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紹庸

董紹庸

董紹庸,浙江杭州人,航空發動機專家、航空教育家。1949年他創造了螺旋槳的分析平衡方法,為英國航空公司所採用。他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任教時重視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斷總結航空技術發展經驗,並編寫充實到教材中去,為培養航空發動機專業人才做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紹庸
  • 國籍:字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杭州
介紹,基本資料,主要成就,培養航空發動機專業人才,對教學工作極其認真,從事理論研究,創建航空發動機試驗研究基地,大型試驗設備,主要技術負責,技術力量建設,嚴謹治學 嚴於律己,嚴於律己和治家,身體病痛,文化大革命,去世,簡歷,主要論著,

介紹

董紹庸,1965年他到川西北偏僻山溝參與主持建設航空發動機試驗研究基
地,在重點建設高空模擬試車台的同時,他提出必須建立配套的部件試驗設備,確立了試驗研究基地的建設規模和技術發展方向。

基本資料

董紹庸,1916年3月7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個普通職員之家,原籍浙江省海寧縣。父董鈞,曾在浙江省督軍署任職員,定居於杭州,全家10人以其薪水為生。父病故時,董紹庸正在念國小,自此家庭十分困難,其母只能靠借貸度日,不得已將兩個兒子送人易姓,押房當產,供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董紹庸繼續讀書。董紹庸在空閒時幫母幹些糊火柴盒之類的活計,以補家用。1933 年董紹庸國中畢業,考入浙江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高工)。他白天在校念書,晚上自學普通高中的課程。他勤奮好學,數次以優異成績獲得獎學金,減輕了家庭負擔。
1935年日本侵略軍開始對我華北發動侵略,董紹庸對此十分憤慨,他認為祖國所以受侵略就因為科學技術落後。懷有強烈責任感的董紹庸改變了高工畢業後就謀生路的想法,決心攻讀大學,實現科學救國的理想。1936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他經濟拮据,於是每晚幫人補習英語、數理,星期日則去書店代售書籍。但他仍刻苦學習,成績居全班之首,獲得了百人中只有一人才能獲得的獎學金。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央大學遷往重慶,成立了航空工程系。曾目睹敵機狂轟濫炸的董紹庸,毅然轉入航空系就讀,於1940年畢業。為了實現科技救國的理想,他放棄了待遇較高的單位,而留校任教,以便有較好的學習條件,爭取公費留學。為了生計,他又先後去中央電信局成都修車廠、重慶中國工礦公司、中央工業專科學校、雲南昆明歐亞航空公司工作或任教。
1944年10月,他先後參加了公費留英、留美的研究生考試,均被錄取。他選擇了留英,於1945年10月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航空系攻讀碩士學位,主攻航空發動機。因學習成績優異,英國政府推薦他去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航空系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由於他才思敏捷,勇於探索,實踐能力強,受到指導導師平格(Pieng)的讚揚。後來英國因我國內形勢變化而毀約,停止中國留學生的公費供給,平格將董紹庸推薦到美國俄亥俄大學航空系當研究生。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他便完成了《高壓氣泡在水下衝壓發動機中產生推力的理論分析》的學術論文,並通過答辯獲得了碩士學位。為了理論與實際交融,他又先後去美國康維爾飛機公司、普拉特·惠特尼發動機公司、聯合航空公司發動機翻修廠實習。因此,他在航空發動機製造方面成為一名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專家,獲得美國空中工程師頭銜。
1948年回國後,他先後在上海中央航空公司、廣州機場、香港啟德機場工作。他總結了修理飛機螺旋槳的經驗,寫成《螺旋槳的分析平衡方法》一文,1950年1月在英國《飛機工程》上發表。董紹庸提出的新的平衡方法比原用方法可縮短三分之一的操作時間,被英國航空公司廣泛採用。
1949年11月9日,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2500餘名愛國員工在香港宣布起義,12架飛機離港北飛。留港起義員工則與美蔣港英當局展開了護廠鬥爭,將大批航空器材、設備和油料搶運回內地。董紹庸在留港護廠、保護飛機鬥爭中做出積極貢獻。
“兩航”起義人員歸來後,在廣州參加集訓,學習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董紹庸在學習中聯繫親身經歷,懂得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才能真正為勞苦大眾服務的真理,感到起義的路走對了,自己找到了真正的歸宿。在學習期間領導交給他編寫《噴氣推進機》的教材,並決定每周可有2-3個下午不參加學習,用以寫作。可是,董紹庸卻在白天堅持學習,利用晚上空餘時間編寫此書,並參加辦技術學習班,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同志們,而且《噴氣推進機》一書如期完成。這是我國第一本介紹和論述噴氣式發動機的專著,介紹了當時國外先進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從1951年到1955年一直作為航空發動機專業的教材,為培養新中國第一代發動機專業人才做出了貢獻。
1951年11月,時任北京民航機務處工程科科長的董紹庸,以技術專家身份參加我國第一屆赴蘇貿易代表團,執行訂購飛機和採購器材的任務。1952年4月回國後,他承擔了民航機務人員培訓班的教材編寫任務,負責編寫《航空發動機》,他從當時民航局機務人員的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地闡述各類問題,受到專家和學員的好評。該書由中國圖書儀器出版社出版。

主要成就

培養航空發動機專業人才

剛建立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在組建教師隊伍時,首先想到了“兩航”起義的董紹庸等十位專家,而董紹庸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少同事都非常敬佩他的學識和為人。1952年底,董紹庸到校後即被委任為技術處副處長。他僅用4個月時間便建成了電工、物理等基礎課實驗室,保證了1953年3月基礎課開課的需要。

對教學工作極其認真

專業課開課後,他先後擔任空軍工程系航空發動機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他對教學工作極其認真負責,對備課、講授和答疑等環節一絲不苟。為了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他深入到學員中了解情況,並加以輔導。他十分注意培養學員的獨立思考能力,要求學員在弄懂基本概念後,不依賴老師而獨立鑽研問題;同時他又啟發鼓勵同學間相互幫助,集思廣益。他要求學員必須養成做筆記和總結的習慣。他在教學中的另一個特點是:重視理論聯繫實際,重視實驗教學,親自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他講究教學方法,隨時以自己的心得體會、實踐經驗及新的技術來豐富教學內容。因此,他以“概念清楚,重點突出,說理透徹,內容新穎,聽得懂,記得牢,學的知識易於掌握和運用”而深受學生的愛戴。

從事理論研究

董紹庸在努力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又從事理論研究,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編寫新的教材和理論著作。1957 年至1964年間,他自著或和其他同志合著了《渦輪噴氣發動機熱力計算及氣動計算》、《噴氣發動機(葉輪機)》、《渦輪噴氣發動機原理》《渦輪噴氣發動機的發展問題》等11部主要著作。這些著作詳細地闡述了各種航空發動機原理,尤其是1962年出版的《渦輪噴氣發動機原理》一書,在我國有關航空發動機的著作中第一次引進了美、英噴氣發動機的資料,對從事噴氣發動機教學和開展噴氣發動機研究均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他自己或和其他的同事們翻譯了《航空氣輪機》等5本主要譯著。在建國初期缺乏教材、缺乏資料之際,這些譯著適時地把蘇聯和西方的先進技術介紹過來,對培養航空發動機人才起了較大作用。他還撰寫了大量有價值的學術論文發表於《飛機工程》等學術雜誌上。由於他的著作密切聯繫實際,他總結的許多經驗常在實際工作中被採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是董紹庸在教學與學術上對航空工業的重大貢獻。

創建航空發動機試驗研究基地

1965年初三機部決定在四川三線建立航空發動機試驗研究基地(即航空噴氣發動機研究所),並且組織籌建工作,可是負責技術籌建的同志不願去山溝工作。董紹庸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聯想到以前發動機設計因為缺少必要的物質基礎而未能成功的事實,認為現在國家要建設發動機試驗基地,正是搞事業、實現振興中國航空事業願望的好時機。他在日記上寫道:“共產黨員不應該留戀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而是應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妻子趙繼祥十分理解董紹庸的心愿,全力支持丈夫去山溝搞事業的決心。不久,董紹庸被任命為該研究所的技術副所長兼總工程師。
董紹庸到所後夜以繼日地積極工作,從建所的方向、任務、總體規劃、定點布局到試驗設備的配置,特別是高空台的建設以及技術隊伍的組建等問題都加以考慮並提出方案。該所的重點工程項目高空模擬試車台(簡稱高空台),是研製新型航空發動機不可缺少的關鍵科研手段,必須全力以赴早日建成。可是他認為只建設高空台是不夠的,還必須建設與之相應配套的零部件試驗設備,這樣高空台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他形象地比喻為:“一個人生了病,就必須檢查發病的有關部位。如果沒有必要的檢查手段,病人就只能東南西北到處去求醫。”他的意見得到大多數專家的支持,也得到領導機關的認同,上級決定在建設高空台的同時,建設30多項航空發動機零部件試驗設備,從而確定了該所的建設規模和技術發展方向。實踐證明,董紹庸抓零部件試驗設備建設是頗有遠見的。這不僅是研製高性能航空發動機所不可少的,而且使該所提前發揮試驗研究基地的作用,並鍛鍊和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
建所初期,該所技術力量嚴重不足,絕大多數技術人員是剛從高等院校畢業,毫無實踐經驗的大學生,而技術資料又十分匱乏。作為技術副所長兼總工程師的董紹庸不僅主持重大技術問題的決策,而且親自從事許多具體技術工作。

大型試驗設備

高空台是在地面模擬飛機高空飛行環境條件進行航空發動機試驗的大型試驗設備,是一個系統工程,技術十分複雜,當時也僅美、蘇、英、法四國有此類設備,外國對其關鍵技術是嚴格保密,對我封鎖的。董紹庸就親自收集可能收集到的國外各種零星資料,加以整理成一本《高空模擬試車台性能表》,為我國自行設計、建設高空台提供了一份很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主要技術負責

作為高空台建設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他不僅組織高空台總體技術方案設計,還參加了各個系統方案的制定,如在高空台的氣源動力方案設計中,他大膽地將大型高爐鼓風壓氣機作抽氣機使用,這在我國乃至世界上是沒有先例的,為了確保各系統的設計質量,他親自去南京、瀋陽等地參加各項有關試驗,使高空台的建設建立在牢固的基礎上。

技術力量建設

在該所技術力量薄弱的情況下,在上級的支持下,他發揮全行業的技術力量來確保建設。他親自到有關單位邀請著名專家、教授討論審定高空台的總體技術方案,並請他們親自到所指導設計。30多項零部件試驗器的建設,他親自與兄弟院校廠所協商,建立聯合設計組進行設備設計。設計工作開始後,他又奔波於東北、西南、北京、南京之間,了解掌握工作進展,協調解決各種問題,對該所自行設計的設備,他更是傾注了大量心血,與青年技術人員在技術上互相切磋,鼓勵他們大膽工作,他不僅幫助他們解決技術難題,還親自參加試驗、核對數據。為了造就人才,為了保證設備的質量,根據我國一萬二千噸水壓機製造的經驗,他提出實行以設計人員為主的“研究、試驗、設計、加工、安裝、調試、使用”七事一貫制的建議,要求設計人員一竿子跟到底,避免脫節,以利於解決技術問題,加快建設速度。他的建議在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該做法至今仍在採用著。
董紹庸為發動機研究所試驗設備的建設和發展方向打開了局面,奠定了基礎。曾跟他一起工作過的一些同志說:“董紹庸為航空發動機研究所的建設與發展踢開了頭三腳。”

嚴謹治學 嚴於律己

董紹庸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期間參軍入伍,1956年被授予技術中校軍銜,評為高教4級教授,1963年晉升為上校、高教3級教授。他不僅事業心強,工作積極主動,而且作風踏實,嚴謹細緻。在設計814發動機時,有個吹風數據不對,而又找不到原因,他就親自去參加吹風試驗,一站數小時,直至找出原因為止。他因事外出,由助教代課,每當他回校後就去班級了解教學效果,經常給助教以鼓勵,也指出其不足之處,他自己講課後,更是深入學員寢室傾聽意見。夏季學員們要午睡,他不便去打擾,就敞開自己房門,歡迎學員去找他答疑。他培養了多批學員、研究生以及科技人員,後來成為我國航空教學和科研領域中的骨幹力量。他誨人不倦,謙遜謹慎,對同志真誠相待,心地坦白的高貴品質,深深留在同志們心中,也留在與他相熟的專家教授和工農出身的老幹部心中。他受到了普遍的尊重和讚揚,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紅旗手和勞動模範。

嚴於律己和治家

他嚴於律己和治家。自廣州集訓後,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使自己覺悟有了根本轉變。1956年他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在日記中寫道:“無論入黨與否,我的思想必須進步,作風必須端正,待人必須謙虛,個人主義必須打破,名利思想必須徹底根除,為人民服務必須完全徹底。”同年,他作為調資小組成員,贊同將與他同學歷的教授們評為高教3級,卻把自己壓為4級;又把愛人趙繼祥壓為講師9級。事後他對趙繼祥說:“我們的錢夠用了,讓國家把錢用到建設上去。”他的家庭生活與家庭陳設都很節儉,對子女嚴格要求,不讓孩子坐公家小汽車,吃穿不脫離人民大眾,他的一個孩子上大學時,還穿著他穿過的打著補丁的舊軍裝。可是,他卻樂於助人,遇到同志們有困難,經常解囊相助;他曾向災區寄過錢,給有困難的同志家裡郵過款。他於1959年4月被通過成為中國共產黨員。

身體病痛

他雖是一位有名的專家教授,卻從不擺架子,不搞特殊,總是以普通勞動者要求自己。他的身體雖然瘦弱,右臂還患肌肉萎縮症,但他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和體力勞動。1956年秋,他參加松花江修堤防洪,受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的通令表揚。1957年,他到黑龍江省阿城人民公社支農,為了減輕社員的勞動強度,他設計新農具,修改舊農具,被評為二等生產能手。在建所初期,他與全所職工一起下河灘,搶運沙石,勞動建所。

文化大革命

然而董紹庸根本沒有想到,他的雄心壯志,他為振興航空工業設計的藍圖,自己沒能看到它的實現。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開始,作為技術副所長的董紹庸受到了衝擊。但他仍牽掛著研究所的建設,儘管他已無職無權,卻仍爭取工作。1968年初他對趙繼祥說:“目前所內數十項地面試驗設備的設計已基本完成,正在向外訂貨和加工,現在要抓緊高空台試驗設備的建設。將來建成後,我們有能力研究出不比蘇、美差的國防用的飛機發動機”他對自己熱愛的事業充滿了信心,可是就在1968年9月卻被迫害致死,時年52歲。

去世

董紹庸過早的去世,是我國航空工業的重大損失。1978年9月22日,在北京召開了董紹庸同志的追悼會,為董紹庸徹底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簡歷

1916年3月7日 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
1933-1936年 在浙江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學習。
1936-1940年 在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航空工程系學習。
1940-1945年 先後在重慶中央大學、中信局成都修車廠、中國工礦公司、中央工業專科學校、雲南昆明歐亞航空公司工作或任教。
1945-1948年 先後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美國俄亥俄大學學習和在英、德、美等多家飛機工廠、發動機公司實習,並於1948年5月獲碩士學位。
1949年 在中央航空公司從試用到任螺旋槳股股長。
1949年11月9日 參加“兩航”起義。
1949-1950年 在廣州學習,在中國民航局天津分局任工程師、科長。
1951-1952年 任中國民航局北京分局機務處工程科科長。
1952-1964年 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先後任教授,技術處、計畫處副處長,空軍工程系162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64-1965年 任國防部第六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1965-1968年 任航空噴氣發動機研究所技術副所長兼總工程師。
1968年9月4日 逝世。

主要論著

1 董紹庸.螺旋槳的分析平衡方法.英國飛機工程,1950
2 董紹庸.噴氣推進機.北京商務印書館,1951
3 董紹庸.航空發動機.民航局出版,1951;北京:中國圖書儀器出版社,1952
4 董紹庸,張惠民.航空氣輪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4俄譯本
5 董紹庸.活塞發動機.哈軍工出版,1954英譯本
6 董紹庸.燃燒.哈軍工出版,1955
7 董紹庸.離心式壓縮器氣動力計算圖解法;不均勻溫度場對渦輪性能的影響.哈軍工出版,1956
8 董紹庸.噴氣發動機的現狀及發展.中國科學院,科學通訊,1957
9 董紹庸等.渦輪噴氣發動機熱力計算及氣動力計算.哈軍工出版,1957
10 董紹庸.渦輪噴氣發動機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國際航空,1958
11 董紹庸.噴氣發動機(葉輪機).哈軍工出版,1960
12 董紹庸.英國發動機概況.科學出版社,1961
13 董紹庸.嚴汝群.渦輪噴氣發動機原理,上下兩冊.哈軍工出版,1962
14 董紹庸.空氣噴氣發動機上相似理論的套用.哈軍工出版,1962
15 董紹庸.噴氣發動機的振動燃燒問題.哈軍工出版,1963、
16 董紹庸.渦輪噴氣發動機的發展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943部隊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