蒍

蒍,中國漢字,同“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蒍
  • 拼音:wéi wěi
  • 部首:艹
  • 總筆畫:12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拼音:wéi wěi
部首:艹,部外筆畫:9,總筆畫:12 ;繁體部首:艸,部外筆畫:9,總筆畫:15
五筆86&98:AYTO 倉頡:TIKF
筆順編號:122435554444 四角號碼:443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48D
基本字義
--------------------------------------------------------------------------------
● 蒍
wěiㄨㄟˇ
◎ 同“蔿”。
異:huá
意:蘆葦花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蔿 ·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2
《唐韻》韋委切,音蘤。《正韻》於鬼切,音洧。草也。
地名。《左傳·僖二十七年》子玉復治兵於蔿。
姓。《潛夫論》楚蔿氏皆芊姓也。《說文》晉大夫蔿伯。
於蔿,歌名。唐魯山令元德秀所作。
《類篇》呼瓜切,音花。《博雅》蔿譌嘩也。
《集韻》驅為切,音虧。《揚子·方言》楚、鄭謂獪曰蔿。
吾禾切,音吪。草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