蒔蘿蒿

蒔蘿蒿

蒔蘿蒿(Artemisia anethoides Mattf.)是一種草本植物,民間常采基生葉作中藥“茵陳”的代用品。在牧區作牲畜的飼料。通常分布在低海拔地區的乾山坡、河湖邊沙地、荒地、路旁等。分布於東北、內蒙古、西北和西部各省處。

蒔蘿蒿屬菊科,為蒿屬、蒿亞屬的5個組之一,在中國有23種物種,另外還有4種變種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蒔蘿蒿
  • 學名:Artemisia anethoides Mattf.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春黃菊族 Anthemideae
  • 亞族:菊亞族 Chrysantheminae
  • :蒿屬 Artemisia
  • 亞屬:蒿亞屬 Subgen. Artiemisia
  • :蒔蘿蒿組 Sect. Absinthium
  • :蒔蘿蒿
  • 分布區域: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等省及蒙古,前蘇聯
  • :鹼蒿系 Ser. Anethifoliae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株: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濃烈的香氣。
根:主根單一,狹紡錘形,側根多數。
莖:莖單生,高30-60(-90)厘米,淡紅色或紅色,分枝多,具小枝;莖、枝均被灰白色短柔毛,葉兩面密被白色絨毛。
葉:基生葉與莖下部葉長卵形或卵形,長3-4(一5)厘米,寬2-4厘米,三(至四)回羽狀全裂,小裂片狹線形或狹線狀披針形,葉柄長,花期均凋謝;中部葉寬卵形或卵形,長2-4厘米,寬1-3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1-)2-3枚,小裂片絲線形或毛髮狀,長2-5毫米,寬0.3-0.5毫米,先端鈍尖,近無柄,基部裂片半抱莖;上部葉與苞片葉3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的苞片葉狹線形。
花:頭狀花序近球形,多數,直徑1.5-2(-2-5)毫米,具短梗,下垂,基部有狹線形的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復總狀花序或為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中層總苞片橢圓形或披針形,背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具綠色中肋,邊緣膜質,內層總苞片長卵形,近膜質,背面無毛花序托具托毛;雌花3-6朵,花冠狹管狀,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銳尖;兩性花8-16朵,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鈍或有短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叉口與叉端有睫毛。
果:瘦果倒卵形,上端平整或略偏斜,微有不對稱的冠狀附屬物。
蒔蘿蒿
花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多生長在乾山坡、河湖邊沙地、荒地、路旁等,鹽鹼地附近尤多,在草原、半荒漠草原與森林草原附近也有,在低濕、鹽漬化的局部地區可成為區域性植物群落的優勢種或次優勢種,常侵入到旱田裡,成為田間有害的雜草之一。

分布範圍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山東(北部)、河南(北部)和四川(北部);通常分布在低海拔地區,西北省區可分布到海拔3 300米地區。蒙古、蘇聯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我國北方。
蒔蘿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