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鎦生

蔡鎦生

蔡鎦生(1902年8月16日-1983年10月24日),生於福建泉州,物理化學家和教育家。

蔡鎦生1924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化學系,並留校任教;1929年赴美留學,攻讀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光化學催化反應動力學;193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同年回燕京大學化學系任教;1948年再度赴美,應邀在華盛頓大學做訪問學者;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回國;1952年與唐敖慶教授、關實之教授、陶慰蓀教授創建東北人民大學化學系,後任吉林大學教授、化學系主任;1957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蔡鎦生畢生從事物理化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他領導組建了吉林大學催化動力學研究中心。開展了與能源開發有關的光化學與反應動力學基礎研究。為綜合利用甲烷,研究了甲基過氧化氫的產生與分解反應動力學。對光解水制氫、光催化合成氨、雷射引發反應及光化學合成、LB功能單分子膜、稀土離子的發光與能量轉移等課題都進行過開創性研究工作。研究中重視反應可能產生的微觀機制,如研究甲烷氧化,注意並得到激發態分子氧實現C-H鍵插入反應的可能歷程;在光化學系列研究中,注意到分子內與分子間的電子轉移與激發能轉移對光化學反應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鎦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泉州市
  • 出生日期:1902年8月16日
  • 逝世日期:1983年10月24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美國芝加哥大學
  • 主要成就:195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學部委員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人物影響,

人物生平

1902年8月18日,蔡鎦生在福建泉州一個貧寒家庭出生。
1920年,在泉州培元中學畢業後,從小就喜愛化學的他就讀燕京大學化學系。
1929年,他赴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攻讀光化學與化學反應動力學。
1932年,他以《“氰基紫外光聚合”和“氣體通過熔融石英的擴散速度”》為題,獲得了博士學位。回國後,蔡鎦生在燕京大學化學系任教。
1948年春,應邀到美國華盛頓大學做訪問學者。
1949年,放棄被聘為美國聖路易醫科大學研究生院教授的機會,回國擔任燕京大學化學系主任。
1955年的蔡鎦生(右三)1955年的蔡鎦生(右三)
1952年,回響國家號召到東北人民大學(原吉林大學前身),與唐敖慶教授、關實之教授、陶慰蓀教授通力合作創建化學系。
1982年5月4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3年10月24日,病逝於長春。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24年,大學畢業留校任教。在努力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他與呂兆清(中國製革工業的開拓者和實業家)為振興民族工業,系統地開展了鞣皮方法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製備皮粉,研究皮粉的物化性質和操作工藝。他們不顧校方的阻撓和要挾,在北京創建了中國第一家“洋法”製革廠。
1932年回國後,與燕京大學物理系葛庭燧教授合作,研究了“魚藤酮的紫外吸收光譜”和“魚藤酮的光化學分解”;同時,他在中國國內外學術期刊上連續發表10餘篇有關《溶液吸附》等物理化學方面的研究論文。
1948年,蔡鎦生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與卡門大學教授合作,共同開發示蹤原子技術在化學研究中的套用。他們開創性的研究證明,示蹤原子技術是研究化學反應動力學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這一技術至今仍被廣泛採用。
蔡鎦生蔡鎦生
在原吉林大學化學系創立不久,蔡鎦生就親自參與和指導青年教師、實驗技術人員開展研究工作,並很快研製成功“毛細管高壓汞燈”、“氫光譜燈”、“蓋革計數管”等,填補了當時的中國國內空白;他指導的科研梯隊很快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並逐漸形成了全國催化動力學研究中心,向中國國內各單位開放。
1963年蔡鎦生領導建立了催化動力學研究室,該研究室被列為國家重點研究機構,承擔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甲烷氧化制甲醛》。在開展此項研究中,在他親自參加實驗和指導下,該研究室掌握了中間產物甲基過氧化氫的合成、保存和分解的規律,在學術上達到了當時國際水平。為了搞清微觀反應過程和機理,他又組織人力建立質譜分析技術,色譜分析技術和閃光光解技術等現代物理實驗方法,其中閃光光解裝置在1964年已經能用來研究微秒級的化學反應過程,填補了中國國內空白。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他就注意在化學研究中運用不斷出現的近代物理技術,在中國國內進行了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他首先將真空技術(1947年)、示蹤原子(1948年)、閃光光譜技術(1964年)等引入中國國內化學界,對中國實驗物理化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74年以來,在光與雷射引發合成,光解水制氫,光催化合成,稀土離子的發光與能量轉移等基礎研究方面,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1975年與吉林化工研究院合作開展的光引發合成甲基苯矽橡膠單體的研究,獲化工部科研三等獎。
晚年注意捕獲國際學術動態,在中國較早地開展了L-B膜的研究,並於20世紀70年代末,指導他的博士研究生開拓了這一研究方向。
  • 主要論著
Liu-ShengT'sai,E. O. WilSon.Smoke Tannage.Jour.Amer.LeatherChem.Assoc.,1929,(24):21-36.
Liu-ShengT'sai,T. R. Hongness.Diffusion of Gases Through Fused Quartz.Jour.Phys.Chems.,1932,(36):2595-2600.
T. R. Hogness,Liu-shengT'sai.Phot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of Cyanogen.Jour.Amer.Chem.Soc.,1932,(54):123-129.
蔡鎦生,於鴻鰲.Studies on Adsorption from Solutions Ⅰ.Adsorptionfo Picric Acidby Charcoal.Jour.ChineseChem.Soc.,1934,(2):99-107.
蔡鎦生,於鴻鰲.Studies on Adsorption from Solutions Ⅱ.Adsorption of Styphinic Acidby Activated Charcoal.Jour.ChineseChem.Soc.,1934,(2);193-197.
蔡鎦生,羅宗實.Studies on Adsorption from Solutions Ⅲ.Adsorption of Picric Acidby SilicaGe1.Jour.ChineseChem.Soc.,1935,(3):16-21.
蔡鎦生,趙錫霖.Wooden Co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Furnaces.Jour.Chinese Chem.Soc.,1935,(3):196-197.
蔡鎦生,談冠英.The Action of Formaldehydeon Hide Powder.ibid.1935,(3):296-300.
蔡鎦生,嚴文興.The System:Alumium Sulphate-Ptassium Sul-phate-Water.ibid,1936,(4):178-182.
葛庭燧,謝玉銘,蔡鎦生等.The Ultrariolet Absorption Spectrum of Rotenone.Jour.Chinese Chem.Soc.,1938(6):40-43.
Liu-ShengT'sai,Ting-SuiKe.The photochemica ldecomposition of rotenone.Jour.Amer.Chem.Soc.,1941,(63):1717-1718.
Liu-ShengT'sai,Shih-HsienChiang.The Effect of Electrolytes on the Cataphoretic Mobility of Colloidal Carbon.Jour.PhyS.Chem.,1941,(45):1093-1096.
Liu-ShengT'sai,Kung-YaoChuang.Coconut-Shell Charcoal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Zine Chloride and of Hydrochloric Acidon Activity.Ind.Eng.Chem.,1942,(34):812—813.
Liu-ShengT'sai,M. D. Kamen.Exchange of CN with Nitriles.Jour.Chem.Phys.,1949,(17):585-586.
Liu-ShengT'Sai.Action of Sodium Cyanideon β-Hydroxypropionitrile and β-Hydroxypropionic Acid.Jour.Amer.Chem.Soc.1951,(73):1886.
沈壕,田淑瑞,蔡鎦生.碳-14-標記氰化鉀或鈉的製備[J].東北人民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57(4):263-267.
蔡鎦生,王琪,魏詮等.α-桐油酸的自動氧化(I)[J].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59(9):111-116.
蔡鎦生,千載虎,金範珠等.腈類和氰化物之間的交換[J].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59(8):105-106.
蔡鎦生,金日光,夏仲信.利用階梯管法測定重水含量[J].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60(1):129-133.
夏仲信,蔡鎦生等.光化法合成甲苯基二氯矽烷單體的研究[C].中國化學會1978年年會論文摘要集.1978:127-133

人才培養

直到晚年,蔡鎦生仍指導中青年教師、研究生以及中國國內單位的科技人員,為能源開發、特別是太陽能的光化學利用開發等的研究進行工作,許多人成了科學技術界的骨幹,有的還成為中科院的學部委員。青年教師、研究生根據他的學術思想、科研構想不斷獲得成果,寫出了許多學術論文。他審閱時,總是認真推敲,反覆核實數據,屢次修改,而在發表論文時,卻堅持不署自己名字。所以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他參與研究發表的近百篇科學論文中都沒有他的名字。

榮譽表彰

195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學部委員。

社會任職

蔡鎦生生前曾擔任中國化學會理事,長春科學技術學會副主席,《化學通報》編委,第三屆、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此外,還是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長春市民主促進會副主任委員,長春市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

個人生活

就在蔡鎦生去世的前幾天,他還在病床前,同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的幾位青年學者討論一項科研課題。他仔細記錄,認真發表意見。

人物評價

蔡鎦生是中國催化動力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光化學研究的先驅。(吉林大學 評
蔡鎦生長期致力於能源開發,從事有關催化動力學和雷射化學研究工作。50多年來在教學科研領域孜孜進取,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對中國實驗物理化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民主促進會裴素雲 評
蔡鎦生善於將新的物理實驗技術套用於化學科學研究之中,對中國實驗物理化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創建和領導的吉林大學化學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化學人才,科研成果卓著,已躋身於中國綜合性大學化學系的先進行列。(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評

人物影響

  • 遺物捐贈
1983年10月24日他逝世後,遵照遺囑,把他的全部文獻、筆記和研究手稿獻給了他的研究集體,把他所收藏的1126冊書刊,贈送給故鄉的泉州華僑大學
  • 相關圖書
《蔡鎦生紀念文集》,江福康等著,1994年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由趙朴初題寫書名。雷潔瓊謝冰心等民進中央領導都為之題詞,科學家盧嘉錫朱光亞唐敖慶余瑞璜和吉林省政協主席劉雲沼等領導題了詞。吉大的領導,蔡老的同仁、學生、親友等題詞、寫文章緬懷蔡老的一生。
《蔡鎦生紀念文集》《蔡鎦生紀念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