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豫贛

董豫贛

董豫贛,1967 年生人。先後就讀於長安大學(西北建築工程學院)、清華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依次就職於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大學。現為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的副教授,兼《繽紛》、《圖像建築》、《建築業導報》雜誌編委會的成員。

曾在中央電視台第10套節目“建築人物”做專欄策劃。1999年5-8月曾任《中國合作新報》專欄作者。

主要建築作品有紅磚美術館、清水會館、紅堡、上海 青浦鎮港監站設計、水邊宅、小岞美術館。出版書籍有《文學將殺死建築》《敗壁與廢墟:建築與庭院紅磚美術館》《現當代建築十五講》《天堂與樂園》《玖章造園》《園林與建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豫贛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7年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長安大學(西北建築工程學院)
  • 代表作品:紅磚美術館、清水會館
  • 性別:男
簡介,所受教育:,教育背景,主要作品,會議報告,參與項目,

簡介

董豫贛

所受教育:

中國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設計藝術學博士在讀2005(英語未過六級,學位沒拿著)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理論工學碩士1993—1996
工作經驗:
兼《繽紛》雜誌、《圖像建築》、《建築業導報》雜誌編委會成員;
中央電視台第10套節目“建築人物”專欄策劃2001年9-12月;
《中國合作新報》專欄作者1999年5-8月;
北京泛華工程公司1992-93;
遼寧錦西市建築設計院1991-92;

教育背景

1991年~1992年—遼寧錦西市建築設計院
1992年~1993年—北京泛華工程公司
1996年—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理論工學碩士
1999年5月~8月—《中國合作新報》專欄作者
2001年9月~12月—中央電視台第10套節目“建築人物”專欄策劃
2001年~2003年—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建築學研究中心講師
2003年—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建築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至今
2004年5月~6月—中國美術學院訪問教學
2005年—中國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設計藝術學博士2005(因英語未過六級,學位沒拿著)
教學經驗: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建築學研究中心副教授2003—至今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建築學研究中心講師2001-2003
1996-2001年在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主講課程:
1:西方建築史;(本科)2:建築初步;(本科)3:中國建築史;(本科)4:建築文化(研究生)
2001年至今在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建築學研究中心主講研究生課程:
1:建築與藝術;2:文獻閱讀;3:建築文化;4:建築設計1;5:建築設計2;6:城市研究1;
2005年至今在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建築學研究中心主講全校通選課“現當代建築賞析”(並獲得93.58分的較高評估)
目前指導碩士研究生7位。
獲獎:
清華大學光華二等獎
獲北京工業大學1998年度教學優秀獎

主要作品

完成建築、理論設計及方案
完成建築:
清水會館2003.3-2006.9(已建成)
紅堡2003.3-2006.9(已建成)
上海青浦鎮港監站設計2003(已建成)
水邊宅2002(已建成)
方案設計:
家具建築——作家住宅1999
大地窖Ⅰ、大地窖Ⅱ1998
太陽與碑1996
康定斯基之家1996
北京京奉鐵路火車站復原1995(由張複合先生主持,已建成)
錦西市開發區毛屯綜合樓,遼寧1992(已建成)
1996年以來作品發表:
DOMUS》2006 .09:dialogue:wm architecture――dong yugan, Sirius International出版發行,米蘭,義大利,p134-137
三聯生活周刊》2005年第34期 總第352期2005-9-12,三聯出版社,鐘和晏“樸素之美”p38-39
《北京現代商報?時代地產周刊》2003年5月16日,E1-E4,“水邊宅”、“涪水沱園”,北京;
《Dialogue》建築雜誌第68號,“水邊宅”,p45-47,美兆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3/4;
《新地產》2003年1-2月號,“水邊宅”,p82-95,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北京2003/2;
《都市營造》,“水邊宅”,p50-53,2002年上海雙年展組織委員會,上海2002/11;
《建築師》總第100期;“涪水沱園概念規劃方案”,封面、封2、封3,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2/10;
新周刊》2002年第3期,“書宅”,p98,廣東省新聞出版局信息服務中心,廣州2002/2;
時代建築》2002年第2期,“隙間——畫家住宅”,同濟大學出版社,上海2000/6;
今日先鋒》8,“家具建築——作家住宅”,封面,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1;
《建築師》1999年第12期總第91期;“魔方住宅”教學成果;四頁彩頁.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99/12;
光與影》1999年第6期總第87期. “窗之風(Wind of window)”、“姓?名?使用名(Surname? name ?using name)”,p70, 江蘇人民出版社,南京1999/11;
《建築師》1999年第8期總第89期;“家具建築——作家住宅”,彩頁,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99/8;
《建築師》1996年第2期總第68期,“太陽與碑”,p101-102及彩頁, 中國建築工 業出版社,北京1996/2。
作品展覽:
群展:
“都市營造”上海雙年展,2002年11月,上海美術館
建築、實驗-人、倫理、空間,2002年9月,天津美術學院
梁思成紀念展,2001年5月,中國美術館;
“中國房子”5人展,2001年3月,上海頂層畫廊;
國際建築師協會第20屆大會,中國青年建築師作品展,國際會議中心,北京1999/6
中國實驗家具藝術展,焦應奇藝術中心,北京1999
專著:
《極少主義》,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2003年9月重印
1995年以來文章發表:
“時間六像”,《建築業導報》第337期,香港,2006/5,p84-98;
“出神入化”,《新設計》,第一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杭州2006.6月,p15-21;
“稀釋中式”,《時代建築》總第89期,同濟大學出版社,上海2006/5,p28-35;
“身體與控制”,《今日先鋒》第13期,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出版集團,2005.8月,p31-39;
“境心相遇”《三聯生活周刊》2005年第34期 總第352期2005/9,p34-36;
“旁敲側擊——建築的它治性”,《建築業導報》第329期,香港,2005/1,p60-62;
“觸類旁通”——《文景》總第十二期,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2005/7,p88-92;
“文學將殺死建築”,《文景》總第8期,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2005/8,p80-84;
文藝復興時期建築中的穹隆”,《文景》總第4期,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2004/10,p80-85;
“園林里的高瞻遠矚”,《三聯生活周刊》隨300期特刊贈送,p12-15
“園林里的委曲求全”,《三聯生活周刊》隨300期特刊贈送,p16-17
“白色住宅與玻璃住宅”,《繽紛》2004年第5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北京2004/5,p18;
“透視空間”,《建築師》第105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3/10,p32-41;
“涪水沱園:正在開始的大地藝術”,《北京現代商報?時代地產周刊》2003年5月16日,E2-E3;
“秩序是”,《建築師》2003年第4期總第102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3/4,p91-94;
“現代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文景》第8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2003/4,p74-80;
“為誰設計”,《時代建築》總第68期,同濟大學出版社,上海2002/11,p31-35;
“學校、垂直、水平、車間”,《平常建築》,張永和編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2/9,p108-109;
“迷宮印象”,《此時此地》,劉家琨編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2/9,p147-150;
“最後的鄉愁”,《文景》第4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2002/8,p78-83;
包浩斯理念”,《文景》第3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2002/5,p23-29;
“六個遞延的視域斷片”,《新潮》總第七期,四川畫報社,成都2002/5,p77-78;
“抽象與具象——天子大酒店雜談”,《a+d》,雷尼國際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1/12,p64-66;
“批判的厚度”,《新潮》總第1期,四川畫報社,成都2001/7,p30;
“材料的光輝”,《建築師》第97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1/3,p78-81;
“光影遊戲的迷宮”,《時尚家居》,時尚家居雜誌社,北京2001/1,p26;
“隙間”,《時代建築》第2期.同濟大學出版社,上海2000/6,p57-59;
“窗——柯布西耶對光的追求”,《建築史論文集》第12輯,清華大學 出版社,北京2000/4,p146-151;
“神話”,《今日先鋒》8, p42-47,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天津2000/1;
“魔方住宅——建築初步教學實踐”,《建築師》1999年第12期總第91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99/12,四頁彩頁;
“景觀編織”,《裝飾》1999年第4期總第90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1999/8,p17-19;
“光之凝固體——廊香教堂”,《中國合作新報》第12版,北京1999/7/5;
“范思沃斯住宅”,《中國合作新報》第12版,北京1999/5/26;
流水別墅”,《中國合作新報》第12版,北京1999/5/12;
“在浴場裡”,《中國合作新報》第12版,北京1999/5/5;
“邊非緣”,《方法》1999年第2期總第89期,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北京1999/2 .p54-57;
“空曠的運動”,《建築師》1998年第10期總第84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98/10,p57-64
“雙關的雙宅”,《裝飾》1998年第5期總第85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北京1998/10.p15-18;
“北京‘香廠新市區’規劃緣起”(為第一作者,與張複合先生合作),《第五次中 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討論會論文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98/3,p63-81;
“大師與中國”,《讀書》1998年第2期總第227期,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北京1998/2,p72-77;
“牆”,《建築師》1995年第6期總第64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 1995/6,p23-27。
外文發表:
BORDER TO BORDERLINE ,SCATTERED/MAGES OCT.1999,HAD DOKUMENTE ZUR ARCHITEKTUR Ⅱ,p53-5

會議報告

2010年5月—“隅角之詩”,中國美術學院
2010年5月—“方塔園”研討會,上海方塔園
2009年8月—“身體與建築——得體與本體”,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
2008年11月—“國際化背景下特色的中國園林”,同濟大學建築學院
2008年11月—“園林研究”,南京大學建築學院
2008年8月—“現象學與建築學研討會”,蘇州
2008年6月—“活的中國園林”,德國德勒斯登
2008年5月—“空間迷惘”,蘇州建築與現象學研討會
2007年11月—“中國古典園林”系列講座,雲南理工大學
2007年8月—“設計與園林”研討會,南京
2007年8月—“園林與建築”、“相反相成·對仗·經營位置”,南京
2006年11月—《建築師》“清水會館”研討會,北京
2006年10月—“動境·意境·化境”,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2006年6月—“建築物體”,東南大學建築系
2006年3月—“時間六像”,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2005年10月—《時尚家居》關於“品質生活”研討會,北京
2005年9月—譯林出版社《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學者品評會,北京
2005年8月—《三聯生活周刊》“物質審美主義分子下的中國式別墅”,北京
2005年4月—“象山三望”研討會,杭州
2005年4月—“動境”,四川大學
2004年5月—與王澍王欣、葛明、周凌“五人講座”,蘇州大學
2003年12月—“建築基本問題”,北京工業大學
2003年12月—“文學與建築”,北京林業大學
2003年10月—“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中國美術學院訪問教學
2003年3月—“視覺的分析”,東南大學訪問教學
2003年8月—北京綠化隔離帶第二期研討會,北京
2003年8月—北京綠化隔離帶第一期研討會,北京
2003年7月—“建築的實驗:本土的可能”,北京
2003年1月—國際研討會,中國美術學院
2002年4月—“可能的建築”,南京大學
2002年3月—“問題”,北京林業大學
2002年2月—“從半島出發”,北京
2002年1月—二十一世紀建築新視點”研討會,北京
2002年1月—“國外建築設計潮流:極少主義”,“二十一世紀建築新視點”研討會
2000年11月—“可能牆”,雲南理工大學
2000年11月—“簾空間”,中國戲曲學院
2000年11月—“安藤忠雄及其他”,北京工業大學

參與項目

2008年8月—“建築與現象學”,蘇州城市展覽館
2008年6月—“活的中國園林”,Chinese Gardens For Living,德國德勒斯登
2006年~2008年—膝園(已建成)
2003年~2006年—清水會館(已建成)
2003年~2006年—祝宅(已建成)
2002年—水邊宅(已建成)
2002年11月—“都市營造”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
2002年9月—“建築、實驗、人、倫理、空間”,天津美術學院
2001年5月—梁思成紀念展,中國美術館
2001年3月—“中國房子”5人展,上海頂層畫廊
1999年—家具建築——作家住宅(方案設計)
1999年6月—國際建築師協會第20屆大會,中國青年建築師作品展,北京國際會議中心
1999年—中國實驗家具藝術展,北京焦應奇藝術中心
1998年—大地窖Ⅰ、大地窖Ⅱ(方案設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