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貢撣

蔡氏貢撣是清朝末年北京地區的一種撣子。到了民國後期由於局勢動亂,貢撣已少有人問津,蔡家無奈遷往天津,以後的若干年這門手藝幾乎失傳。如今幾經波折,蔡氏貢撣的製作方法已經傳到了蔡家第五代傳人蔡雪濱先生手中。躊躇滿志的蔡雪濱不僅將蔡氏貢撣重新帶回北京,而且讓貢撣進駐古玩城,以收藏品的姿態再次面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氏貢撣
  • 地區:北京
  • 朝代:清朝末年
  • 性質:名詞
產品簡介,產品特點,

產品簡介

清朝末年北京黃村的蔡錫九,扎制出的雞毛撣子非常美觀,與眾不同,因此遠近聞名。當時的很多王公大臣都來蔡家定做雞毛撣子,蔡家的撣子生意異常興隆。後來,蔡家被皇姑寺引見專門為宮中製作貢撣,並成立了一家專門給宮廷制撣的作坊,取名為“皇姑庵撣子作坊”,得到了宮中的一致好評。1884年10月慈禧太后50歲生日,蔡家專門扎制99把上等貢撣以賀大壽,得到慈禧的嘉獎,蔡氏貢撣紅極一時。

產品特點

到了民國後期由於局勢動亂,貢撣已少有人問津,蔡家無奈遷往天津,以後的若干年這門手藝幾乎失傳。如今幾經波折,蔡氏貢撣的製作方法已經傳到了蔡家第五代傳人蔡雪濱先生手中。躊躇滿志的蔡雪濱不僅將蔡氏貢撣重新帶回北京,而且讓貢撣進駐古玩城,以收藏品的姿態再次面世。
蔡氏貢撣1個月完成
雞毛撣子何以搖身一變成為了收藏品?蔡雪濱道出了其中的奧妙。首先,蔡氏貢撣的選料十分嚴格,最普通的一把貢撣要250克羽毛,要精選至少同色的一百隻雞的羽毛。極品貢撣所取一至四歲的成年公雞身上不超過十根羽毛。每把撣子約用8000根這樣的羽毛,而這些要在1000隻雞的羽毛中篩選,而且這種公雞要上百隻雞中才能有一隻達到要求,也就是說要在數十萬隻雞中選出製作一把撣子的羽毛。其次,蔡氏貢撣選用60萬元一噸的小葉紫檀木做桿。最後,蔡氏貢撣採用蔡家祖傳製作方法,經18道工序,歷時1個月之久才能完成。由此,蔡氏貢撣的珍貴之處可見一斑。
蔡氏貢撣自從亮相古玩城,得到了收藏界的一致認可,光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曾經來到津門蔡氏貢撣的北京總店,併購買了一把5萬元的蔡氏貢撣。
極品貢撣18萬元
蔡氏貢撣由於已經流傳了100多年,歷史悠久,再加上曾經在清末紅極一時,所以價格相對較高,最便宜的撣子售價是80元,而最貴的撣子標價18萬元,卻有價無市。蔡雪濱介紹,標價18萬元的極品貢撣一共兩把,分別是極品墨龍和極品火駒,是蔡氏貢撣地位的象徵。扎這兩把撣子所需要的雞毛,是由蔡家三輩人攢下的,極為珍貴。除此之外,蔡氏貢撣還有上千元、1.8萬元和5萬元等幾個價位,而最受消費者青睞的是80元-1.8萬元的撣子。
● 雞毛撣子的吉祥寓意
雄雞作為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禽類之一,自古就被人們所喜愛。神鳥鳳凰就是參照了雄雞演變來的。雄雞作為吉祥物,作用之一是辟邪。《花鏡》稱“雄雞角勝,目能辟邪”。《風俗通》也說除夕“以雄雞著門上,以和陰陽”。所以用雄雞美麗的羽毛扎制的貢撣,同樣具有了雄雞的所有美好寓意!室內陳設一把雞毛撣子可以起到賑宅辟邪的做用。
雄雞司晨,守夜有時。故古帝王“以雞為候”。雄雞雞冠高.火紅,故視其為吉祥。正所謂雄雞一聲天下白。
《韓詩外傳》稱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花鏡》亦云:“雞......又具五德:首頂冠,文也;足博距,武也;見敵戰鬥,勇也;遇食呼群,仁也;守夜有時,信也。”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賦予雞越來越多的內涵,甚至將之視為一種德行高尚,能以驅邪避禍的靈禽!因為雄雞有這些美好的含義用雞毛製成的羽毛撣子也含有了同樣美好的含義。
雞毛撣子的主要作用是撣塵,引申為除去塵埃可以撣去心中的不快之事使人心底清淨!由於雞毛撣子有很多的吉祥的寓意,把他作為高擋禮品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 雞毛撣子的民俗
雞毛撣子是我們每家都有的日用品,所以和我們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
民間傳說灶王爺為天帝督使,負責察看家人功過,凡是有過錯者,要在牆上畫道記號。到年終臘月二十三上天匯報,祿一五更接天旨後帶天兵回民間按牆上記號進行懲罰。人們為了消除隱患,待打發灶王爺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動手打掃房子,去除灶王爺在牆壁上畫下的記號,這就形成了“二十四,掃房子”的習俗。
土地廟在宣武門外下斜街,南口內路西,再早叫槐樹斜街,《京師壇巷志稿》說,俗稱土地廟斜街。土地廟廟會上,有一種商品數量特別多,就是雞毛撣子。《燕京雜記》:“月這逢三日,聚於南城土地廟,凡人家具用等物,靡不畢具,而最多者,雞毛帚子,短者尺余,高者丈余,望之如長林茂竹。”舊時各家的堂屋正中靠後牆都擺一個條案,又叫架兒案,案前放一張八仙桌,桌左右各放一把太師椅。那時家家,甚至每個屋子裡都有兩個雞毛撣子,既是打掃塵土的工具,又是室內不可少的擺設,需要量很大,這裡廟會上最多。
這兩年,國內許多商家對民俗文物也有了“感覺”。硬木方桌、長條木凳、青花瓷瓶、雞毛撣子……
● 雞毛撣子與婚俗
我國民間婚俗豐富多彩,天津有姑娘出嫁陪送一把雞毛撣子的說法,借諧音“撣子”,“膽子”給姑娘壯膽到新家不受氣。
在老北京民俗中“嫁妝”裡面雞毛撣子是畢不可少的東西,
有錢人家預備妝奩嫁妝要夠“抬”(由十六抬至一百二十抬不等。)抬的樣式是長方桌似的,有如過去的茶桌、油桌,四面用紅圍子擋上,上面四邊有荷花欄桿,紅漆雕花,也是兩人一抬。嫁妝有如小轎,兩邊各有兩根抬竿,雙手或雙肩抬著。通常是些樟木箱子(內放四季衣服、鞋、帽)、“子孫箱”(內放平日喜愛的物件和儲蓄錢)、八仙桌、梳妝檯之類的家具擺設。但必須有座鐘一架,盆景一對,帽鏡一座,撣瓶一個(內插毛撣),燭台一對。“子孫盆”(洗騎馬布的)。那時稱女人出嫁有三宗寶,即“夜淨兒”、“子孫盆”、“長合燈”。如系富戶可多至百八十抬,鼓樂前導,充溢於街巷,多引人注目圍觀。
由於過去都用雞毛撣子打孩子,所以雞毛撣子又有了家法的含義。有的地方有這樣的一種習俗,結婚當天由娘家的兄弟拿上一把雞毛撣子陪在新娘身邊放到新房中堂的撣瓶里,這個過程新郎家的人要想辦法把撣子接過來,由婆家人放進去。哪一邊放的就預示將來誰可以執掌家法!
山東有的地方有把撣子扔到床上根據撣子把的朝向來判斷將來新人是生男孩還是女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