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耀德

蔣耀德(1901.9~1995.2),男,漢族,銀城街道南關村人。著名的醫藥衛生專家。193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後任中央蘇區紅校衛生所所長、公略學校衛生科科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中央幹部團衛生隊隊長。1935年10月,調任紅九軍團衛生部部長,曾搶救魏傳統、李貞,為余秋里做斷肢手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耀德
  • 出生日期:1910年11月
  • 去世日期:1995年3月
  • 出生地:夏津銀城街道南關村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1931年12月隨國民黨第26軍在江西寧都起義後,被編入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土地革命時期,曾任瑞金紅軍學校衛生所長,紅軍公略學校衛生科長。長征中先後任中央紅色幹部團衛生隊長,紅一方面軍30軍衛生科長,期間曾為生命垂危的紅二方面軍政治部秘書李貞(女,1950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治好瘧疾;為時任紅二軍團18團政委、建國後任國家石油部部長余秋里做截肢手術。抗戰時期先後任八路軍120師衛生部長,抗大總校衛生部長。曾把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大夫接入革命根據地,並任其手術台第一助手。解放戰爭中曾任東滿軍區衛生部長兼兵站站長,東北軍區衛生部保健處、防疫處處長。建國後任大連市衛生局長,並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領導東北地區的傷員救治工作。戰爭爆發後20天,即籌建“戰傷醫院”8所,領導救治志願軍傷員近萬人。後任青海省衛生廳長、人民衛生出版社社長等職。1982年離休(享受副部級待遇)。

人物生平

蔣耀德1910年11月出生於一個貧農家庭。8歲喪母,少年時期在恩縣龐莊崇文國小讀書;後考入德州博文中學,在此讀書的七八年間,一直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16歲時,經他人引薦到天津利升工廠做徒工,不久又進入一家英國人開辦的醫院做醫務員。先當護士,後在手術台當助理手術員,因不滿英國人的橫行,參與組織醫護人員的罷工鬥爭,被醫院開除。1930年1 1月蔣耀德在河南省修武縣火車站旁流浪時,參加了國民黨二十六路軍,在第十二師當了兵。1931年3月隨所部調往江西寧都,在那裡結識了該部學兵連教官、中共黨員、臨清籍同鄉劉振亞,1931年10月10日經劉振亞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14日參加了震驚全國的寧都起義。寧都起義成功後,部隊迅速西進開赴中央蘇區瑞金,被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之後,蔣耀德奉命在瑞金中央蘇區紅軍學校學習,結業後留紅軍學校醫院衛生所任所長,同時兼任文化教員和工農劇社演員。1933年春,為了配合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行動,紅軍學校校長葉劍英任命蔣耀德為新組建的東南作戰軍總救護隊隊長。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紅軍學校迅速發展壯大,並一分為四,即紅軍大學(亦稱賀西施大學)、彭楊學校、公略學校和特科學校。蔣耀德調往駐於都的公略學校任衛生科長。1934年初秋,迫於形勢緊張,公略學校被改編為中央幹部團,蔣耀德任幹部團衛生隊長。同年10月14日,蔣耀德隨同中央幹部團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6月,紅軍奪取瀘定橋後,他奉調中央警衛團衛生科長。1935年底,又改任紅九軍團衛生部代部長兼醫務主任。1936年改任紅二方面軍衛生部衛生科長。1936年底西安事變後,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三個師,蔣耀德為一二O師首任衛生部長。1938年10月奉調延安抗大總校任衛生部長。同年12月,蔣耀德作為參加寧都起義的團以上領導幹部之一,在延安鳳凰嶺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併合影留念。1942年奉調陝北綏德參加整風運動。抗日戰爭勝利後又調往東北工作,任東滿軍區衛生部長。長春解放以後,任長春市衛生局長。長春失守後又轉赴延吉市籌建東滿軍區後方醫院。他親自研製霍亂疫苗,控制了疫情流行,為此受到上級獎勵。1946年冬,蔣耀德奉調東北軍區炮兵後勤部任部長,後又調東北軍區衛生部,其間曾任中央防疫總隊總隊長。1950年轉業到地方工作,初任旅大市衛生廳廳長,1953年調任國家衛生部流行病研究所所長,負責籌建中國醫學科學院。1959年奉調青海省衛生廳任廳長。1961年調回北京,擔任人民衛生出版社副社長。“文革”期間,蔣耀德遭受到嚴重迫害。1978年黨組織為其落實了政策,恢復了名譽,後擔任衛生出版社顧問。
蔣耀德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出身、長期在我軍和地方衛生部門擔任領導職務的老幹部,在缺醫少藥的革命戰爭時代,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當時經他親自救治後康復、重返前線的我軍指戰員難以計數。1936年9月,當紅軍離開陝西省徽縣繼續前行,到達與該縣毗鄰的成縣縣城時,蔣耀德為時任紅軍某團政治委員的余秋里同志作過左臂截肢手術,獲圓滿成功。令蔣耀德一生引以為榮的還有一件事,即他曾親自迎接白求恩大夫到八路軍駐地,並與白求恩大夫一起工作了兩個多月。那是1938年春天,時任一二O師衛生部部長的蔣耀德,奉命從師衛生部駐地山西省鳳縣朱家莊出發,騎馬馳騁數百里,到黃河岸邊的興縣沙茆頭,迎接從加拿大來華參加抗日救護工作的著名外科醫生、國際友人白求恩大夫。陪同白求恩大夫到一二O師的第二天,師長賀龍、師參謀長周士第親切接見了白求恩大夫。賀龍師長握著白求恩大夫的手,激動地說:“你萬里迢迢,來到中國,幫助八路軍治療傷病員,我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感謝。”白求恩大夫則用不太熟練的中國話回答說:“我是共產黨員,這樣做是我應盡的義務。”會見之後,白求恩大夫便要求工作,遂在師衛生部為其設定了一個簡陋手術台。蔣耀德作為白求恩大夫的第一助手,便一直配合其工作。在朝夕相處兩個多月的時間裡,蔣耀德配合白求恩大夫做了許多大型的胸外科手術,成功地救治了許多危重病人。勉也從白求恩大夫那裡學到諸如如何消毒、如何使用麻醉劑等許多先進的實用技術。在白求恩大夫的幫助指導下,師衛生部還進一步建立起多種衛生制度,培養了一批醫務人員。當白求恩大夫即將離開師部,奔赴駐山西五台山一帶的晉察冀邊區工作時,他將從英國倫敦購置的手術台、全套手術器械以及醫藥材料等,全部獻給了師衛生部。臨行前,白求恩大夫與蔣耀德合了影,至今蔣耀德還保存著他與白求恩大夫的合影照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