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2014年8月12日上午,區政協召開了南開區政協第十三次雙周協商座談會,組織區政協委員圍繞“做好民俗傳統文化這篇文章,找準區域文化旅遊發展定位”議政建言。區政協主席郭建勛主持會議並講話,副主席呂強民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上,區政協文史文化委委員尚潔、趙靖、劉秀梅、宋建文、張詠詩、劉珺、劉志明、張宇分別圍繞“規劃領先

,管理創新,建立長期人才引進機制”、“加大投入,建議將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納入中長期區財政預算”、“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造民俗傳統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保護非遺,重點扶植具有發展潛力非遺文化藝術產品企業”、“利用民俗文化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加強宣傳,打造民俗傳統文化精品品牌”和“完善設施,改善景區周邊環境”等方面發言,提出意見和建議。

區委宣傳部、區政府辦公室、區委研究室、區政府研究室、區文化和旅遊局、區財政局、鼓樓商業街管委會、古文化街旅遊商貿區管理委員會等部門負責同志到會聽取意見建議,與委員共同協商討論。

簡介,委員發言摘要,

簡介

郭建勛在講話中指出:本次雙周協商座談會開得十分成功,各位委員做了精心準備,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建議。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對民俗傳統文化要高度重視,形成共識,這是南開區的特色,也是促進區域文化旅遊發展的重點;二是在發展民俗文化旅遊中,政府應當首當其衝,起到引導和帶動作用。要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特別是專項資金應及時到位;三是加強宣傳,南開區的民俗文化旅遊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要形成共識,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到民俗文化旅遊事業之中,在政府引導以外,積極組織熱愛民俗文化的社會人士或民營企業家來共同做好這項事業;四是要打造活動的載體,在重視打造重點集聚區域的同時還需進一步豐富活動載體,如入口網站、論壇等。希望參會各政府部門能夠認真研究吸納委員意見和建議,共同促進南開民俗文化旅遊的發展;參加會議的委員要進一步完善調研報告,為區政協主席會議專題協商做好準備。要將今天座談會上收集的委員意見建議轉化為提案或社情民意,更好地促進意見建議的落實。
呂強民在講話中對課題組成員在專題調研中付出的努力給予充分肯定,他說:委員們對於這項課題始終保持高度關注,在調研中克服了很多困難,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希望通過此項調研可以促使政府各部門對民俗傳統文化旅遊這項事業能夠進行統籌性考慮。目前,民俗文化發展面臨整合資源、彰顯特色的關鍵時期,如何將這篇文章做好,應該是南開區今後在社會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現在有了一個良好的破題,但今後的任務還非常艱巨,希望大家繼續以極大的熱情將這篇文章做好,為南開區民俗文化
事業和旅遊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出席會議的有:服裝街管委會張玉勇,區文化和旅遊局孔令哲,區委研究室李莉,區政府辦公室魏欣,區政府研究室馮偉,區委宣傳部張鴻鵬,古文化街旅遊商貿區管委會朱久為,區財政局朱頔,區政協研究室李海晶,委員聯絡室於樹民、劉雪樵、魏寶林

委員發言摘要

尚潔(南開區政協常委、文史文化委主任、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南開區是市內六區文化旅遊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南開區民俗文化底蘊深厚,各類傳統民俗事象的保存較為完整且獨具特色,所有這些都是其它區不可比擬的。因此,區委、區政府提出了要整合我區文化資源,“著力做好民俗文化旅遊這篇文章”。
政協文史文化委接受這項調研課題後,成立課題組,在主管主席的帶領下,先後到天后宮、天津戲劇博物館、文廟博物館、鼓樓紀念館、古玩茶藝廣場、天津市民俗博物館、老美華華夏鞋文化博物館、聯升齋刺繡博物館等重點文化企事業單位考察調研,多次召開民間藝術家、民俗專家座談會。經過認真分析、研討,五易其稿,完成了《做好民俗傳統文化這篇文章,找準區域文化旅遊發展定位》的調研報告。
報告中,詳細列舉了南開區發展民俗傳統文化旅遊業的優勢及目前我區民俗文化旅遊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點具體建議,以期使我區的旅遊經濟能夠可持續地發展,成為我區民俗傳統文化旅遊業的經濟成長點。
趙靖(南開區政協委員、天津河北梆子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南開區目前還沒有制定民俗傳統文化旅遊業發展專項規劃,這將直接影響我區民俗傳統文化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加之古文化街、鼓樓等主要景區分屬市、區不同部門管理,旅遊管理部門無法有效的協調管理,致使資源分散、多家牽頭,業態無序,不能形成聚集優勢。旅遊產業領軍人物和專業隊伍人才的斷層,特別是複合型人才嚴重匱乏。針對這些問題,我建議:
1、區委、區政府相關部門應在《南開區文化旅遊規劃》的框架下,制定《南開區民俗傳統文化旅遊業發展規劃》,對我區的民俗傳統文化旅遊業,合理布局,形成區域民俗傳統文化旅遊業體系化發展格局。站在時代性、前瞻性和指導性的戰略高度來引領我區民俗傳統文化旅遊業的發展。
2、創新管理機制。建議參照市旅遊委的模式,成立由區發改委、財政、消防、文化旅遊等各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南開區文化旅遊發展促進辦公室”,加強對民俗傳統文化旅遊業的規劃、建設、開發、經營的領導和指導。通過各種渠道向市級相關部門建議,儘快解決文化旅遊景區、景點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屬地化管理。
3、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長期人才引進機制。通過選調、招考等多種形式高薪引進文化旅遊領軍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創新意識、能夠把握文化旅遊業發展方向的高層次專家。藉助高校等教育培訓機構和文化企業,建設文化旅遊人才培訓基地,加快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導遊員整體隊伍的培養。
劉秀梅(南開區政協常委、文史文化委副主任、天津市曲藝團國家一級演員):南開區旅遊企業的總量和資源占有量在全市尚屬前列,但是“吃、住、行、游、購、娛”旅遊六大要素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還不充分、不均衡,旅遊信息服務、旅遊商品、飲食住宿、保健娛樂、交通等關聯產業還不夠完善,如星級酒店較全市總量比重偏低,床位數僅占全市規模的6%。
因此,我建議,區委、區政府要高度重視旅遊業的地位以及旅遊業對社會、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把我區的民俗傳統文化旅遊當成一個產業來對待,一個事業來發展,而不是短期增加財政收入的工具。具體說,應制定財政引導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將旅遊發展基金納入區財政年度預算。對重點發展的文化旅遊企業予以稅收扶持,對創建國家A級旅遊景區、四星級以上的賓館酒店、有突出貢獻的旅行社、旅遊招商引資取得重大進展的單位,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給予泥人張美術館、老美華鞋文化博物館等獨具特色的民俗傳統文化民營文博場館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宋建文(南開區政協委員、天津農墾集團總公司幹部):在區委、區政府的重視下,經過多年打造,目前古文化街、鼓樓商貿街地區已經聚集了“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蔡氏貢撣、張華兄弟扇藝所、三耕草堂修扇骨作坊等近50種民間傳統手工藝文化精品企業,並培育了大量的收藏及市場消費群體。所不足的是這些民間傳統手工藝文化企業沒有形成整體合力,因此,我們建議:
1、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在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布局中的主導作用。通過國有資本的介入,引導社會資本向民俗傳統文化旅遊產業集聚。成立專門機構,搞好調研,編制規劃,制定激勵政策,建立統計體系,集中有限的國有資本投入到關鍵產業、基礎設施和優勢企業。利用城建展覽館或沿河閒置商鋪,建設“百工坊”,通過政策導向和營造環境,吸引民間傳統手工藝創意產業聚集入駐,形成民俗傳統文化精品創意產業園。
2、規劃調整鼓樓商貿街業態布局,與古文化街錯位發展,建設“津派書畫藝術創意產業示範基地”(名人名家工作室)、“天津民間手工藝創意工作走廊”(現場表演製作、銷售)、“中國民族樂器體驗推廣中心”(培訓、演示、銷售)、“古玩藝術品鑑賞交流基地”(沙龍、拍賣會)等,使鼓樓地區成為突出文化旅遊創意產業的重要景區。
張詠詩(南開區政協委員、原南開區圖書館部主任):南開民俗傳統文化資源豐富,天后宮拴娃娃、天后宮剪紙、泥人張彩塑、魏記風箏、天津皇會、劉海空竹、蔡氏貢撣等數十項傳統民間絕活絕技仍以活態傳承的形式保留至今,其中十二項被列入國家級、市級、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但客觀地講,區財政對文化產業特別是民營文化產業的發展缺少實質性、統一性的扶持政策,沒有從整體上把握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的直接對口部門或專業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缺乏政策保障機制,沒有專項保護和開發基金用來扶持非遺特色品牌,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得不到非遺保護基金,致使一些非遺特色品牌逐漸流失或流入其它地區。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建議:
1、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納入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對專項經費實行跟蹤管理,保證非遺保護基金髮放到傳承項目和傳承人手中。
2、結合我區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投入資金,重點扶植能夠建構起產業鏈條的、有發展潛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能夠快速增長的高端藝術品企業,如泥人張、風箏魏等民營企業。可在莊王府非遺保護中心設非遺藝術精品展廳,長期舉辦非遺展覽,絕活絕技體驗、專題講座等。還可在天托地區預留的十萬平米廠房內,建設集展覽、生產、遊客體驗、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非遺產業保護基地,使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發展壯大,培育高品位文化藝術產品市場消費商圈,打造特色文化藝術精品品牌,使之成為我區民俗傳統文化旅遊業的經濟成長點。
(南開區政協委員、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教師):南開區民俗傳統文化資源豐富,但由於種種原因,民俗傳統文化旅遊資源深度開發不夠。建議:
1、有計畫地對我區現有可利用文化旅遊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與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單位進行溝通聯絡,分季節分時段對遊客開放。
2、加快恢復老城廂白牌電車環城游項目。此項目國家專項資金500萬已經到位,建議區政府按比例追加專項資金予以啟動。
3、以鼓樓紀念館提升改造為契機,重點打造民俗傳統文化論壇基地、書畫書法會展基地、天津傳統菜餚品評基地、茶道文化交流基地、國學文化培訓基地、傳統曲藝相聲欣賞基地等六大基地。在節假日或旅遊旺季可允許市民和遊客登樓敲鐘祈福。在鼓樓內展示各類民俗事象及藏品,定期組織專家進行介紹和點評,普及社會歷史、古玩文物等方面知識。
4、與相關部門對接,幫助推進項目啟動。如:引導企業對3522廠古建築進行保護性開發;在天拖地區和手錶廠的開發中,保證將廠區內更多的工業遺存留下來,使其成為特色工業游景區。
劉志明(南開區政協委員、天津人民廣播電台播音指導):文化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文化品牌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我區有許多民俗傳統文化品牌,有些還具有國際影響力如:媽祖文化、泥人張等,但我們的整體包裝、宣傳不夠。因此,我建議:
1、堅持發展文化旅遊的政府主導,設立政府專項旅遊引導資金,利用各種媒體對文化旅遊項目和產品進行專項的策劃、包裝、宣傳、行銷,引導形成符合市場規律的獨具南開區特色的民俗傳統文化旅遊商品和品牌,並使之商品和品牌的價值得以實現。
2、將“媽祖文化”作為區域民俗傳統文化旅遊業的主打品牌重點打造,堅持在政府主導下的市場化運作方式,加大親民與互動的形式及內容調整。繼續打造“老城民俗傳統文化”品牌,突出其探尋城市之根、體驗老城津韻傳統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使之成為我區傳統文化精品品牌。
3、成立“南開區民俗傳統文化旅遊發展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民俗傳統文化旅遊業重大項目的策劃、資本運作、項目建設,推動社會資本、民營資本進入文化旅遊產業。實行市場化運作,保障各類基金的專款專用。通過舉辦市場運作下的節慶活動,鼓勵發展以文化為內涵的休閒娛樂時尚行業,利用廣東會館、名流茶館、元昇茶樓、老城小梨園等場館開展京劇、相聲、曲藝普及活動。定期舉辦中國北方戲劇節、中國天津曲藝旅遊節、相聲文化藝術節、民間藝術精品博覽會等,通過節慶活動帶動其他業態發展。如可廣泛徵集戲劇、曲藝等文獻資料及道具、照片、檔案等實物,充實廣東會館、名流茶館館藏內容,並定期對外開放。引導周邊商鋪售賣戲劇、曲藝衍生產品,滿足戲迷、曲迷觀眾的各種需求。
4、建設南開區民俗傳統文化旅遊入口網站,搭建文化產品展示和推廣平台,選擇有發展前景的產品項目進行商業化運作,網路行銷。
張宇(南開區政協委員、文史文化委副主任、天津市泥人張美術館館長):調研中,文化旅遊重點單位提到最多的是設施及環境問題。如:景點周邊道路擁堵、旅遊大巴停車困難;城廂中路只有黃色警示燈,行人過街既困難又危險;區內河流、景點周邊道路、景觀區域環境髒亂;鼓樓商業街、古文化街乞討者影響市容;無障礙旅遊設施不完善;景區內及周邊旅遊宣傳、公益廣告、旅遊標誌路牌缺乏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建議:
1、完善道路、停車場、污水及垃圾處理、供電、通信、消防、安全防護等與旅遊景區(點)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立體停車廠
2、與市有關部門協調,健全旅遊及道路標識系統,在車站及主要景區(點)設定中外文對照的各類規範標識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