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欣賓

董欣賓

董欣賓,(1939年——2002年)中國畫學科奠基人,繼傅抱石之後開創江蘇畫派新面貌,是具有流派開創性的一代大家。

1945年拜無錫書法家張雲耕為師學習書法,1953年拜名家秦古柳為師學習傳統中國畫,1979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成為劉海粟院長的山水畫研究生。1982年進入江蘇省國畫院從事藝術創作,並任理論工作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中國文化部對外藝術展覽中心藝術顧問。先後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江蘇省美術館、南京藝術學院舉辦個人畫展,多次參加國家級、世界級大型藝術展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欣賓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無錫張涇
  • 出生日期:1939年11月23日
  • 逝世日期:2002年10月15日
  • 職業:書畫家
  • 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班
  • 主要成就:書畫作品
  • 代表作品:《欣賓畫集》,《六法生態論》
人物簡介,藝術年表,個人風采,

人物簡介

(1939年——2002年)中國畫學科奠基人,繼傅抱石之後開創江蘇畫派新面貌,是具有流派開創性的一代大家。
與劉海粟夫婦留影與劉海粟夫婦留影
1945年拜無錫書法家張雲耕為師學習書法,1953年拜名家秦古柳為師學習傳統中國畫,1979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成為劉海粟院長的山水畫研究生。1982年進入江蘇省國畫院從事藝術創作,並任理論工作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中國文化部對外藝術展覽中心藝術顧問。先後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江蘇省美術館、南京藝術學院舉辦個人畫展,多次參加國家級、世界級大型藝術展覽。
董欣賓集中西古今之大成,有嚴格的中國畫本體學研究深度,理法兼備,筆墨恣肆,狂放中表現出至高的精神境界與藝術技巧。著有《董欣賓畫集》、《中國畫對偶範疇論》、《中國繪畫六法生態論》、《魔語——人類文化生態學導論》《中國風水學術記悟》等具有開拓性、體系性的理論著作。

藝術年表

1939年5月18日董欣賓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張涇烏泥壩黃泥溝。
1946年拜無錫書法家張雲耕(《益智報》刊名題寫者)為師學習書法。
1953年拜無錫著名書畫家、鑑藏家秦古柳為師學習傳統繪畫。
1958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附屬中學美術班。
1962年 應徵入伍。
1968年轉業,在印刷廠當工人。
1975年在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當中醫。
1979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成為劉海粟院長唯一的山水畫研究生。
香港《集郵》雜誌發表其繪畫作品《黃山雲海奇觀》。
同年, 《江蘇畫刊》發表其繪畫作品《匡廬蓮溪圖》。
於南京藝術學院展覽館舉辦研究生畢業畫展,轟動江蘇畫 壇。
同年,分配到江蘇省國畫院專職從事書畫創作,並任理論研究室主任。
同年,大型文學期刊《鐘山》發表其繪畫作品《傲天》、《黃河》、《棗園》。
《美術叢刊》第28期發表其論文《中國畫點線內結構解析》以及繪畫作品十多幅。
為香港《集郵》雜誌題寫刊名。
1985年12月31日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
1986年9月上旬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
同年,《江蘇畫刊》第5期發表其文章《也談幾句我見》;第 7期發表鄭奇的論文《董欣賓初論》,同時發表董欣賓繪畫作品十多幅;第8期發表董欣賓的文章《再談我見》。
同年8月 ,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欣賓畫集》,著名文學家高曉聲寫序。
同年9月28日 ,《解放軍報》發表陳大鵬的文章《從好戰士到名畫家——記退伍軍人、中國畫家董欣賓》。
同年 ,《紅旗》雜誌發表董欣賓繪畫作品《情高質潔》;《山東文學》雜誌發表其繪畫作品《姿曲意直健且勁》。
同年 ,《朵雲》發表其論文《中國畫若干理法問題初探》。
1987年1月15日《愛國報》發表其文章《畫家書簡》;1月22日發表其《說挑頭》;2月19日發表其《技巧議》。
《中國美術報》發表栗憲庭的文章《南線北皴——新文人畫兩種風格大致形成》,文章稱董欣賓為南方畫派的領銜人物。
同年第7期《江蘇畫刊》發表陳孝信的文章《我的畫既不是傳統,也不是新文人畫——董欣賓採訪錄》,並發表董欣賓繪畫作品十多幅。
同年,《中國美術報》發表董欣賓、鄭奇的文章《關於文化對流的對話》。
同年,台北《雄獅美術》月刊出版《董欣賓專輯》,發表其中國畫35幅和2篇學術論文。
同年12月27日, 台灣《中央日報》發表朱旭初的文章《董欣賓其人其畫》。
1990年4月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董欣賓、鄭奇合著的學術專著《中國繪畫對偶範疇論》和《中國繪畫六法生態論》。
同年11月,董欣賓受聘為華東六省一市書畫鑑定提高班任課老師。
1991年1月《中國繪畫對偶範疇論》獲江蘇省哲學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同年第3 期《江海學刊》發表陳同高的文章《中國繪畫美學的構建與開拓——讀<中國繪畫對偶範疇論>與<中國繪畫六法生態論>》。
同年,第3期《文藝研究》發表凝寒(陳孝信)介紹《中國繪畫對偶範疇論》的文章。
同年,第6期《江蘇畫刊》發表董欣賓、鄭奇、牟國良的文章《論0的美學——中國畫原理探索之一》。
同年初夏,為凌森書聯:澄懷而觀道,得意可忘形。
同年10月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董欣賓的文章《讀劉典章書法》。
第1期《朵雲》發表董欣賓、鄭奇的論文《從“六法”之生態看中國畫的現狀》。
同年,《中國繪畫對偶範疇論》和《中國繪畫六法生態論》由江蘇美術出版社第2次印刷。
同年10月,台灣隨緣藝術基金會《藝術潮流》(香港)雜誌社出版《中國大陸中青年美術家百人傳·國畫篇》,董欣賓名列第四。
同年,董欣賓被美國哈佛傳記研究所收錄進《世界著名傑出個人大詞典》,又被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評為1992年世界傑出人物,編入《國際文化名人大詞典》,同時被選為國際傑出人物協會委員,並授予藍寶石金質勳章。
1993年春,為武術家胡振國書聯:振臂便動山川正氣,國術原是英雄肝腸。
同年7月 董欣賓應邀赴美出席二十世紀世界文化藝術交流大會,期間,董欣賓應邀就中西繪畫比較問題於美國哥倫布斯大學和哈佛大學等著名學府講學。
同年,江蘇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了董欣賓詩詞、鄭奇譜曲的《董欣賓歌傳——此身宛如雲一朵》盒帶專輯。
1994年6月20日 受聘為國家一級美術師。
同年9月16日 《揚子晚報》發表龎瑞垠的評論文章《從<董欣賓歌傳>說起》。
同年12月,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南京大觀》收錄了董欣賓的散文《中山陵寢巡思》和《游燕子磯記》。
1995年11月董欣賓、鄭奇合著的《無錫縣社隊工業年譜》由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出版。
1996年5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無錫縣社隊工業年譜》的首發式暨鄉鎮企業研討會,費孝通錢偉長等作了題詞,《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均作了報導。
同年,第2期《東南文化》發表了鄭奇的論文《論江蘇畫派的兩個發展階段——從傅抱石到董欣賓》,並發表了董欣賓的繪畫作品3幅。
同年9月,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出版的《東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發現六十周年紀念文集》收錄了董欣賓和鄭奇的論文《趙陵山族徽在民族思維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
同年7月, 董欣賓、鄭奇合著的《太陽的魔語——人類文化生態學導論》由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出版發行。
同年,美國《世界報》發表學者連文山關於《太陽的魔語——人類文化生態學導論》的書評。
同年,《讀書》雜誌發表索菲關於《太陽的魔語——人類文化生態學導論》的書評。
1997年南京藝術學院學報《藝苑》(美術版)第3期發表鄭奇的論文《董欣賓研究》,並發表董欣賓繪畫作品4幅。
同年10月,澳門舉行亞細亞現代藝術交流會,董欣賓任美術代表團團長。
同年12月2日,作《天地居賦》。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藝苑》(美術版)第1期發表董欣賓的論文《縱橫國畫如是觀》,並發表繪畫作品《太湖夜泊望月西》。
同年5月,《中國繪畫對偶範疇論》和《中國繪畫六法生態論》由江蘇美術出版社第3次印刷。
同年8月,譯林出版社出版發行豪華大型畫冊《董欣賓畫集》。
《美術》第1期發表董欣賓和鄭奇的論文《論吳冠中、關山月的不同的“零”說》。
同年5月,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出版的第3期《榮寶齋》雜誌發表了鄭奇的論文《董欣賓與當代中國畫》,同時發表董欣賓繪畫作品31幅。
2001年5月香港《星島日報》連載孟昌明的文章《關於董欣賓》。
同年,《新民周刊》第15期發表著名作家陳丹燕的文章《畫家的不甘心》。
同年6月,中國文化部對外文化交流中心策劃並出版了《董欣賓人物畫集稿》和《畫語與印痕》。
同年,《太陽的魔語——人類文化生態學導論》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文藝出版社再版。
同年8月7日-12日,“江南好——董欣賓中國畫展”於北京中國美術館1樓圓廳舉辦。
同年,董欣賓詩集《心思浩茫詩與畫》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同年,香港出版發行了董欣賓詩詞、鄭奇譜曲的《丹心不寄舊春秋——董欣賓歌傳》專輯CD。
2002年第3、5期《江蘇畫刊》連載鄭奇的論文《董欣賓對中國畫理論的貢獻》一至三部分。
同年5月19日,為《秋月居士圖》補筆上色,並題寫《溥溥覃覃書居賦》。
同年10月15日下午6時,中國畫壇一代大師因病在上海逝世。10月19日舉行遺體告別儀式,盛況空前。
同年12月17日,由中國文化部對外藝術展覽總公司主持,在北京政協禮堂會議廳舉行“董欣賓藝術人生追思會”。
同年12月26日,由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南京博物院、中國對外藝術展覽總公司、南京藝術學院、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江蘇畫刊》、無錫市文化局、無錫市博物館共同主辦為期二個月的“大師的苦旅——董欣賓藝術回顧展”,同時由香港王朝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大師的藝術苦旅——董欣賓先生追思文集》。
同時,董欣賓在無錫張涇的故居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個人風采

他自幼嗜畫如命,遇經、史、釋、老、歧、黃、醫學、東西方古今哲學、文學、軍事、天文、地理、人體科學、現代科學方法論等等著述,必手不釋卷。數十年如一日,使他的學識達到了自成體系的境界。他站立於人類文化史的高度,一方面感到繪畫不過是文化整體中的一個小小的部分;另一方面,更深深感到,任何一個小小的部分,一旦作為人類文化的結晶品,必有看著極高的積澱性和複合性。一幅畫甚至一點一划,無不透射著一個畫家對人類文化由巨觀向微觀縱橫把握的學養、才能和胸襟、氣度。畫絕非小道,大者可通宇宙健運之理,小者可達人情變幻之妙。他要求作品中儘可能凝結民族文化的最深廣的內容,因而對點劃、墨色、章法,對全部繪畫本體構成要素,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即:要求在傳統觀念中透視出現代意識;從東為精神寧透視出西方體系;從文人畫中透視出作家畫、民間畫;從個別的藝術作品中透視出民族文化的整體風貌和自然與社會的最高精神境界……他,就是這樣:高瞻遠矚而又腳踏實地、胸有成竹而又無比艱難地追索,一晃眼已是年過半百了。
一九八二年,他與劉海粟大師同登黃山。覽其畫作.聆其詩吟,認真地說:“你,可以取得成就!可以取得傑出的成就!”從那以後,董欣賓先後在南京藝術學院、江蘇省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以及中國美術館等處連續舉辦個人畫展,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江蘇畫刊》、《美術思潮》、《美術叢刊》《中國畫》、《朵雲》、《藝苑》等國內甚有影響的美術期刊發表他的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國內外四十多種報刊雜誌發表他的畫作三百餘幅。1990年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董欣賓與鄭奇合著學術專著《中國畫對偶範疇論》和《中國畫六法生態論》;1996年由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出版了《太陽的魔語——人類文化生態學導論》,該書2001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文藝出版社再版;江蘇美術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江蘇譯林出版社,先後出版了他的大型畫集。然而這一切,用他自己的話說,才僅僅是起步。他一反古人之迂腐,直截宣稱:個人的成就只有登上了民族文化的峰巔,才能對民族作出最傑出的貢獻,個人的名字亦將與民族的歷史長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