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岩山天王殿

蒼岩山天王殿

天王殿東 17米處為橋樓殿,由於所處兩崖間距大於小石橋,且高度 89米,故跨度大,且仿趙州大石橋,築成敞肩拱橋,橋長15米,寬7.8米,拱券縱向並列,共有22道,拱石大小不一,且為青石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蒼岩山天王殿
  • 高度:89米
  • 橋長:15米
  • :7.8米
簡介,結構,

簡介

兩側拱券上同小橋一樣,各雕有6幅神龍、神獸圖案,只有券頂上的兩個吸水獸形式不一,且西側的一隻不在正中,兩旁的雕飾不對稱,顯然為後來修補而成,東側的吸水獸帶有兩肢,同兩旁的雕飾相配協調。並用雙銀錠形的腰鐵嵌入拱石,卡住各個相鄰兩塊拱石,用白灰勾縫。橋樓殿屬歇山九脊黃綠琉璃瓦相間重檐樓閣大木式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周圍出廊。建築面積135平方米。
蒼岩山天王殿

結構

殿頂與天王殿做法基本相同,黃綠琉璃瓦敷頂,翼角翅起較高,正脊兩大吻之間琉璃脊上有人騎龍四個,相向而行,中央是獅子馱塔和兩個風鳥;四條戧脊上分別有人騎鳳,前後戧獸,垂脊按有垂獸和獅馬,四翼角裝有獸頭。下檐有四條角脊和四條圍脊,圍脊用琉璃花草敷上,角脊上有一獅。
殿身上下檐均有斗拱,上下亦不相同,做法與天王殿基本一致,上檐明次間、柱頭、轉角各出一朵斗拱,明間和兩山牆明間各出一朵斜拱,斗拱為五踩重昂拱,昂嘴為琴面,拱為直拱,用一根直材,兩端砍成弧線。下檐是明間、次間、稍間、柱頭、轉角各出一朵三龍、鳳、象頭拱。上下檐柱與柱之間用闌額、普柏枋,梁架為七架梁,梁與梁之間用短柱。下檐用內外兩槽柱,柱礎用素麵復盆式,內外檐柱用月梁連結,上檐柱同下檐內檐柱作成通柱。外檐柱上有透雕雀替,明間為透雕龍鳳,次間、稍間為透菱牙子。下檐四角有四根立柱,頂著上檐,使上檐四翼角翅起。殿的前後裝修,下檐明間為六隔扇,次間坎牆上,安四扇窗、稍間及兩山均砌磚牆,上檐柱間為六抹隔扇,檐下額椽檁、枋上均有蘇式彩繪,繪畫內容大多為人物,戲劇故事和花草。殿內裝有天花,天花的做法:在枋內的空間上,用縱橫相交的支條搭成正方形的格子,格子上蓋木板,木板上繪有色彩鮮艷龍鳳圖案。兩稍間有樓梯,可以登臨樓上。殿內南北壁畫繪有以釋迎牟尼及其弟子說法布道及唐僧師徒取經為題, 內柱上塗有蘇式彩繪,山牆中檐柱頂端寫有一個“禧”字。1980年在殿內塑釋迦、毗盧、藥師三尊,並在釋迦佛背面懸塑山中觀音,四周塑十八羅漢。
蒼岩山天王殿
橋樓殿現今其它各個部位保存的較完好,只有屋內壁畫和蘇式彩繪,由於多年風雨剝蝕,相當一部分已模糊不清。雀替已殘缺不全。天花牌有80%殘缺。
橋樓殿及石橋,創造於何時,已無文可查,現存最早清康熙六年(1667年)《重建蒼岩山橋樓碑記》即已“不知何時許建橋樑於兩壁之間”,“邇來偶遭火劫,頓成灰燼”。現存橋樓殿是康熙初被火焚毀後重建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