一女傑,在隋末動亂期間,顛沛流離,而尋“詩、書、禮、樂”四兄。後紉秋出嫁,勸夫曰:“妾聞仲舒下帷讀書,侯瑾燃柴讀書,君何不喜讀書耶?”作者在評論中對“甘為百夫長,不作一書生”的現象大加針砭。《讀注》則教人善讀書,特別是古今賢哲的讀書心得更應展讀玩味,以取法乎上,並有所發現。只有讀書不偏僻,求其精髓,才能理解“善之所以為善也”!《石榴裙冷》記一善讀書、善用書之才女,以其智慧,齊身治家,救夫於水火,懲惡揚善,被世稱為女中張良。《管中廿一史》頌揚方士善讀書,不管窺蠡測。作者反覆強調“讀書反為書用,勿如勿讀書”。
知善就要行善,行善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處即知善後一心向善;小處即從一點一滴做起,積小善為大善。“善小必為”,這是作者反覆強調的。勿為善小而不為,勿為惡小而不改,“幾層識破,吾道自明”。世上萬物,皆是生靈,世人呵護之,必得好報。《白芙蓉》寫一愛花如命之女,為救表弟之頑疾,忍痛折花,痛傷備至,以淚養花,感動花神,表弟病痊登第,二人姻緣完滿。另如《鳥仇》《勿殺我》等亦系勸人愛護生靈,以完善果的。
施小善固可貴,而積大善則能豁達心胸,消除百災。《浮海圖》講一姓沈老人,終生“樂善不倦”,由於經常濟人救世,家業耗盡,便“嘗浮海營業。其購貨物,不甚較量,而所售皆得。人亦因其篤厚,遂以老老呼之。”當他浮海貨賣時,偶遇颶風,大船搖搖欲墜。因他善心感應,有驚無險。《不識字女》記此女撫孤成長,中進士,宗族十五世,簪纓不乏。“亦十五世積善所至耳”。《金剛腳下》頌一老者,力行善事,從不讓人知道。隱為一行人歇腳之涼亭易一腐柱而免禍獲福,佑及子孫。知惡必改,則能消災免禍。《六月二十五日》,這一日期本是僧人隨手記在神判簿上的信男送神幔的日子,恰恰被來神廟密謀害人之兩歹徒看見,二人心虛,以為神祗記下他們陰謀的日子(恰好也是六月二十五日),驚慌失措,沒敢殺人作惡。就在六月二十五日那天,他們的家眷乘船探親時落水被救,終得善報。俞氏評道:“吾儒日日秉筆,何曾勸轉一人!泥神略一動筆,兩人知戒,兩家性命保全。彼泥神盍長動其筆以驚世哉?”作者在勸人行善的同時,對惡人大加鞭撻。《一筆落》記一匪徒屠夫,不論顧客付錢多少,只一刀下去,再少不添,並強買強賣,買者敢怒而不敢言。後屠夫刀落傷貴介足被捉入獄,縣吏施計騙其招供,處以極刑。屠夫不服,書吏日:你賣肉一刀落定斤兩,吾亦“一筆落生死,碰汝造化也”。
俞氏勸戒世人,對外要行善,對內應講孝悌。作者把孝分為孝、真孝、純孝。奉養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這是孝。但不能算真孝,因為這種“借力養生”,“若可言孝,孝亦太易矣”!(《賣餳女》)所謂“真孝”,則是刻苦自己、永代父勞、生子傳後、永承父業。作者樹立的真孝形象是賣餳女。其父一生做餳,肩挑沿街叫賣以養家餬口。年邁後,其女代父勞,不顧世俗,挑起擔子,穿街走巷,掙錢孝親。她為了替父傳後,永不離父母膝下,在沿街叫賣的生涯中,拒絕了無數富家子弟的追求,物色了一位敦厚老實、言謹孝篤的窮漢,衝破世俗,招贅在家,繼承父業。後生子娶婦,子孫滿堂。孝感於天,夫妻年逾花甲,而顏如青年,雙雙飛升成仙。做真孝子不易,純孝則更難。純孝要順,要像舜之事父和繼母那樣,不怕凌辱打擊,甚至迫害時也不能悖逆,也不改孝的初衷。這是孝的最高境界。《赤腔》一篇,宣揚了凌氏的純孝。凌氏八歲時雙親亡故,入韓家作童養媳。時婆歿公病,凌氏衣不解帶,奉藥侍疾。公繼娶仇氏悍婦,對凌氏百般毆打凌辱,凌氏孝親如初,從不悖逆。凌氏生一子,後母欲殺兒。凌氏讓夫攜兒逃外避之。繼母為避輪迴與巫密謀,害婦代己死,婦從之。至陰司,受盡諸般冥刑,婦從不暴露其代死的身份。後曹娥娘娘趕來相救,真相大白。後壽九十一歲,“御空仙去”。俞氏樹立的第二個純孝形象是人稱陳老老的陳卜先。他負母度嶺詣親,母渴,求泉飲。陳取水歸,不見母,遍尋嶺上,見母伏地,一病虎踞其旁。陳背母去,一白虎至,欲傷母,陳與之斗。病虎忽吐人言告白虎:“汝為我病,覓食於伊,伊亦為母難。……汝勿聞陳老老孝子也!汝欲孝我,盍釋之以學其孝也!”它告訴人們,純孝可感天地,泣鬼神,虎狼不傷!(見《虎語》)在宣揚孝的同時又鞭撻不孝。《青衣化驢》寫一婦虐待婆母,每餐只給一碗,不讓吃飽。婆母積病傷肝,目盲。一日,婦給婆一碗飯,雜以糠物。婆尚未食,來一乞丐,嫗憐之,施飯於丐。丐為謝嫗,贈一衣及棗數枚。婦歸詰之,嫗食棗,婦喜著衣。嫗食棗後,十指能視物,婦著衣頓化為驢。
善的另一種表現是仁義。作者倡揚仁義是從三個方面拓展的。一是待人以誠,不爾虞我詐;二是克己為人,不貪不奢;三是忠於職守,捨身取義。他在人物形象的樹立上,圍繞這三方面,或歌頌,或鞭撻;時而白描鋪敘,時而議論點睛,把揚善懲惡的主旨推向高潮。《一個書生》中的施生,是個“謹厚自持”的“真君子”。施生隨友游都天會,至一樓下,“忽樓檻折落,群姬墮壓生身,污生衣,傷生臂,血斕斑。眾代不平”。主人十分內疚,請生入內室,令姬洗衣。施生謝絕。眾友慫恿他乘機索美妾以完婚,他勃然大怒道:“汝等將視我為勿讀書者!匿怨而私其色,貪妄齊萌,君子不為也!”後上台巡學,詢邑宰秀才幾何,邑宰日:“書生只一個耳!”並將施生之舉告於上台,上台“造其廬,以昭敬焉”。
而在《說半字》中,作者寫了一個“佞人某”,他是個搖唇鼓舌、奸佞滑巧之徒。邑宰賑饑救災,對貧者按日發救濟糧,不甚貧者每月救濟一次。佞人不貧,卻以“日月”二字之長短狡辯,想享受日給救濟。邑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應給月一斗減為半斗,說:“適以字的長短形,予即以字之多少用。……給汝半,殆勝於一也。”在《不夠村》中,作者虛構了一個村落,村中人人酷貪,肩挑貨賣者入其村,價十僅付一,對貨物還“翻箱倒籠,選之尤選”,多取後還連呼“不夠”。於是人呼村為“不夠”。貨賣者“未敢入其界”。宰微服私訪住該村,夜聞風聲都是“不夠”。邑宰決心懲治,他知貪心已重,僅靠教化難以奏效,便假神之語以救治。當村民聽說上帝要降災該村時,人心怵惕,便逐漸改過自新,“兩年余,村民竟有行善者”。
導之以善,以善懲惡,使人人向善,還應從節儉開始。儉則生廉,奢為惡根。作者在《一粒》中,塑造一還俗婦于氏,好善節儉,“斷縷碎帛,必伏地捧起;凡一粒墮地,必作色伏地,以喙銜起,雖穢勿嫌也”。她在教育子女時,講自己在尼庵中,每日將豪富曹家遺棄之剩飯揀起,日積一粒,“積粟盈萬”。後曹氏家敗,仆與兒四處討乞。婦邀去,指巨倉剩粟告兒曰:“此一粒所化也。有此勿愁衣食。”兒與仆頓悟,復整舊業生焉。此類故事,曾在民間廣為流傳。
3.歌頌忠貞愛情,追求婚姻自由在《蕉軒摭錄》中,作者重筆濃彩,塑造反封建、反包辦婚姻、爭取自由的人物形象。一個《賣餳女》,天生麗質,在婚姻上不求富貴,不聽媒妁,自己選擇一志同道合的孤兒窮漢為上門女婿,美滿一生。這則故事,從多個角度體現了反封建、爭自由的積極思想,不失為一篇佳作。亂世豪女紉秋,女扮男妝,護父出奔避亂,在諸兄失散後,又獨騎訪兄,歷盡艱辛。她不顧王公貴胄的威逼利誘,終於完滿了自己的婚姻(《紉秋》)。封建社會,女子閉之深閨無人識,很難碰到如意郎君。一對兩小無猜的中表兄妹,長成後數年未見一面。在端午節看龍舟賽時偶然相會,只能眉目傳情。作品《鵲誤》通過表妹丟耳挖、母疑表兄、父怒擊婢、婢逃抱旗桿、鵲巢覆地耳挖現、兩家成婚等故事情節,使有情人通過曲折鬥爭終成眷屬。《冷夜痴談》以對話形式,歌頌宰相女拋彩擇夫,儘管“仕籍富宦,成飾儀容,往來待選”,但女卻將彩球拋給視金錢如糞土、貧不改志的乞丐身上。宰相逼女改志,女抗爭不已,最後奔丐處成婚。宰相怒,杖殺丐,丐得仙人助乃活。作者將篇名冠以“痴談”,是別有意味的。在封建社會裡,相府千金私奔乞丐,從情感上講是“痴”,從倫理道德上講,是對封建社會的悖逆。歌頌這種悖逆,反映了作者的反封建意識。
封建社會被視為人間天堂的皇宮,對於無數宮女來說,那是不折不扣的地獄。女子一旦選入皇宮,那將終生無出頭之日。所以,古代民女為逃避被選入宮,自殘者有,毀容者有,草草拉婿成婚者屢見不鮮。《半黛》記的便是這類事情。盧女半黛,長得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幼時被其姐傷其眉,因禍得福,逃避了大內“點繡”,與才子林氏結為伉儷,夫婦恩榮。但半黛傷眉後,不僅未惱怒,反而竊喜日:“月以盈而缺,蘭以香而焚。今缺吾黛,未始非全吾真也。”古代女子進皇宮後,受皇帝寵幸者鮮,“有不見者三十六年”者眾。其心理和生理上受到極度摧殘,非人的生活,使其盼出宮望眼欲穿。他們希望開明皇帝定期放宮女,能輪到自己的頭上,希望過幾天人的日子。俞氏在作品《開元宮人》中,借唐宮中宮女為邊疆戍卒縫製棉衣時,內夾詩句,得皇帝老兒開恩,與戍卒結成夫妻的佳話來表現宮女的積怨,表達她們的要求——爭人格、爭過人的生活!
宮中如此,民間如何?商婦閨怨,是明清文學作品揭示的重點之一。俞夢蕉也涉及到這個題材。一篇《虎淚》,寫才女柳初娘,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尤精琵琶,嫁與商人為妾。商人死後,初娘每日彈琵琶以消愁。世多羨美男子求婚,均被初娘拒絕。後為躲世俗,進京投親。半途誤墮虎穴。初娘為避野獸傷害,每日彈琵琶唱歌,“韻之清越,辭之悲惋,續而斷,斷而續,且訴且泣”,使虎為之下淚。初娘至京後,不意其叔將其獻於某王子,初娘堅拒而逃。王子怒拘之歸,初娘以琵琶擊王子額,自觸柱求死。在押赴市曹斬首時,大風起處,猛虎驟至,初娘跨虎而去。這裡,作者不是一般描寫商婦閨怨,而是塑造了一個不畏強暴、追求自由的烈女形象。其藝術價值和認識意義較一般描寫商婦閨怨更深更大!
封建社會的婚姻關係,受害的不僅是婦女,男子也不例外。追求婚姻自由,當然也就成為男女雙方為之努力奮鬥的目標。《細細》就是歌頌一對男女,歷經磨難,終得結為夫妻的故事。就形象的塑造上講,男主人公褚生更加生動感人!褚生和細細是鄰居,從小二人就十分了解,褚生決心娶細細為妻,而細細怕男子狂盪不忠於愛情而拒絕。故事以褚生求婚遭拒展開情節描寫,環環相扣,忽而山重水複,忽而柳暗花明。褚生六次遭拒而不改初衷,任鰥而不另娶,最後幾被縣官杖斃。細細堅拒不允幾乎因病喪命。後褚生被上台逼婚而怒擊上台入獄被斥為“狂生”,細細拒上台欲納為子婦而毀容被責為“顛婦”。狂生顛婦至兩鬢染霜才結成圓滿婚姻。褚生六次遭拒、兩次下獄、生生死死,不啻一部“生死戀”!
4.揭露鬼神佛道之虛妄在幾千年鬼神佛道索鏈的纏繞下,世上落下無數冤魂野鬼。一部《蕉軒摭錄》,“猶《聊齋》是也”!但“多忿邪嫉世,諷刺幽默之作”,“比之《聊齋》之離奇怪誕,已勝一籌”(見該書《引》)。此說雖近偏頗,但卻表現了作者的鬼神觀。儘管書中也不時提及鬼神佛道,講些輪迴之報,但多系借鬼神以諷人世,倡明“幽明一理”,直刺時弊的。這與清代一些奢談鬼神、宣揚佛道的筆記小說相比,可以說是一大進步。《魔影》一文,是作者論魔怪的總綱。他開宗明義道:“魔生於妄,妄生於動。雖未入魔,魔影已逐之矣!”“事即以至淺至近論,如客之奔程,日暮途遙,已不可至,而必欲至,其悻悻直前,腳跟顛倒,此即魔之影也。”它告訴人們:道生於幻,妖由人生。魔即幻,幻生魔。在《纖足往來》中,寫姚生宿一荒園野屋,夜聞女足往來,覺作各種形態。晨尋之蹤跡全無,只見園內小木橋上霜跡中有虎尾印數寸。這種久無人居的荒園,野獸出沒,人或以為有鬼,理之當然。說到僧道修練,作者是持嘲諷譏刺態度的。在《鐘吼》中,寫“一僧素無行。偶一豕入寺,欲系執而烹宰之。豕啼,僧懼聞。”“急撞鐘,殆欲以聲雜之使不聞也。”這就是遵五戒、除六根的佛家子弟的修行。《還字》一篇,其揭露佛家理論虛偽空幻,可謂傳神;《懊惱道人》諷刺道士苦修一世,亦難脫懊惱,談何飛升!
上述諸方面,是作品的主要內容。另有些筆記史料,可備研史;名人遺事,可資佐證;還有些書外書、話外話,系作者的讀書心得;另有記風物人情,作者以擬人化手法描述得頗為傳神。然而,書中也有糟粕,如講輪迴,論鬼神,談精怪,說天命,提倡愚忠愚孝等等,反映了作者的歷史局限性。
這次整理,以清嘉慶二十年(1815)刻本(十二卷本)為底本,參校大達圖書供應社民國二十四年(1935)排印本(不分卷),重新標點、注校,糾正錯訛、舛誤。注釋力求通曉暢達,側重人名、地名和典章制度,均為篇後注;凡校勘處,在注釋中以“按”標明。
由於資料和本人水平有限,整理過程中肯定會存在一些問題,歡迎方家和讀者批評指正。本書能整理出版,責任編輯張弦生費力頗巨,這裡一併表示謝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