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黑痘病

葡萄黑痘病

葡萄黑痘病又名瘡痂病,俗稱“鳥眼病”,是葡萄上的一種主要病害。主要危害葡萄的綠色幼嫩部位如果實、果梗、葉片、葉柄、新梢和卷鬚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葡萄黑痘病
  • 別名:瘡痂病、鳥眼病
  • 主要危害作物:葡萄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葉脈、穗軸、果實、新梢、蔓、葉柄
  • 病原中文名:葡萄痂囊腔菌
  • 病原拉丁學名:Elsinoe ampelina(de Bary) Shear
  • 病原分類地位:子囊菌亞門痂囊腔菌
  • 病原類型:真菌
症狀介紹,病原,侵染循環,發病因素,氣候,栽培,品種,預防措施,苗木消毒,徹底清園,利用抗病品種,加強管理,

症狀介紹

葉受害後初期發生針頭大褐色小點,之後發展成黃褐色直徑1-4毫米的圓形病斑,中部變成灰色,最後病部組織乾枯硬化,脫落成穿孔。幼葉受害後多扭曲,皺縮為畸形。
葡萄黑痘病葡萄黑痘病
果實在著色後不易受此病侵染。綠果感病初期產生褐色圓斑,圓斑中部灰白色,略凹陷,邊緣紅褐色或紫色似"鳥眼"狀,多個小病斑聯合成大斑;後期病斑硬化或龜裂。病果些味酸、無食用價值。
新梢、葉柄、果柄、卷鬚。感病後最初產生圓形褐色小點,以後變成灰黑色,中部凹陷成乾裂的潰瘍斑,發病嚴重的最後乾枯或枯死。

病原

葡萄黑痘病病原菌是葡萄痂囊腔菌[sinoe ampelina (de Bary) Shear] ,屬子囊菌亞門痂囊腔菌屬,我國尚未發現。無性階段為葡萄痂圓孢菌 [Sphaceloma ampelium (de Bary)],屬半知菌亞門痂圓孢菌屬。病菌的無性階段致病。病菌在病斑的外表形成分生孢子盤,半埋生於寄生組織內。分生孢子盤含短小、橢圓形、密集的分生孢子梗。頂部生有細小、卵形、透明的分生孢子,大小4.8~11.6微米×2.2~2.7微米,具有膠粘胞壁和1~2個亮油球。在水上分生孢子產生芽管,迅速固定在基物上,秋天不再形成分生孢子盤,但在新梢病部邊緣形成菌塊即菌核,這是病菌主要越冬結構。春天菌核產生分生孢子。
子囊在子座梨形子囊腔內形成 ,尺度為80~800微米×11~23微米,內含8個黑褐色、四胞的子囊孢子,尺度為15~16微米×4~4.5微米。子囊孢子在溫度2~32℃萌發,侵染組織後生成病斑,並形成分生孢子,這就是病菌的無性階段。

侵染循環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潛伏於病蔓、病梢等組織越冬,也能在病果、病葉痕等部位越冬。病菌生活力很強,在病組織可存活3~5年之久。第二年4、5月間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孢子發芽後,芽管直接侵入幼葉或嫩梢,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後,菌絲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後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盤,突破表皮,在濕度大的情況下,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和昆蟲等傳播,對葡萄幼嫩的綠色組織進行重複侵染,溫濕條件適合時,6~8天便發病產生新的分生孢子。病菌遠距離的傳播則依靠帶病的枝蔓。
葡萄黑痘病葡萄黑痘病
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25℃左右的溫度和比較高的濕度。菌絲生長溫度範圍10~40℃,最適為30℃。潛育期一般為6~12天,在24~30℃溫度下,潛育期最短,超過30℃,發病受抑制。新梢和幼葉最易感染,其潛育期也較短。

發病因素

氣候

黑痘病的流行,和降雨、大氣濕度及植株幼嫩情況有密切關係,尤以春季及初夏(4~6月)雨水多少的關係最大。多雨高濕有利於分生孢子的形成、傳播和萌發侵入;同時,多雨、高濕,又造成寄主幼嫩組織的迅速成長,因此病害發生嚴重。天旱年份或少雨地區,發病顯著減輕。黑痘病的發生時期因地區而異。
華南地區3月下旬至4月下旬,葡萄開始萌動展葉時,溫度條件已達到病菌活動的範圍,又值梅雨季,病害開始出現。6月中下旬,溫度上升到28~30℃,經常有降雨、濕度大,植株長出大量嫩綠組織,發病達到高峰,病害潛育期在最適條件下約6~10天。7~8月份以後溫度超過30℃,雨量減少,濕度降低,組織逐漸老化,病情受到抑制,秋季如遇多雨天氣,病害可再次嚴重發生。
華北地區一般5月中下旬開始發病,6~8月高溫多雨季節為發病盛期,10月以後,氣溫降低,天氣乾旱,病害停止發展。
華東地區於4月上中旬開始發病,梅雨季節氣溫升高,多雨、溫度大,為發病盛期,7~8月份高溫乾旱,病情受抑制,9~10月份如秋雨多,病情再度發展。

栽培

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園往往發病較重。栽培管理不善,樹勢衰弱,肥料不足或配合不當等,都會導致病害發生。特別是對冬季果園衛生工作不重視,園內遺留大量的病殘體,則為病菌越冬和第二年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品種

東方品種及地方品種易感病,個別西歐品種也易感病,但絕大多數西歐品種及黑海品種抗病,歐美雜交種很少感病。其中感病嚴重品種有:季米亞特、羊奶、大粒白、無籽露、沙爾其、松小珍珠、紅焰無核葡萄、龍眼、無核白、保爾加樂;中度感病品種有:葡萄園皇后、玫瑰香、新玫瑰、義大利、黑坡托、馬福魯特、小紅玫瑰等;輕微感病品種有:落巴珍珠、上等玫瑰香、法蘭西蘭、佳里釀、吉母沙等;抗病品種有:紐約玫瑰、早生高墨、黑奧林、巨峰、先鋒、紅富士、黑皮諾、特大號、貴人香、康拜爾、玫瑰露、仙索、白香蕉、巴柯、賽必爾2003、賽必爾2007、水晶、金後、黑虎香等。

預防措施

苗木消毒

由於黑痘病的無距離傳播主要通過帶病菌的苗木或插條,因此,葡萄園定西時應選擇無病的苗木,或進行苗木消毒處理。常用的苗木消毒劑有:①10~15%的硫酸銨溶液;②3~5%的硫酸銅液;③硫酸亞鐵硫酸液(10%的硫酸亞鐵加1%的粗硫酸);④3~5度波美的石硫合劑等。方法是將苗木或插條在上述任一種藥液中浸泡3~5分鐘取出即可定植或育苗。

徹底清園

由於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來自病殘體上越冬的菌絲體,因此,做好冬季的清園工作,減少次年初侵染的菌源數量和減緩病情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冬季進行修剪時,剪除病枝梢及殘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樹皮,徹底清除果園內的枯枝、落葉、爛果等。然後集中燒毀。再用剷除劑噴布樹體及樹幹四周的土面。常用的剷除劑有:①3~5度波美的石硫合劑;②80%五氯酚原粉稀釋200~300倍水,加3度波美石硫合劑混合液;③10%硫酸亞鐵加1%粗硫酸。噴藥時期以葡萄芽鱗膨大,但尚未出現綠色組織時為好。過晚噴灑會發生藥害,過早效果較差。

利用抗病品種

不同品種對黑痘病的抗性差異明顯,葡萄園定植前應考慮當地生產條件,技術水平,選擇適於當地種植,具有較高商品價值,且比較抗病的品種。如巨峰品種,對黑痘病屬中抗類型,其它如康拜爾、玫瑰露、吉豐14、白香蕉等也較抗病黑痘病,可根據各地的情況選用。

加強管理

除搞好田間衛生,儘量減少菌源外,應抓緊田間管理的各項措施,尤其是合理的肥水管理。葡萄園定植前及每年採收後,都要開溝施足優質的有機肥料,保持強壯的樹勢;追肥應使用含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全肥,避免單獨、過量施用氮肥,平地或水田改種的葡萄園,要搞好雨後排水,防止果園積水。行間除草、摘梢綁蔓等田間管理工作都要做得勤快及時,使園內有良好的通風透光狀況,降低田間溫度。這些措施都利於培強植株的抗性,而不利於病菌的侵染、生長和繁殖。在搞好清園越冬防治的基礎上,生長季節,在開花前後各噴1次的波爾多液或500~600倍的百菌清液,對控制黑痘病有關鍵的作用。此後,每隔半月噴1次1:1:200的波爾多液,可有效地控制黑痘病的發展。噴藥前如能仔細地摘除也出現的病梢、病葉、病果等則效果更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