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伯

董伯(1918~2001),1918年出生於江寧湖熟獅子門一帶頗有名望的書香門第。生前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名譽理事。受祖父影響,他一生喜愛畫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伯
  • 出生地:江寧湖熟獅子門
  • 出生日期:1918年
  • 逝世日期:2001年
人物簡介,社會評說,

人物簡介

他12歲隨父族居北京,常到故宮博物院觀賞歷代名畫;17歲時又隨父歸寧,拜原中央大學藝術系主任、新安畫派大師汪采白先生為師,潛心學畫。董伯19歲入黃埔軍校,因成績優良而留校,後隨部隊輾轉滇、贛、鄂、川、皖、魯、蘇數省,在軍中作抗日宣傳。其間,他飽覽了祖國名山勝水,並將沿途風土人情、奇異景觀盡收於胸。這為其美術寫生和後來的中國畫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身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的董伯畫藝精進,進入了繪畫生涯的黃金時期。雨花台烈士陵國和白鷺洲公國先後為他專設畫到邀他作畫。江南詩書畫院也聘他為一級畫師、副院長。他應邀在全國十多個大城市舉辦個人畫展,影響遠播,不少作品已被江蘇美術館、南京博物館和海內外收藏界收藏。著名美術評論家馬鴻增先生評說道:“我與董伯先生素不相識,但觀其畫而感氣韻清雅,功力深厚,乃知為隱於民間之一‘老驥’!1998年初夏,董伯赴京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展出山水、花鳥、人物畫精品120餘幅,新華通訊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首都新聞媒體均作了報導。畫展結束時,中國外交部特為澳門回歸選中了董伯的《鐘山攬勝》和《白鷺翠洲》兩幅巨幅畫作。董伯當即表示願為澳門回歸無償捐贈。外交部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贈畫儀式後,兩幅精品佳作被掛在了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大樓內。董伯由此成為江蘇獲此殊榮的唯一畫家。傳略輯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日現代美術通鑑》、《中華人物辭海》、《世界當代書畫家大辭典》等。

社會評說

南京中華門內西側有條“小百花巷”。小巷狹小、古老,兩旁的房屋古舊、低矮。作為古代建築文明的遺存,在現代高樓林立的南京已不多見。古老的小巷曾因活躍著一個人物的身影,他就是被書畫界譽為“江南丹青大隱”的董伯。作為一位南京民間畫家,在小百花巷一“隱”就是數十年。他哪兼著客廳兼著畫室的臥室四處塞滿了雜物,只有牆上掛著他的畫作,屋的一角在小吊扇下置著他的一張小書桌和坐椅——許多四處流傳的
中國山水、仕女、花鳥畫就誕生在這張小書桌上。他的老伴年輕時是遠近聞名的嬌美淑女,後來年紀大了,就終日守著一個煤爐,為董老燒茶煮飯、洗衣漿衫,照顧著董老的飲食起居,在古巷古屋中營造出令四鄰羨喜的濃情與溫馨。他的畫曾在北京、南京、上海、桂林、廣州、濰坊、塞北等十多個城市以及香港、澳門、日本、加拿大、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展覽,1995年參加在法國巴黎、里昂、比利時的安特偉普等歐洲城市展覽,被江蘇美術館永久收藏。這是對他藝術高度的肯定,也是他藝術成功的重要標誌。
幾十年的筆墨探索,使得他的繪畫正形成自己的風格。從他的畫作上可以看出,他以
董伯 山水董伯 山水
筆墨加色彩點染的效果,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中國山水畫的意境,蒼茫渾厚。他依託於所生活的場景,憑藉一枝生花妙筆,描繪出了一個水墨情深的藝術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