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剪紙

蒙古剪紙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做。在過去,剪紙幾乎可以說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並且還被人們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準。在中國南北方的剪紙藝術,通過一把剪刀,一張紙,就可以表達生活中的各種喜怒哀樂。

從技法上講,剪紙實際也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現出所要表現的形象。中國勞動民眾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將這一藝術形式錘鍊得日趨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細可如春蠶吐絲,粗可如大筆揮抹。其不同形式可貼上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於剪紙的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於掌握,有著其它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鄉村,深得人民民眾的喜愛,及讚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古剪紙
  • 外文名:kirigami
作品內容,以紋樣分類,以寓意分類,以用途分類,其他分類方式,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作品內容

由於各人的觀點合乎依據不同,剪紙的分類也不同。例如有人認為用刀刻出來的不叫剪紙,而應該稱為刻紙;但是有人卻認為追本溯源,古代的剪紙也是剪鏤刀刻的,何況剪也有“絞刀”之別稱,為何刀刻就不能稱為剪紙呢?事實上,剪鏤刀刻的痕跡確有差異,其套用的技法也有難易之分,因此,世人認為刀剪並用的作品可統稱為剪紙,而純刀刻的作品可稱為刻紙,於是剪紙分類上就有剪紙、刻紙之分了。

以紋樣分類

剪紙的紋樣大致可以為:人物、鳥獸、文字、器用、鱗介、花木、果菜、昆蟲、山水等,還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現代器物兩類,總計11類。

以寓意分類

中國剪紙的特點,表現為題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為分來的依據,由此可分為:納吉、祝福、怯邪、除惡、勸勉、警戒、趣味等七類。

以用途分類

有人認為剪紙的分類應以用途為據,由此可分為:
(1)裝飾類:貼於它物之上以供欣賞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紙,如窗花;
(2)俗信類:用於祭祀、祈福、怯災、怯邪、驅毒的剪紙,如鬥神;
(3)稿模類:用於版模、印染的剪紙,如繡稿;
(4)設計類: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揚它物的剪紙,如電影或電視的片頭。

其他分類方式

另外也有人認為剪紙應分為三類:
(1)凡是用單色紙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樣子),稱為剪紙。
(2)凡是用彩色紙剪做、經貼上而成的作品,應稱為剪貼。
(3)凡是剪後再填色的作品應稱為剪畫。
此種說法未免含混籠統、似是而非,不僅類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畫一詞釋義尚多,不宜據於列類,何況剪而染色的作品將如何歸類,實待商榷。
以用紙及製作分類
還有以用紙及製作分類的,多用於教學之用。它將剪紙分為二類八種:
第一類:單色剪紙。就是用一種色紙來剪做的。又細分為:
(1)折剪類,即將紙摺疊後剪,放開後可得一種圖案或字型。
(2)迭剪類,即將數張紙重疊在一起,釘牢後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數張作品。
第二類:複色剪紙,又稱為彩色剪紙。是以數張彩紙分剪後剪拼貼成圖;或以白紙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種顏色;或先剪成主版,襯以白紙後再染填上各種顏色。細分可為:
(1)襯色類,先用單色剪紙的方法剪做成圖,再以彩紙為襯。
(2)套色類,以單色剪紙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紙貼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將畫稿所需的各色色紙,重疊在一起釘牢,再沿稿線以次剪成,擇取一張為主版,貼裱在襯底上,再將其餘的部分添貼在主版之上。
(3)拼色類,即分別用色紙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圖樣貼裱在襯紙上;或見各色紙重疊在一起釘牢,再依稿剪成,吻拼於襯紙上。
(4)染色類,即用易於浸漬的白紙或淺色紙剪成各種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顏色;或先將紙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類,即先用黑色紙或深色紙剪出主版,裱貼在白紙上,再依稿填塗各種顏色;或用白紙剪成主題形象,裱貼後再填染所需顏色;也有先填色而後剪做的。

創作背景

在人類的童年時期,藝術本沒有“民間”與“非民間”之分的,職能分工的出現,形成了相對於“宮廷藝術”和“文人藝術”而言的“民間藝術”這一歷史的概念。不同品類作品體現著不同階層的審美標準,應是相互間分界的根本。就剪紙而言,並非凡是用紙剪刻的作品都可謂之“民間剪紙”。歷史上不乏有應貴族市民階層節日習俗需求而專營剪紙的藝人,也不乏文人畫家為藝人繪稿、或專業藝術家運用剪紙技法創作的例證。這類作品與勞動民眾為自己而創作的作品有著質的區別,多已脫離勞動者的審美本色,也不可能為大眾所普遍接受。有的作品雖也在某些地區流傳,但最終必將因為並非民眾自己的創造而在變異中面目全非。即使在今天,許多地區的民眾性美術創作活動中出現的剪紙作品,也不能與民間剪紙混為一談。民眾性創作活動也可以採用民間剪紙的形式,創作出民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繼而在民間流傳,但其創作目的往往已脫離自身生活的需要,甚至是表達輔導者的意圖。二者之間雖有密切聯繫,但不是一個概念。
剪紙是民間藝術的一種。是以紙為加工對象,以剪刀(或刻刀)為工具進行創作的藝術。
每一種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由於剪紙材料(紙)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決定了剪紙具有它自己的藝術風格。剪紙藝術是一門“易學”但卻“難精”的民間技藝,作者大多出於鄉村婦女和民間藝人之手,由於他(她)們以現實生活中的見聞事物作題材,對物象觀察,全憑純樸的感情與直覺的印象為基礎,因此形成剪紙藝術渾厚、單純、簡潔,明快的特殊風格,反映了農民那種樸實無華的精神。歸納前人的經驗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作品賞析

1.線線相連與線線相斷
剪紙作品由於是在紙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須採取鏤空的辦法,由於鏤空,就形成了陽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連,陰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斷,如果把一部分的線條剪斷了,就會使整張剪紙支離破碎,形不成畫面。由此就產生了千刻不落,萬剪不斷的結構。這是剪紙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剪紙很講究線條,因為剪紙的畫面就是由線條構成的。根據實踐經驗把剪紙的線條歸納為五個字:“圓、尖、方、缺、線”。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鬍鬚。”可以說線條是剪紙造型的基礎。
2.構圖造型圖案化
在構圖上,剪紙不同於其他繪畫,”它較難表現三度空間、場景和形象的層層重疊,對於物象之間的比例和透視關係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據形象在內容上的聯繫,較多使用組合的手法,由於在造型上的誇張變形,又可使用圖案形式美的一些規律,作對稱、均齊、平衡、組合、連續等處理。它可以把太陽、月亮、星星,飛鳥、雲彩,同地面上的建築物、人群,動物同時安排在一個畫面上。常見的有“層層壘高”或並用“隔物換景”的形式。
3.形象誇張、簡潔、優美,富有節奏感
由於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紙在處理形象時,既要抓住物象特徵,又得做到線條連線自然。因此,就不能採取自然主義的寫實手法。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膽捨去次要部分,使主體一目了然。形體要突出,形成樸實、大方的優美感,物象姿態要誇張,動作要大,姿勢要優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動作一樣,富有節奏感。
4.色彩單純、明快
剪紙的色彩要求在簡中求繁,少作同類色、類似色、鄰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對比色中求協調。同時還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個為主的顏色形成主調時,其他顏色在對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減弱。有時碰到各種顏色並置起來,稍有生硬的感覺時,則把它們分別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獲得協調、明快的感覺。
5.刀法要”穩、準、巧”
民間剪紙的許多特點和風格都是是由於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產生的,如張永壽創作的“百菊圖”,許多地方都是運用刀法的技巧。例如刻一種“羅漢須”的菊花,由於它初開時是直瓣,盛開時就捲曲,形成螺絲圈,剪這種菊花,要一瓣一瓣從里往外圈剪,剪成後花瓣捲曲自如,才能組成一朵形象殊異、風味別致的菊花。
如果刻一種叫“鷺鷥羽”的菊花,由於它開花時一瓣套著一瓣,一瓣勾著一瓣,剪這種菊,要運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連,瓣瓣相隨,花瓣之間的粗細、大小才能參差有致,變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鷺鷥的羽毛一樣豐滿而美麗。
當同時刻制數量比較多的剪紙時,在刀法的運用上,要切不要劃,切出來的剪紙比劃出來的剪紙要顯得厚實。用刀時必須要像手拿鋼鋸一樣,上、下來回切動,用力要剛勁、均勻,否則,刀在千里就會失去靈活性。注意不要左右來回擺動,握刀上下必須垂直,刻出的剪紙才會準確。在剪紙時,下刀和起刀必須做到準,特別是在刀與刀們連線的地方,說下就下,說起就起,否則,線條就容易被刀刻斷或者刻不斷而把剪紙撕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