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湖鄉

蓮湖鄉

蓮湖鄉是全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中一島鄉。地處東徑116°32′-116°40′,北緯58°52′-58°59′之間,位於鄱陽縣城西南隅,鄱陽湖東南岸邊。總面積為251平方公里。地勢中部較高,四周為平坦草洲。有耕地41427畝,其中旱地15381畝,水田26046畝(含南北兩座圩圍墾田),養殖水面2萬畝,湖坪草洲146384畝,全鄉共34個村委會,總人口71800人。均為漢族江右民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蓮湖鄉
  • 外文名稱:Lianhu Village
  • 別名:湖城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
  • 下轄地區:26個行政村,一個集鎮管理委員會,75個自然村 
  • 政府駐地:慕禮
  • 電話區號:0793
  • 郵政區碼:333124
  • 地理位置:贛東北
  • 面積:251平方公里
  • 人口:7.86萬(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蓮華山萬壽寺
  • 火車站:鄱陽站、鄱陽南站
  • 車牌代碼:贛E
  • 民系江右民系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教育事業,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蓮湖鄉是全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中的一個島鄉,總面積251平方公里。歷來屬鄱陽縣所轄。
鄱陽湖鄱陽湖
公元834年,黃巢起義,兵戈擾攘,朱禹二公自金陵南下來到饒州蓮湖定居,後傳至五世,由於人煙繁盛,興建一座祭祀祖先的宗祠,後稱五湖祠。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宋高宗趙構,南渡到蓮湖時曾敕賜在材之東建一座雕樑畫棟,壯麗堂皇,三丈多高的樓閣,以環護五湖祠,名為:“環樓”明洪武七年(公元1375年)朱元璋見此樓閣,贊曰:“青山影影,綠水淒淒,環樓聳翠,御筆親題”。
六百餘年前,饒州三十萬移民從鄱陽縣蓮湖鄉瓦屑垻出發遷涉到湖北、安徽,蓮湖鄉瓦屑垻成為明初我國兩大移民集散地之一。蓮湖鄉瓦屑垻記錄著大移民的歷史。
因轄區內朱家是建村歷史最長,村莊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村,地處鄱陽湖濱,湖泊眾多,蓮藕茂盛,故沿用“蓮湖”二字為鄉名。解放前屬蓮湖鄉。解放初至1958年屬雙港區,期間1951年劃為蓮塘、蓮河、蓮青、蓮湖、蓮溪、蓮江等六鄉;1952年增設蓮藕、蓮菱、蓮池、蓮華四鄉,簡稱“十蓮”;1956—1957年,並為蓮湖和蓮溪兩個鄉,轄蓮湖、蓮溪街20多個高級社。1958年成立蓮湖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251平方千米,人口5.7萬,轄蠡濱、蓮湖、朱家、山背、龍口、愛民、蔣坊、美林、毛家、裕豐、塔李、蓮青、高橋、南培、蓮華、瓦燮嶺、大霞、孫坊、向陽、表恩、茭溪、年豐、蓮池、聯合、蓮豐、慕禮、波豐、蓮河、下岸、劉家、金山岸、波湖、三級坊、利民3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慕禮,距縣城13千米。

行政區劃

全鄉共轄朱家居委會,利濱、蓮湖、山背、龍口、愛民、蔣坊、美林、毛家、裕豐、塔李、蓮青、高橋、南培、蓮華、瓦屑壩、大霞、孫坊、向陽、表恩、茭溪、年豐、蓮池、聯合、蓮豐、慕禮、波豐、下岸、劉家、金山岸、波湖、三級坊等34個村委會,鄉政府駐慕禮。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蓮湖鄉地處東經116°32′-116°40′,北緯58°52′-58°59′之間,位於鄱陽縣城西南隅,鄱陽湖東南岸邊。

地形地貌

地勢中部較高,四周為平坦草洲。
蓮湖鄉位於鄱陽湖東岸,四面環水。饒河、昌江穿境而過。

氣候特徵

蓮湖鄉屬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數達2098小時,平均氣溫在16.9℃-17.7℃,1-2月為最冷天氣,月平均氣溫為4℃-5℃,極冷最低溫度日為零下8℃,7-8月份平均氣溫高達28.8℃-30℃,一年中極端最高溫度為39.9℃。年平均降雨量1300-1700毫米,4-6月為集中雨季占全年降水量50%以上, 7-9月為颱風雨季帶,全年無霜期275天,太陽輻射數為115千卡/平方厘米。

自然資源

蓮湖鄉的自然資源特別是水產資源得天獨厚,鄉內大小湖庫塘汊眾多,水質優良,可養殖水面總計達22800畝,水產藏量極為豐富,既有魚蝦、又有龜甲,珍禽和豐厚的可食性水生植物等十百種,其中鱉魚、銀魷尤為珍貴。
有耕地41427畝,其中旱地15381畝,圩田24000餘畝,湖坪草洲146384畝,可養殖水面總計達20000畝,水產藏量豐富,有魚蝦、龜甲等,珍禽和豐厚的可食性水生植物等十百種,如鱉魚、銀魷。同時,蓮湖鄉的其它資源也在相繼的開發當中,如龍口的風能發電已經啟動。鄉內築有精養魚池有3600餘畝,每塊15畝左右,並配有魚種池80塊,可供孵化、繁育。豐富水產資源可供螃蟹、珍珠等物種水產品養殖與開發。

人口民族

截止2014年末鄱陽縣總人口數為:1594318人,其中蓮湖鄉人口78805人,排名全縣第四,以漢族為主。

政治

截至2017年9月,蓮湖鄉在任黨政領導幹部有:
吳龍先(鄉黨委書記)
陳炳金(副書記、鄉長)
姚清才(副書記)
吳中旗(副書記)
程見秋(人大主席)
高雪峰(紀委書記)
李文月(委員、常務副鄉長)
臧建國(委員)
胡有祥(委員、副鄉長)
李平民(委員)
劉素英(組織員)
操 威(人武部長)
張華南(副鄉長)
姜 暹(副鄉長)
陳 霞(人大副科級秘書)
吳鵬虎(維穩信息員)

經濟

第一產業

蓮湖鄉是一個水產大鄉,過去,當地漁民傳統的捕魚方式既容易導致收入不穩,又不利於鄱陽湖的環境保護。緊緊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主題,充分發揮濱湖區位優勢,進一步整合最佳化配置鄉內資源,積極鼓勵扶持廣大農民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形成了以鄱陽蓮湖寶島特種水產有限公司養殖基地為中心的大閘蟹的養殖,內外湖養殖面積達5萬多畝;以朱家等地為重點發展網箱養殖面積達1萬多畝;以蓮湖鄉農業專業合作社為中心,發展立體養殖面積達6萬多畝。全鄉特種養殖發展快,效果好,帶動了一批農戶發展特種水產品養殖,對漁業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全鄉3萬多名發展特種水產養殖的農民平均收入超過2萬元。
與此同時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為了發展其他產業,增加農民收入,該鄉扶持發展養豬大戶40家、百頭養大戶10家、千羽養鴨大戶30家、萬羽養鴿大戶2家,其中縣級企業6家,市級企業1家。新增產業基地4家,新成立農民合作體30家,培育種植面積達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150家,新增農業科技示範大戶260戶,新增私營企業18家,農業產業化發展勢頭強勁。

第二產業

蓮湖鄉始終堅持把發展放在首位,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勇於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大膽變革變通,努力匯聚資金、技術、人才這三大要素,增強經濟發展的生機與活力。以項目為載體夯實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後勁,緊緊扭住鄱蓮快速通道、風力發電等重點建設項目不放鬆,充分利用園區和物流平台發展壯大開放型經濟,促進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迅速做大,大力發展環保工業。

第三產業

蓮湖鄉還積極發展旅遊業產,蓮湖鄉瓦屑壩村與朱家村還參加了“2013年度上饒市旅遊業系列評選”的十大名村評選,大力發展生態經濟。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被水成就的蓮湖鄉,鄉以河興,河為鄉用。可以說,蓮湖鄉的出現,與水運的產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蓮湖鄉境內饒河、昌江等穿境而過,與其它大大小小支流一併注入鄱陽湖,再入長江,直達鄂、蘇、浙、皖、滬各省市大小港埠。南可及粵桂,北可達中原,構成了十分密集的水上交通網路,有著得天獨厚的水運之利。但是蓮湖鄉受四周環水的環境所影響,長期以來只能藉助水運與外界交流,交通方式單一、落後,安全係數低,不但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發展,而且存在安全隱患。為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在該縣積極爭取下,2005年蓮湖渡口被列入渡改橋項目並於同年10月12日開工建設。蓮湖大橋連線鄱陽縣蓮湖鄉與雙港鎮,大橋設計主橋全長537米,橋面寬9米。大橋引道1105米,按三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40公里,路基寬8.5米,路面寬7米,設計洪水頻率為50年一遇,總造價2635萬元。該橋已於2007年12月18日竣工。據介紹,蓮湖大橋的竣工通車讓蓮湖鄉的交通運輸更加方便,蓮湖大橋連線蓮湖鄉與鄱陽縣雙港鎮,解決了蓮湖人民靠渡船往返饒河兩岸的大問題。
在建的蓮湖大橋在建的蓮湖大橋
蓮湖鄉因地埋位置獨特,陸路經由鄱蓮公路與三德線相連,進縣城僅需30分鐘,水路也是四通八達。

教育事業

鄉內公辦教育以中國小為主,截至2017年9月,鄉內主要中國小有蓮湖一中、蓮湖二中、慕禮國中、蓮湖農中、中心學校、四望湖國小、太白國小、朱家國小、濱湖國小、山背國小、蓮西國小、美林國小、下岸國小、蓮池國小、年豐國小、毛家國小、茭溪國小、蓮東國小、朝陽國小、蓮華國小、蓮北國小、瓦屑壩國小、程家初小、龍口教學點、窯背教學點等。

風景名勝

蓮湖鄉地理位置獨特,人文自然景觀豐厚。鄉內有彭蠡風光、鳴湖魚躍、龍口觀鳥、古寺鐘聲、蓮華香界、瓦屑遺址等人文自然景觀。

著名人物

朱居實
朱居實(公元1107—1194年)字錦環,宋饒州(今鄱陽蓮湖鄉)人,在《環樓系宸翰》寫道:王師一曰往前塘,悠駕長行偶過莊,樹裡層樓親碧漢,樹前古木觀黃裳,瓴甋也榮龍址歷,綸音兼酒毫香,四周光彩無間堵,勝跡猶遺萬世芳,在《五湖祠》寫道:祖廟檐薨寄考思,先人靈爽聚於斯。几筵燦爛榱明食薦時。嘗奧齒元藏舊主,穆昭左右列層祠,愾聞愛見蒸嘗遠,廟貌巍峨百世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