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山

蓬山

蓬山處嘉陵江涪江的兩側,屬劍門山脈。山向南經鹽亭縣,到西充縣境分十多支脈。在西充西南區的一支稱忠義山,南入蓬溪境內構成高峰山系,忠義山又東南至蓬溪縣新星鄉,成馬鞍山脈,馬鞍山主脈又東入南充境。在南充境蟠龍集鳳、金寶、里壩、三會擴大成上西高原,又至新廟產分支向南成公子山,成南充和蓬溪的共有山。其分支又西伸為蓬溪的金山寺山,復又向東入南充境至大興鎮、又入蓬溪吉星等地,主流又過黃泥鄉東入南充境,直達潼南境。由此蓬溪之“蓬山溪水”稱蓬山之來由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蓬山
  • 拼音:péng shān
  • 位置:四川省蓬溪縣
  • 出處:《蓬溪縣誌》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山名,

詞目

蓬山

拼音

péng shān

引證解釋

1、即 蓬萊山 相傳為仙人所居。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望 玄洲 而駿驅,指 蓬山 而永騖。”
李商隱 《無題》詩:“ 蓬山 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宋 張孝祥《西江月·代五三弟為老母壽》:慈母行封大國,老仙早上蓬山。天憐陰德遍人間。賜與還丹七返。
孔尚任 《桃花扇·棲真》:“舊人重到, 蓬山 路通。”參見“ 蓬萊山 ”。
2、官署名 秘書省的別稱。
王勃 《上明員外啟》:“更掌蓬山之務,麟圖緝謚。”
《舊唐書·劉子玄傳》:“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
陸游 《喜楊廷秀秘監再入館》詩:“公去蓬山輕,公歸蓬山重。”

山名

山系簡介
高峰山系
高峰山系分布於馬桑溪之西,常樂鎮東牛家河之東的眾山丘,為二溪河的分水嶺。
蓬山美蓬山美
高峰山:在文井鎮高峰山村,海拔547米,在山頂可眺望60華里內的景物。山上有唐建的高峰寺,山腰尚存宋,元石徹寨垣殘跡。
罐金山:在文井鎮白象村,海拔523米。
順天寨:在文井鎮新林的順天村,海拔520米。
北南觀山系
北南觀山系分布於馬桑溪之東的眾山丘,東與西充,南充(現為南充嘉陵區)相鄰。
北南觀山:在新星鄉北南觀村,海拔500米。
馬鞍山:在文井鎮普光的五賢村,海拔543.5米。
望城山:在赤城鎮附西的周家店村,海拔513.7米。在山頂可望見赤城,故名。
插旗山:在赤城鎮附西的金山寺村,海拔501.8米。1958年勘探石油曾在該山頂插旗作標記,故名。
貓貓山:在赤城鎮附北的白毛溝村,海拔450.4米。
金山寺山系
金山寺山系分布於蓬溪縣城周圍的眾山丘。
金山寺山:海拔480米,山頂有明弘治年間(1488~1505)修建的金山寺,1957年失火,化為灰燼。
石魚山:位於縣城解放路赤城植物油廠後。明正德元年(1506),在山腰鑿石建祠得魚化石,故名。有泉水從魚化石隙溢出,其味甘洌,長年不斷,有人鑿井蓄泉供人飲用,人稱魚泉,故又名魚泉山。
蓬萊山:與石魚山相依,海拔385米,為縣城東最高山。
赤城山:又名寶瓶山,為縣城東街後山,海拔382米。
印盒山:位於縣城西門內,因形似印盒,故名,海拔350米。
書案山:位於縣城南,蓬溪中學建在其山麓,因山形如書案,故名,海拔365米。
鳳凰山:又名黑塔山,位於縣城西下河街口,海拔406米。
牌坊嶺山系
牌坊嶺山系分布於小潼溪之南,荷葉溪以北的眾山丘,為二溪河的分水嶺。
坊嶺山:在吉星鄉雙古井村,海拔522米。
蠻洞坡:在吉星鄉境,位於牌坊嶺山之西,海拔520米。
天公堂山:在大石鎮七晨村,海拔503米,山頂有天公堂廟。
吉案寨:在大石鎮界牌村,位於天公堂山的西南,海拔480米。
白坡山系
白坡山系分布於荷葉溪之東的山丘。
白坡山:在任隆鎮東新鄉的北坡村,海拔565.8米。
張飛嶺:在黃泥鄉法仙村,海拔504米,山勢高峻,相傳蜀漢張飛曾屯兵於此,故名。
龍多山系
龍多山現已劃分出,清《蓬溪縣誌》有詩存多首。現龍多山在重慶合川市和潼南縣境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