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同慶

蔣同慶

蔣同慶,男,江蘇省漣水人,漢族,生於1908年6月,卒於1988年6月20日,早年畢業於江蘇勞農學院,1933年3月留學日本,1938年3月回國後,先後在江蘇教育學院、中山大學、四川大學任講師、副教授、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同慶
  • 出生地:江蘇省漣水
  • 出生日期:1908年6月
  • 逝世日期:1988年6月20日
  • 畢業院校:江蘇勞農學院
  • 主要成就:中國家蠶遺傳學的奠基者
  • 代表作品:《蠶體遺傳學》
個人簡介,個人成就,

個人簡介

蔣同慶,男,江蘇省漣水人,漢族,生於1908年6月,卒於1988年6月20日,1930年畢業於江蘇勞農學院,1933年3月,靠其叔父資助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農學部養蠶教研室攻讀家蠶遺傳育種,前後達五年之久,師從日本遺傳學泰斗、世界遺傳學會副會長田中義磨教授,專攻家蠶遺傳育種。由於學習刻苦,被稱為“拚命三郎”,贏得田中義磨的特別青睞。“七七”事變後,蔣同慶被日本警方以“間諜嫌疑”逮捕,吃盡苦頭,多虧田中義磨相救,才在關押83天后被釋放,但日本當局勒令他立即回國。1938年3月回國後,先後在江蘇教育學院中山大學四川大學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他在兵荒馬亂中顛沛流離,還一心想著蠶。在中山大學工作期間,他和同事們從淪陷區搶救出一批家蠶品種資源,從此,硬是在頻繁的跑警報、鑽防空洞、輾轉遷徙中飼養繁育,保存40餘年完整的科學記錄達184本,建立起我國研究最詳的一個家蠶基因庫。1945年至1952年在昆明雲南大學任教授兼蠶絲科主任,樂山中央技藝專科學校任教授兼蠶絲科主任。1948年,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家蠶遺傳學專著《蠶體遺傳學》。1952年院系調整調至西南農學院任教授兼養蠶教研室主任、家蠶遺傳育種室主任。1957年他因為主張“教授治學”被錯劃為右派。60年代,他進行家蠶人工引變研究,獲得10多個新的突變系。“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押送到農場勞動改造。他單獨睡在農場豬棚內一間破屋中,房門只能半開,夏日豬臭熏人,蚊蠅成群。他每天掏五擔糞水挑到四里以外去,晚上還在小屋裡湊著小油燈,閱讀各種研究資料。此後一段時間裡,他創建了家蠶遺傳育種研究室,從事基因分析及限性卵色實用化研究,先後發現蠶卵近10個新的遺傳基因。1979年3月,《光明日報》發表文章《為蔣同慶說幾句話》。不久,蔣同慶獲得徹底平反,又重新走上講台。
曾任重慶市第七、八屆政協委員、中國蠶學會理事,重慶市蠶學會理事長、四川省蠶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遺傳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雷射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及重慶市科技顧問團顧問。1980年日本神榮株式會社邀請四川省農業廳,組織赴日本蠶桑考察團,蔣同慶教授赴日考察,曾參觀日本九州大學東京大學東京農工大學京都大學信州大學、國立遺傳學研究所等地。1983年5月由中國遺傳學會籌備,在上海召開有中、日、美、英、西德、法、瑞士、瑞典、荷蘭、義大利、比利時、智利、哥倫比亞等13個國家參加的國際致突變、致癌、致畸型交流會,蔣同慶教授為特邀代表參加了會議。1985年8月中國遺傳學會在昆明召開國際學術會議性質的中、日動物染色體討論會,蔣同慶教授作為中國代表參加了會議,在會上並發了論文。

個人成就

在教學上系統地講授“普通遺傳學”、“基礎遺傳學”、“蠶體遺傳學”,為研究生開設“家蠶遺傳發生學及家蠶套用遺傳學”、“生物顯微技術”等課程。撰寫著作有:《蠶體遺傳學》、《蠶的遺傳與育種》、《中國農業百科全書》(副主編)、《養蠶學(蠶的生態及飼養技術)》。譯著有:《形質與環境》、《家蠶遺傳學》、《蠶絲化學及副產物利用》、《基礎遺傳學》、《家蠶遺傳學》、《昆蟲的成長與發育》、《養蠶學》等著作。發表論文:“家蠶紅色卵與白色卵之遺傳學的研究”、“家蠶橙色卵與白色卵之遺傳學的研究”、“家蠶人工引變黑縞斑點四個新系統的起源和破片染色體遺失”、“從遺傳侵蝕談到家蠶基因庫與我國家蠶品種保育問題”、“家蠶第五白卵(W-5)在限性卵色遺傳上的套用”等59篇。在科學研究工作五十多年,對細胞遺傳、分子遺傳、基因工程等學科理論與實踐有較深造詣。五十年代與西南蠶絲公司共同研商建立西南區家蠶選種站,培育出華十鎮×瀛文本統一品系,為穩定西南區蠶業生產、發展蠶業科學、遺傳選種的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蠶的形質遺傳研究方面,收集保存了大量的家蠶品種資源,建立家蠶形質的基因庫,為家蠶遺傳育種和研究工作提供寶貴的遺傳材料。蔣同慶教授在長期的教學科學研究中業績顯著,先後由重慶市政府、重慶市教育局、重慶市科協、重慶市蠶桑學會、四川省政府、四川省科協、四川省蠶桑學會、農牧漁業部、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農學會西南農業大學頒發給獎狀、榮譽證書。蔣同慶教授逝世後編輯出版了《蔣同慶教授業績》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