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槐

董槐(?----1262)南宋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字庭植,號榘堂。嘉定進士。淳祐間,為沿江制置使、江東安撫使兼知建康府,整肅軍政、訓練士卒。後為廣西運判兼提刑,上守御七策;又與交恥約無犯邊,還侵地、通貿易等事。歷簽書樞密院事、同知院事、參知政事。蒙古攻四川,他率重兵扼守夔門,對朝政邊備多有建明寶祐三年(1255),進右相樞密使,整頓法紀,旋為丁大全所逐。

基本介紹

  • 本名:董槐
  • 字號:字庭植,號榘堂
  • 所處時代:南宋
  • 出生地:安徽定遠
  • 去世時間:1262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少年軼事,愛國愛民,史書記載,知潭州,入章寶閣,拜右丞相,歷史評價,

人物簡介

董槐(?~1262)字廷植,南宋大臣,理宗朝宰相。定遠縣城人。體魁,寬額豐腮,有美須。少時喜習兵事,愛讀孫武、曹操書,有抱負,常與人說:“我若得用,將汛掃中土,以還天子。”他還要做個像諸葛亮周瑜樣的人。父董永課子嚴,厭其狂,訓誡道:“你不努力讀書,喜歡講大話,狂妄自高,我不願意你成為這樣的人。”經父教,槐慚愧,遂乃專心求學。始就學於葉雍門下,繼又從師於儒學大師朱熹的學生輔廣。董槐聰穎過人,學業長進很快,嘉定六年(公元1213年)考中進士。踏進仕途之後,歷任廣德軍錄事參軍、鎮江觀察推官、鎮江府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湖北刑獄、常德知府、江州知州兼都督府參謀、譚州知州、沿江制置使、江西安撫司公事主管、戶部侍郎、江東安撫使建康知府、廣西運判兼提點刑獄、工部侍郎兼轉運使、兵部侍郎給事中、寶章閣直學士、福州知州及福建安撫使、端明殿學士參知政事,直到拜右丞相樞密使等三十多個官職。爵位由封子、封男,到封侯、封公。董槐為官,勤政清正,政績卓著,朝野聞名。
嘉定十四年,董槐任廣德軍錄事參軍時,有人告富人李桷私鑄兵器,暗結豪傑,心圖不軌。郡守不問是否事實,就將李桷逮捕入獄,準備斬首。董槐通過查訪,得知情系誣告,便同郡守說明。郡守不但不聽,反說:“李桷謀反,你反為他說情,當誅族。”槐據理抗辯:“執法官吏明知李桷乃是冤案,卻硬把他往死處推,難道法律規定被告人不論冤枉不冤枉,都要殺頭嗎?”不久,郡守因辦理父喪去官,董槐負責處理郡事,迅即上書為李桷辯明案情,李得釋放。
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董槐提點湖北刑獄時,常德軍中發生騷亂,守尉馬彥直被圍,董槐得知,親率數騎趕到現場,斥問亂者為什麼這樣?亂者說:“將軍馬彥直掠奪我們歲請。”董槐呼出馬彥直,訓問情實,立斬於馬前;第二天,又捕斬亂者為首分子以戒。
嘉熙三年,董槐知江州時,秋天有十幾萬災民渡江流來。他召集官吏商量用儲備軍糧賑災,吏員都說不能把儲備軍糧發給災民吃。他說:“人民是我們的人民,用我們的糧食救濟他們有何不可?”說服了吏員,於是,災民得糧,重返家園。
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董槐為廣西運判兼提點刑獄時,邕州地區經常發生少數民族擾邊事件,槐上奏守御七策,對他們諭之以理,待之以誠,約定互不侵犯。並訂立五項條約:“一無犯邊,二歸還侵地,三歸還虜掠生口,四奉正朔,五通貿易。”從而改善了與邊境少數民族的關係,安定了邊陲。
寶祐三年(公元1255年),董槐任右丞相時,為了利國安邦,任人唯賢是舉。他向皇帝說,臣認為當下對朝政有害者有三點:一是皇親國戚不能執行法律;二是執法大吏久居其官,作威作福;三是京城裡的官吏,不約束部下,任其胡作非為。皇上不聽,嫉之更甚,加上奸邪屢讒,董槐的耿耿忠言、赤誠心膽卻落得個被罷免丞相的結果。
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五月,滂沱大雨不止,年邁的董槐徹夜難眠,坐立不安,國難民災,繫於一心,終於在不住的嘆息中默默憂逝。逝後,贈太子少傅,諡號文清。董槐葬於定遠古城西北角(今為建設國小境內)。其墓大約三十米方圓,呈圓墩形;原有石碑,文曰:“宋許國公董槐之墓”。

人物生平

南宋時期,定遠縣出了一位重要人物——董槐。董槐(?一1262)字廷植,定遠縣城人。他身體魁梧;寬額豐腮,留有美須;幼時就學於葉雍門下,繼而又師從於儒學大師朱熹的學生慶源輔氏,後又學於國子監,嘉定六年(1213)考中進士。歷任廣德軍錄參軍、鎮江府通判戶部侍郎、寶章閣直學士、福州知州及福建安撫使參知政事,直至拜右丞相樞密使等30多個官職;爵位由封子、封男到封侯、封公。他的身世在史書《宋史·董槐傳》、《續資治通鑑》和許多地方志中都有重要記載。董槐為官勤政清正,政績卓著,朝野聞名。
江西武寧泉溪董氏族譜有董槐所撰序如下:
《宋·泉溪董氏原譜序》
董氏之世素,出自唐德宗時,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公諱晉,字混成之後裔也。公子四:長全道,為秘書省著作郎;次全溪為秘書省秘書郎;三全素,為大理評事;幼全澥,為太常寺太祝,皆善士有學行。素則吾派祖,生子二:長曰完、次曰宥。完子三:達、遜、逵也。遜生戩,戩子五:浚、淮、渙、溥、淏。淮生子四:伯經、仲緯、叔系、季綸。經子二:廷傑、廷秀焉。秀生子二:椿與梓也。椿生子三:曰旭、曰旦、曰晃其幼也。晃生子五:羽、翦、翼、翬、羿,翬行四,生子二,謙與讓也。讓見唐國事日非,隱居撫州擴原。謙為觀察御史,按行江淮,因梁移唐祚,遂徵兵討亂,諸鎮強橫,各據不發,謙仰天嘆曰:“我自拜爵以來,屢受國恩,欲與國同休戚。今勢力不能匡救,忍俛首事他人乎?”遂棄官潛至樂安流坑隱居焉。生子三:長曰遠、次曰遂、三曰述。述子二,曰炎與熹。熹吾肇遷祖也,賢良博學,後唐征為武寧令,轉任臨川郡守,終為中書參知政事,追贈文忠公。生子五:珪、璋、佩、琨、瑗。時珪隨父在邑,好游觀騎射,性耽山水,因畋邑中,至安樂鄉二都泉溪里,愛其山秀泉清,遂買田築室而家焉。然雖家自珪公,實由熹之令武寧始也,故曰肇遷祖。珪生子三:嵩、崇、山廣。嵩之子姓守舊業,崇之子姓居同鄉四都、尚漳,山廣之子姓居同都之修坡,各擇其地之勝者而居焉。夫自肇遷祖卜居於此,貴而不矜,富而不驕,貧而不濫,世惟禮義之是尚。嗚呼,泉之源深者流必長,木之根固者葉必茂,吾族宜其流長而葉茂也。顧吾竅思之,祖宗之所愛者,子孫也,以吾叨積德於祖宗,得至大官,若獨享富貴而不恤宗族,如吾祖宗何?因而有志輯譜,商諸族眾,而眾皆有難色,謂此固義舉也,亦難事也。蓋譜必聚族而居,春秋時會拜於墓,祭於祠,序長幼,別尊卑,得以合而序之,始可溯流而知源。今吾族屬之盛,有出仕者,有居別墅者,分適四方,一時莫能遍訪。且工程浩大,約費多金,恐難遂子之願也。予曰:“否否”,從來修譜以敘世系,蓋使人不忘其本,古者雖立宗子法,人究有不知其來蹤者。宗子法廢,後世尚譜牒猶有遺風焉。至譜牒又廢,而人愈不知其來蹤,不過百年之久而骨肉無關,雖至親恩誼亦薄矣,如之何不譜!至費無可慮焉,余既志存豈惜費哉!族眾聞而羨之曰:“善”。由是各出支系以從事,而予亦廢乎先大夫之貽產,以成金譜一帙,散諸各宗。區區此舉,聊體祖宗遺愛耳。故述此以俟之後達者,特有感於斯焉。
賜進士第累官右丞相簽書樞密院事
熹公八世孫槐謹撰

少年軼事

董槐少年時代就勤奮好學,聰明過人。小時候,經常與人談兵論武,討論事情慷慨激昂,自比諸葛亮、周瑜。他11歲那年,朝中太傅順長江遊覽,來到無為縣的劉家渡,正好董槐到劉家渡探親。這一天,他盤腿坐在渡口埋頭讀書。太傅一行上岸至近前,董槐尚未察覺。太傅的隨從喝道:“太傅至此,子還不讓路?”“太傅?皇帝家的老師來啦?”董槐故作驚訝道,“我正有一事要請教呢!”太傅笑著說:“噢,遇著什麼難題了?”
董槐立起,拱拱手問:“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
太傅一怔,這小童問得古怪,江湖河海,有水就有魚;柴草燈燭,有火便有煙;高樓百木,稱樹得有葉;四季百花,花花有枝。口中還是回答:“燒開的水沒有魚,生氣的人發火沒有煙,光桿的樹沒有葉,江水泛花沒有枝。”
董槐點點頭又搖搖頭:“你不愧是皇宮中的老師,‘魚’和‘枝’算您答對了,不過,‘煙’和‘葉’可沒答對。”
太傅只好請董槐對答。董槐一捋衣袖答道:“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
圍觀之人聞聽後個個叫好。太傅也略一拱手贊道:“小小少年,才學不淺。”

愛國愛民

董槐為官一生,有理想有抱負,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國愛民。淳祐六年(1246),他被朝中推薦鎮守邕州(今廣西南寧)。在這之前,與我臨近的交趾、符奴、月烏、流鱗等少數民族經常犯邊入侵,造成邊塞戰亂連綿,民不聊生。他到任後,採取七條措施拒敵安邊,痛擊來犯者後,與交趾達成五點協定:迫使對方停止犯邊、歸還侵地、歸還掠去人口、向中國進貢、通商貿易。有理有節,交趾臣服。
於是,烽火四起的南方平定。董槐一向勤於政事,只要有利於國家的事,他都當作重要事情來辦,其拳拳報國之心。
董槐出任左司郎時回定遠探親,還為鄉鄰調解過一起民事糾紛。那天,何家有一少女到縣衙上告算命先生污辱無辜之罪:三月十五趕廟會,何小姐在趕廟會中請算命的方先生為她算命。方先生為她算命時,所拈的一首詩是:“風流之女水邊站,楊柳身子桃花面。先生算定她沒子,兒子死時娘不見。”縣官聞言,一時不知如何處置。坐在一旁喝茶的董槐解說道:“他這是稱讚你為荷花呀!雖然語言不雅,卻是一番好意。”何小姐仔細一想,董槐所言確實在理,破顏一笑就走了。
董槐愛民廣為人知。嘉熙三年(1239),他任江州兼都督府參軍。這年,旱蝗交加,莊稼歉收,哀鴻遍野。秋季,十幾萬難民渡江來求活路,董槐的部下都認為糧食不多,不能接納,有人甚至提出攔江拒民,董槐堅決不同意,他理直氣壯地說:“百姓是我們自己的百姓,用我們的糧食接濟他們,有什麼不應該呢?”
景定三年(1262)五月二十八日夜裡,天降大雷雨,並伴有大風。年邁的董槐憂慮民間疾苦,風雨聲中不能入睡,穿衣戴帽坐起,與諸生問卦(古代有些思想家以卦說明萬物的矛盾對立轉化。包含一定的辯證法因素),並親自問“兌”卦。“兌”代表沼澤。他還關心著湖澤區百姓是否在大雨中遇到災難,不時詢問夜雨如何。可是,驟雨不止,董槐在嘆息聲中逝去 。
董槐死後,被贈為太子少傅,諡號文清。董槐葬於定遠縣城西北角(今為建設國小境內)。其墓30米方圓,呈圓墩形。墓碑文曰“宋許國公董槐之墓”。墓前栽有一片槐樹林。遠近居民世代懷念董槐生前一片愛民之心,經常主動來墓前管理槐林;伐舊植新。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才墓毀林盡。如今,定遠縣一些老輩中還傳誦著“愛民槐”的故事。

史書記載

《宋史》
宋史 卷四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遠人。少喜言兵,陰讀孫武、曹操之書,而曰:“使吾得用,將汛掃中土以還天子。”槐貌甚偉,廣顙而豐頤,又美髯,論事慷慨,自方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嚴,聞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學,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願也。”槐心愧,乃益自摧折,學於永嘉葉師雍。聞輔廣者,朱熹之門人,復往從廣,廣嘆其善學。嘉定六年,登進士第,調靖安主簿。丁父憂去官。
十四年,起為廣德軍錄事參軍,民有誣富人李桷私鑄兵結豪傑以應李全者,郡捕系之獄,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為反者解說,族矣。”槐曰:“吏明知獄有枉,而擠諸死地以傅於法:顧法豈謂諸被告者無論枉不枉,皆可殺乎?”不聽。頃之,守以憂去,槐攝通判州事,嘆曰:“桷誠枉,今不為出之,生無繇矣。”乃為翻其辭,明其不反,書上,卒脫桷獄。紹定二年,遷鎮江觀察推官。紹定三年春,入為主管刑部架閣文字。秋,兼權禮兵部架閣,遷籍田令,特差權通判鎮江府。至州,會全叛,涉淮臨大江,大府急發州兵。槐即日將兵濟江而西,全遁去,乃還。五年,丁母憂。端平三年,差通判蘄州,辭。
嘉熙元年,召赴都堂,遷宗正寺簿、出知常州。後三日,提點湖北刑獄。常德軍亂,夜縱火而噪,守尉闖不出。槐騎從數人於火所,且問亂故。亂者曰:“將軍馬彥直奪吾歲請,吾屬將責之償,不為亂也。”槐坐馬上,召彥直斬馬前,亂者還入伍中,明日,乃捕首亂者七人戮諸市,而賻彥直之家。差充歸、峽、岳察訪使。二年,兼權知常德府,尋兼軍器少監,依舊提點刑獄
三年,以直寶謨閣知江州兼都督府參謀。秋,流民渡江而來歸者十餘萬,議者皆謂:“方軍興,郡國急儲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發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歸焉。當是時,宋與金為鄰國,而襄、漢、揚、楚之間,豪傑皆自相結以保其族,無賴者往往去為群盜。浮光人翟全寓黃陂,有眾三千餘,稍出鹵掠
槐令客說下全,徙之陽烏洲,使雜耕蘄春間,又享賜之,用為裨將。於是曹聰、劉清之屬皆來自歸。

知潭州

四年,進直華文閣、知潭州、主管湖南安撫司公事。方三邊急於守御,督府日夜徵發,民且困,槐為畫策應之,令民不傷而軍須亦不匱。淳祐二年,遷左司郎官,進直龍圖閣、沿江制置副使兼知江州、主管江西安撫司公事。視其賦則吏侵甚,下教曰:“蒞州而吏猶為盜不自悔,吾且誅之!”吏乃震恐,願自新。槐因除民患害,凡利有宜,弛以利民,惟恐不盡弛。大計軍實,常若敵且至。裨將盧淵凶猾不受命,斬以徇師,軍中肅然。
三年,進秘閣修撰。四年,召入奏事,遷權戶部侍即,賜紫,進集英殿修撰、沿江制置使、江東安撫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軍政弛弗治,乃為賞三等以教射,春秋教肄士卒坐作進退擊刺之技,歲余盡為精兵。六年,召至闕,辭。出知靜江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又辭。權廣西運判兼提點刑獄。宰相移書槐曰:“國家方用兵,人臣不辭急難,公幸毋固辭。”槐即日就道,至邕州,上守御七策。邕州之地西通諸蠻夷,南引交址及符奴、月烏、流鱗之屬,數寇邊,槐與約無相侵,推赤心遇之,皆伏不動。又與交址約五事:一無犯邊,二歸我侵地,三還鹵掠生口,四奉正朔,五通貿易。於是遣使來獻方物、大象南方悉定。

入章寶閣

七年,進寶章閣待制。八年,遷工部侍郎,職事依舊,兼轉運使。九年,召赴闕,封定遠縣男。遷兵部侍郎兼權給事中侍讀,升給事中,上疏請抑損戚里恩澤以慰天下士大夫。群臣奏事少與法違,憚槐不敢上。兼侍讀,進寶章閣直學士、知福州福建安撫使,辭。進封子。是年冬,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進封侯。十二年,為同知樞密院事。寶祐元年,權參知政事。二年,進參知政事。四川制置使余晦以戰敗奪官,詔荊襄制置使李曾伯視師,曾伯辭,槐曰:“事如此,尚可坐而睨乎?”上疏請行,頓重兵夔門以固荊、蜀輔車之勢,詔報曰:“腹心之臣,所與共理天下者也,宜在朝廷,不宜在四方。”復上疏曰:“天下之事,不進則退,人臣無敢為歧意者,苟以臣為可任,宜少聽臣自效,即臣不足與軍旅之事,願上官爵。”不許,進封濠梁郡公。
帝日鄉用槐,槐言事無所隱,意在於格君心之非而不為容悅。帝問糴民粟積邊,則對曰:“吳民困甚,有司急糴不復省。夫民惟邦本,願先垂意根本。”帝問修太乙祠,則對曰:“土工薦起,民罷於徵發,非所以事天也。”帝問邊事,對曰:“外有敵國,則其計先自強。自強者人畏我,我不畏人。”又言:“敵國在前,宜拔材能用之。士大夫有過失,為執法吏所刺劾,終身擯弗用,深為朝廷惜此。苟非奸邪,皆願為昭洗,勿廢其他善。又遷謫之臣,久墮遐方,稍稍內徙,今得生還,顧弗用可矣。”槐每奏,帝輒稱善。

拜右丞相

三年,拜右丞相樞密使。槐自以為人主所振拔,苟可以利安國家無不為,然務先大體,任人先取故舊之在疏遠者,在官者率滿歲而遷。嗜進者始不說矣。槐又言於帝曰:“臣為政而有害政者三。”帝曰:“胡為害政者三?”對曰:“戚里不奉法,一矣;執法大吏久於其官而擅威福,二矣;皇城司不檢士,三矣。將率不檢下故士卒橫,士卒橫則變生於無時;執法威福擅故賢不肖混淆,賢不肖混淆則奸邪肆,賢人伏而不出;親戚不奉法故法令輕,法令輕故朝廷卑。三者弗去,政且廢,願自上除之。”於是嫉之者滋甚。
帝年浸高,操柄獨斷,群臣無當意者,漸喜狎佞人。丁大全善為佞,帝躐貴之,竊弄威權而帝弗覺悟。大全已為侍御史,遣客私自結於槐,槐曰:“吾聞人臣無私交,吾惟事上,不敢私結約,幸為謝丁君。”大全度槐弗善己,銜甚,乃日夜刻求槐短。槐入見,極言大全邪佞不可近。帝曰:“大全未嘗短卿,卿勿疑。”槐曰:“臣與大全何怨?顧陛下拔臣至此,臣知大全邪而噤不言,是負陛下也。且陛下謂大全忠而臣以為奸,不可與俱事陛下矣。”既罷出,即上書乞骸骨,不報。四年,策免丞相,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時大全亦論劾槐,書未下,自發省兵迫遣之。於是太學諸生陳宜中等上書爭之,語見《大全傳》。
五年及景定元年,俱用祀明堂恩加食邑。二年,特授判福州、福建路安撫大使,固辭。進封吉國,又進封許國公。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風雷電,槐起衣冠而坐,麾婦人出,為諸生說《兌》、《謙》二卦,問夜如何?諸生以夜中對,遂薨。遺表上,贈太子少師,諡文清。帝使使致金六十斤、帛千匹以賻。

歷史評價

董槐為官,清正廉明,政績顯著,朝野聞名。 槐言事無所隱,意在於格君心之非而不為容悅。槐自以為人主所振拔,苟可以利安國家無不為,然務先大體。--《宋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