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治英

蔣治英,號世堂,1905年6月出生,湖南省新田縣大坪塘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治英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大坪塘鄉大坪塘村
  • 出生日期:1905年6月
  • 逝世日期:1989年8月
  • :世堂
人物經歷
蔣治英,號世堂,1905年6月出生,湖南省新田縣大坪塘鄉人。世代務農,兄弟姐妹六人,八口之家僅有薄田四畝八分,雖父親辛勤勞作仍收穫有限。幸母親賢惠,持家有方,男耕女織,兒女均撫養長大。
蔣1911年在本村啟蒙,1914年初進保合國小讀書,1917年底畢業,後轉至私塾補習語文、數學。1921年1月到新田縣立高中第九班插班,次年7月考入新田甲種師範。1924年底畢業,回母校保合國小任教。1926年7月應共產黨員蔣先雲函邀,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步兵科,其間加入國民黨。
1929年6月畢業後,分配至武昌任國民黨第二軍九師五十團四連少尉排長,其後升任中尉連長、上尉副營長,1932年7月曾赴南京國民黨中央軍校炮科學習半年。蔣在部隊帶兵有方,作戰勇敢,短距離射擊百發百中。尤愛養馬,對馬術頗有研究。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時任第九師五十一團三營營長的蔣治英奉令參加淞滬會戰,率全營官兵守衛上海大倉至福廣鎮一線,戰鬥中身負重傷。1938年7月任第九師二十五旅中校參謀,在守衛田家鎮要塞的戰鬥中,與日寇鏖戰七天,使日寇向武漢進攻的計畫推遲。1939年1月任第九師二十七團中校副團長,次年1月轉戰崑崙關,阻止侵入南寧的日寇北進。是年5月日寇為穩固武漢占領區,威脅重慶,重兵進攻宜昌。時已升任團長的蔣治英率二十七團通過玉泉山、長坂坡,守衛梁山坡戰略要地。蔣親臨前線督戰,激戰三晝夜,七進七出,穩定陣地,緩解了友軍守衛宜昌的壓力。1944年7月蔣任第九師上校參謀長,駐防滇西。
蔣治英
抗戰勝利後,蔣繼續駐防雲南,1946年5月在彌渡任整編第九旅少將副旅長。1948年5月升任十五軍六十四旅少將旅長,駐防南陽,10月調回第二軍九師任少將師長。1949年7月第二軍退入四川成都,至12月全國大部分已解放,成都危在旦夕。蔣決定率部起義,而二十兵團司令官兼軍長陳克非舉棋不定,蔣遂以探病為由巧妙說服陳克非。陳立即召開“七人秘密會議”,決定宣布脫離國民黨,在四川郫縣通電起義。
起義後,各級將領收到賀龍、胡耀邦的親切接見,部隊調往湖北天門整訓,第九師整編為解放軍第五十軍一六七師。其後,蔣相繼在中南軍大直屬三總隊、南嶽大隊、南嶽第二十二步校、中南軍區政治部教導團、中南公安文化速成中學學習,1954年1月復員回籍。1956年冬任新田縣人民委員會委員,次年2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並當選為省政協委員。不久被錯劃為右派,降薪三級,1963年予以改正。“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受到衝擊,被遣送回鄉勞動。1979年得以平反,恢復工作,補發工資。蔣從所補工資中拿出3000多元,支援家鄉的公益事業,扶助生產隊和救濟困難戶、病災戶。恢復工作後歷任桂陽縣革委會副主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政協副主席,任內組織、撰寫了50萬字的文史資料。蔣還非常關心祖國的統一大業,先後撰寫《從蔣介石的“行仁踐義”談起》《向台灣舊友說幾句知心話》等50篇廣播稿,被中央、前線、福建等人民廣播電台播發33次。
蔣治英1989年8月病逝於桂陽,享年8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