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而後發

蓄而後發在我們這次的集訓中教練有提到的,而且是這次學習推手中的重點,這不由使我想起我們平時練習中所說的“後勁接上”。我覺得“蓄而後發”和“後勁接上”有很有關係的。在推手套用中,用得好與不好,就要看我們在時間上抓捏得準確程度了。


蓄而後發 “曲中求直”一理,太極入門者都懂,是“蓄而後發”之意。
太極包羅萬象。孫子兵法中有“欲擒故縱”之計,太極拳也講求“隨人所動,後發先擲”,這些都是提示太極者,在修煉時,要從正反兩面考慮問題,不能只考慮擊發而不去考慮曲蓄。
要想做到“曲中求直”,必先“直中會曲,直來曲引”,方能“蓄而後發”。“曲中求直”是陰陽學說的一種表達方法;“蓄而後發”是陰陽相濟的一種表達形式。欲直先曲,曲為蓄力。想要蓄力,須先“接納彼勁借彼力”,用觸覺摸清對方的意圖及發力方向,在不改變對方發力方向的情況下,用四兩粘黏之力不丟不頂,牽動對方來力,引進落空;同時,要將自身的兩臂、兩腿、腰軸在引化曲蓄時,儘量相互摺疊擰裹,相合於太極陰陽圖中的S中心線上,利用“周身一家、節節貫穿,一動周身百骸皆動”之能,回收壓縮成身備五弓的型狀,從而形成彈簧力。只有這樣,才能直來曲引,曲中有化,化中有蓄,蓄而後發,直達“曲中求直”的目的。
只有正確理解“曲中求直”、“蓄而後發”的含意,接力時,心有所想,手有所用,多從負面“曲、蓄”上考慮,從自己身上找勁,隨人所動,體會各種勁別。
平素修煉,要注意克服“曲蓄、直發”兩張皮的弊病,務須明白“陰陽互動能相濟”、“曲中不停能求直”、“蓄而不斷能後發”的道理,明白“曲和直”、“蓄與發”是在同一個太極圖軌道上圍繞著腰軸轉動的主陰陽整體。因此,在修煉和套用時不能把它們分開,要遵循“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杳而左已去”的拳理含意。如此,行功練拳時,全身放鬆不僵不硬,連綿不斷,達到引化做得好,發勁就到位的境界,此時這種勁別稱之為整勁。
同時,在找勁時,淡泊名利,漠視勝敗,保持心靜體松、立身中正、周身一家的身法,堅守中心不失、蓄力不露、隨人所動的理念,達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後發先擲的境界。
高手求心靜,低手瞎折騰。習練太極如是。
蓄而後發蓄而後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