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劫

葵花劫

原名為《鬼子死了》,是一部與抗日有關的影片,但它不是抗戰片,裡面沒有前線的血戰,也沒有敵後的較量,它是一部反戰片。它的敘事結構是兩條線索交織在一起,用兩種色調錶現的塊狀結構。畫面色彩暗下來的時候,表示的是過去發生的事情。

基本介紹

  • 導演蔣欽民
  • 編劇: 高光
  • 發行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 對白語言:國語,日語
  • 中文名:《鬼子死了》,葵花劫
  • 製片地區:中國
  • 類型:劇情,戰爭
  • 片長:90 min
  • 上映時間:2001年9月18日
  • 色彩:彩色
演職員,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職員表,演員表,電影幕後,相關評論,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1944年初夏,在長白山麓一個偏僻的鐵路小站,性情怪癖、行動詭秘的日軍上尉浩太郎,著魔般地精心培育著他種下的一大片葵花。秋天,滿山的葵花開得金黃,而他卻死在了浴盆里。
葵花劫
殘忍的審訊開始了,日本憲兵隊長發現,小站上的中國人均有復仇動機。在沒有得到證明、無法擺脫殺人嫌疑的情況下,四名中國人先後悲慘地死去。然而事實真相卻是浩太郎因厭戰不願重返前線,從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演職員表

職員表

出品人:孫泱張丕民
策劃:張黎船津靜子
製片主任:胡曉峰
編劇: 高光
導演:蔣欽民
作曲:趙季平
製片:高德庫
錄音:姬長華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站長王學圻----
站長老婆王瀾----
大崔丁海峰----
菊地浩太郎緒形直人----
大頭辮張慧科----
翻譯陶海----
隊長平田滿----
——出光秀一郎----

電影幕後

影片告訴今天的人們,戰爭中苦難掙扎的不僅僅是被侵略的人民,作為日本侵略軍中的一員,同樣也是戰爭的犧牲品。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前期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但影片並不正面描寫戰爭的殘酷,而是圍繞一個日本兵之死,借日本憲兵調查的獨特視角,揭示了日本軍人浩太郎扭曲的人性與復甦的人性交織鬥爭的心路歷程,以及戰爭中被壓迫被凌辱的中國百姓的悲慘命運。影片編導用獨特的電影語言來表達創作意圖,如不斷出現的向日葵、貫穿全片的報導戰爭進程的廣播聲、充滿哀傷的“尺八”的吹奏聲、用彈殼壓扁做成的項鍊等,使人們真切地感受到戰爭就是一場泯滅人性的人類噩夢。
本片由曾赴日留學八年的蔣欽民執導,這是他的電影處女作。在這部影片中,導演以自己的眼光來詮釋那段歷史,著重刻畫人物的性格和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使之成為一部內涵豐富的作品。而採用懸念片的形式來表現這一題材,也可以說是編導的新嘗試。
該片的演員陣容包括中國演員王學圻王瀾丁海峰張慧科,以及日本演員緒形直人平田滿等。王學圻是一位頗受國內大導演器重的實力派演員。女演員王瀾曾主演過《煙雨長河》、《五魁》等片,在本片的拍攝中,由於她全身心地投入,使和她演對手戲的日本演員吃了不少苦。以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武松一舉成名的丁海峰,在本片中飾演一個扳道工,一心想跟日本人拼個你死我活,卻找不到合適的方式,永遠帶上了“末路英雄”般憤憤的情緒。而14歲的張慧科,則是被張藝謀發現、主演過《一個都不能少》的那個農村男孩。
《葵花劫》在籌備拍攝的初期就得到了日本NDF株式會社的認可,為了讓影片更真實,NDF株式會社力邀在日本頗具影響的緒形直人和平田滿等五位演技派演員出演日本軍人。有一場戲,劇情需要演日本兵的演員蠻橫地推搡王學圻,可他們出手的時候很“溫”,且低著頭不願看對方。王學圻讓他們來真的,因為演戲需要對手的刺激,結果反覆幾次還是如此。在拍日本兵槍殺站長那場戲時,日本演員無論如何不肯面對王學圻開槍,直到做了角度上的調整,使他表演時看著別處,他才開了槍。

相關評論

《葵花劫》:日本人懺悔了嗎?(圖)  2001年09月11日 來源:北京青年報
由著名影星王學圻領銜主演的抗戰題材影片《葵花劫》即將於9月18日這個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在北京全線上映。作為電影從業人員,筆者有機會先睹了該片的風采。雖然不得不承認《葵花劫》在國產影片中算得上製作比較精良的作品,但影片的內容卻著實令我心生鬱悶,有些話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
《葵花劫》以一個風燭殘年的日本侵華老兵坐著輪椅懺悔反思開場,展開半個多世紀前一場血腥的屠殺。除了對影片中幾位中國人不反抗到底的做法“怨其不爭”以外,最令我無法容忍的是影片開始那段日本老兵真誠的懺悔。
日本的確出了東史郎這樣懺悔戰爭罪行、反思戰爭歷史的老兵,但肯定是極個別的少數。我們常常從新聞里看到的依然是小泉之類一撥又一撥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官員和依舊在今天中國的領土上群毆計程車司機、侮辱餐廳女服務員的日本人,還有就是沒完沒了地傳來日本否認戰爭罪行、修改教科書一類的訊息。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的文藝作品應該發揮魯迅先生所說的匕首與投槍的作用,給予正在復活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以迎頭痛擊。可是正像一位國內著名導演所說:中國的文藝作品不應自作多情地替日本人謝罪。
日本人懺悔了嗎?種種跡象表明:沒有。
所以我們應該有更多的電影像《葵花劫》一樣去揭露日本鬼子當年犯下的滔天罪行,而不要像《葵花劫》一樣渲染日本鬼子的懺悔。後者不是現實主義的,也是不合時宜的。
觀電影《葵花劫》 鐘穎軒
1944年,長白山麓的滿洲鐵路五等小站上,王學圻飾演的站長身著鐵道服,手提紅色信號燈來回巡視……觀摩電影《葵花劫》時,不斷出現的這一情景一再令我聯想起小時候年年看、月月看、天天看的《紅燈記》和劇中同樣這一身打扮、一盞紅燈的李玉和。不過與李玉和的堅決鬥爭相比,王學圻飾演的這位站長只知忍讓,最終難逃悲劇性的下場。
對於日本鬼子的殘忍和日本侵略者明知死者死於自殺還要誣陷善良的中國平民並瘋狂報復的陰暗心理都給予了充分的揭露,但是以站長為代表的善良的中國平民百姓一忍再忍,也是戰爭悲劇的重要根源之一。中國革命的事實證明,不反抗只能做亡國奴。不像李玉和那樣死得重於泰山,也會像王學圻飾演的這位站長一樣死得輕如鴻毛。
今天恰逢“九一八”70周年紀念日,據說《葵花劫》也要選擇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全線上映。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雖然處在和平年代,大多數日本人並沒有像東史郎一樣懺悔,從文部省修改教科書到政要參拜靖國神社,日本軍國主義正在死灰復燃。面對這種形勢,我們不應提倡《葵花劫》里中國平民百姓善良的忍讓,更不能自作多情地用我們的文藝作品替日本人道歉。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可惜《葵花劫》里的站長們沒有聽過這首歌。他們用鮮血和悲劇昭示著這樣一個道理:面對侵略者的兇殘,不像李玉和那樣起來“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就只能像《葵花劫》中的站長們那樣做國破家亡的奴隸。這大概也正是《葵花劫》這部影片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紀念日裡上映的積極意義吧!
北京青年報》 2001年9月18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