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石鎮

葛石鎮位於寧陽縣縣境中部,北鄰蔣集鎮,東連磁窯鎮、曲阜市,南靠鄉飲鄉,西接寧陽鎮、堽城鎮。2001年2月,石集鎮併入。該鎮總面積1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900公頃,總人口6.9萬人。是著名的林果大鎮,以大棗和黃梨聞名。該鎮共有各類學校10所,在校生4081人,專任教師369人。鄉鎮衛生院床位50張,專業技術人員72人,村級衛生室55所,其中甲級衛生室29處,鄉村醫生18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葛石鎮
  • 所屬地區:寧陽縣
  • 電話區號:0538
  • 面積:132平方公里
  • 人口:6.9萬
  • 車牌代碼:魯J
  • 特產:大棗和黃梨聞名
行政區劃,概況,沿革,歷史,自然條件,經濟狀況,農 業,工 業,交通通訊,科教文衛,旅遊資源,集市,礦產資源,特色產品,人口數據,下轄村,相關信息,

行政區劃

葛石鎮 轄27個行政村:葛石村(葛石店、柴家莊)、東雲崗、官莊(大官莊、小官莊、錢家莊、徐家窪、河西)、劉家莊、澗西、沙埠(後沙埠、前沙埠、中沙埠、顧家村、興龍莊、吳家樓、朱馬莊、杜家院)、黑石村(黑石鋪、澇灘、馬家莊、富家窪、周家莊、黃家峪、程家莊)、張家崖(張家崖、北楊家莊)、柳溝村(柳溝、黑山頭、上黑山頭)、寧家莊村(寧家莊、朝東莊)、北莊、鹿家崖、石碣集、茌莊村(茌家莊、石碣屯)、北韋村(北韋周、西楊家莊、孫家莊)、夏莊(大夏莊、譚家廠、西關莊、古彭莊、小夏莊)、亂石崖(亂石崖西村、亂石崖東村、亂石崖前村)、曹家寨、三埠村、山前村、古樹口村(中古樹口、前古樹口、後古樹口、東古樹口)、下代堂(下代堂、馬家下代、楊家下代)、杏山莊(杏山莊、河窪)、寶泉(李家下代、陳家下代、王家下代、馬山口)、虎城村(虎城村、老黃崖)、徐家營、陳家店。

概況

葛石鎮位於寧陽縣中部。面積132平方千米,人口7.2萬人(2003年)。轄葛石(葛石店、柴家莊)、東雲崗、官莊(大官莊、小官莊、錢家莊、徐家窪、河西)、澗西、沙埠(後沙埠、前沙埠、中沙埠、顧家、興龍莊、吳家樓、朱馬莊、杜家院)、黑石(黑石鋪、澇灘、馬家莊、富家窪、周家莊、黃家峪、程家莊)、張家崖(張家崖、北楊家莊)、柳溝村(柳溝、黑山頭、上黑山頭)、寧家莊(寧家莊、朝東莊)、北莊、鹿家崖、石碣集、茌莊(茌家莊、石碣屯)、北韋(北韋周、西楊家莊、孫家莊)、夏莊(大夏莊、譚家廠、西關莊、古彭莊、小夏莊)、亂石崖(亂石崖西、亂石崖東、亂石崖前)、曹家寨、三埠、山前、古樹口(中古樹口、前古樹口、後古樹口、東古樹口)、下代堂(下代堂、馬家下代、楊家下代)、杏山莊(杏山莊、河窪)、寶泉(李家下代、陳家下代、王家下代、馬山口)、虎城(虎城村、老黃崖)、徐家營、陳家店、劉家莊27個行政村。地勢北高南低,神童山、黑山都是界山。西北半部有杏山、皋山、杏嶺、馬山等,西部有銀羊山、金羊山。境內大部分為海拔百米以上的高地,山嶺起伏,溝壑縱橫。漢馬河發源於鎮境北部,縱貫境內。泰寧南路、中路貫穿全境,蒙館、濟微公路貼鎮而過,東距京滬鐵路、104國道25千米。石碣集村有桃山縣城遺址。景點有神童山森林公園。

沿革

1951年屬石集鄉等,1958年設立葛石公社,1984年改葛石區。1985年改葛石鎮、石集鄉。1994年石集鄉改石集鎮。1997年,葛石鎮面積79.2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葛石店、東雲崗、柴家莊、官莊、劉家莊、徐家窪、河西、澗西、錢家莊、興龍莊、吳家樓、前沙埠、後沙埠、杜家院、馬家莊、富家窪、周家莊、黑石鋪、黃家峪、程家莊、鹿家崖、柳溝、寧家莊、朝東莊、北莊、黑山頭、北楊家莊、張家崖28個行政村;石集鎮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石碣集、三埠、茌家莊、北韋周、大夏莊、小夏莊、西楊家莊、孫家莊、譚家廠、西官莊、古彭莊、亂石崖西、亂石崖東、亂石崖前、曹家寨、山前、陳家店、范家莊、古樹口、夏代堂、杏山莊、寶泉、馬山口、虎城、河窪、徐家營、石碣屯27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歷史

葛石鎮北部、東部群山環繞,地勢險要,神童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五代後梁貞明二年(916年),兗州節度使張萬進叛梁歸晉,後梁泰山節度使劉鄩平奉旨率軍十萬進駐神童山,同當地龍來村農民領袖吳貴結成聯盟,最終生擒張萬進,並將其押至葛石村斬首。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傳呼家軍名將呼延慶占據神童山,招兵買馬,大規模經營神童山老寨頂。在山上建起了男甲營、女眷營、跑馬場、校練場,最多發展到數千人,占據神童山達8年之久。明正德六年(1511年),河北涿郡農民起義領袖劉六率軍南下,一度占領神童山老寨頂,並以此為居點,向西攻克寧陽城,南下攻克曲阜。崇禎十三年(1640),遇特大饑荒,境內古樹口農民馬良在亂石崖嶅山率眾起事,蔣集農民軍領袖秦景回響,先後占領杏山、彩山,農民軍發展到3000多人,後當局鎮壓。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農民軍郝搖旗部越縣城東進葛石店,企圖攻占葛石,聚集糧草,因葛石圍牆堅固,久攻不下而退。1930年6月,蔣、馮、閻大戰,蔣軍在曹寨、山前、馬山一帶屯兵,閻軍在周莊、柳溝一帶屯兵,戰爭持續57天,連降大雨45天,戰爭以閻軍敗走而告終。1939年,八路軍115五師686團幾進駐葛石境,在杏山開闢抗日根據地,發展游擊隊員150人,並建立了泰西與沂蒙山區地下交通線。

自然條件

葛石鎮地勢北高南低,神童山、黑山都是界山。西北半部有杏山、皋山、杏嶺、馬山等,西部有銀羊山、金羊山。境內大部分為海拔百米以上的高地,山嶺起伏,溝壑縱橫。漢馬河發源於鎮境北部,縱貫境內。砂石山區、水源較乏。礦產有煤炭、鉀長石、花崗岩、大理石。

經濟狀況

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4.5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工業總產值10.1億元,增長38%;農業總產值4.4億元,增長28%;農村經濟總收入達5.61億元,增長6%;財政收入1500萬元,增長29%;年未各項儲蓄餘額達到11626萬元,年未各項貸款餘額8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08元。

農 業

2003年全鎮耕地面積88614畝,其中水澆地43095畝,林果總面積達10萬畝。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地瓜,經濟作物有花生、大豆。2003年糧食總產42454.2噸。林果總產量5068.8噸,產值1.4億元,以大棗為主,水杏、黃梨、黃桃、甜柿等名果應有盡有;大牲畜存欄15562頭,生豬存欄量53900頭,出欄73730頭,分別增長70%和73%。新建冬暖式蔬菜大棚515個,養蠶多用棚618個,獸禽養殖棚242個。

工 業

葛石鎮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2003年全鎮共有企業54家,其中工業企業32家(大二型1家,小型31家)。企業主要集中在太和工業園區,“太和工業園區”包括金陽集團、華煤礦機、煤炭購銷、再生紙廠等企業,97年被命名為“省級鄉鎮企業示範園區”。園區現占地1.8km2,已成為以煤炭生產為主,冶煉焦、紙業、食品加工、礦山機械製造、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金融、通訊、餐飲服務、日用百貨等百業並舉的工商業集團。其他企業主要集中在鎮駐地,有華鑫礦業、浩翔飲料等企業,主要生產高鉀石粉、菌陳大棗露等。

交通通訊

泰寧南路、中路貫穿全境,蒙館、濟微公路貼鎮而過,她北距京福高速公路、一O四國道,京滬鐵路寧陽段出口也僅12km,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全鎮固定電話7000部,手機用戶890部。

科教文衛

2001年底,全鎮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 人,其中高級職稱的人。寧陽縣職教中心東校設在澗西村;鎮辦國中兩處,即寧陽第二十一中學、寧陽第十八中學,分別設在葛石店和茌莊村;中心國小10處,幼稚園42處。葛石中心衛生院設在葛石店,村衛生室45個。全鎮現有村級文化大院27處,建有科技服務網路,推廣先進技術。全鎮有線電視蓬勃發展,目前,村村通有線電視,極大地提高了人民民眾的物質文化生活。

旅遊資源

神童山森林公園為省級森林公園。千頃棗林、萬畝梨園,勝景疊出。著名景點有蟠龍玉洞、後梁石刻、節孝廊、觀音庵、梨仙亭、鳳凰亭、天下第一藤等。
蟠龍玉洞地處皋山虎埠嶺向陽山坡,是明朝萬曆年間寧陽八景之一。洞高1.8米,寬1.4米,進深6米。洞中有玉皇大帝神龕,玉皇神像,所以又俗稱“玉皇洞”。西石壁上刻有九天仙女出遊圖,洞外有人工開闢的平台和壘徹的台階。洞周圍雜植桃杏梨柿等果樹。從台階生出天紫藤,藤下西南由清乾隆年間寧陽知縣李廷銓捐資建的“勵士亭”。洞東南150米處有座山神廟,洞正北250米處有玉皇廟,原為明式四合院建築。1918年,山東慣匪劉桂堂盤距於廟中,兗州、濟寧、泰安所屬6縣聯合剿匪時,玉皇洞被炸毀。
天下第一藤位於境內神童山觀音庵西牆,紫藤南攀8.4米高楗木,基部直徑41.2厘米,從主幹離地面40厘米處生出四條次乾,上爬10多米攀楗樹向西南生長,藤冠面積300平方米,一到盛花期,藤花嬌艷,芳香數里。1998年林業廳勘測設計院7人組對此藤作了實地考察,判定紫藤至少已有800年藤齡,從藤基直徑、覆蓋面積,藤齡三方面進行研究,堪稱天下第一。2005年,在神童山觀音庵周圍150萬平方米的山林中,發現有大小紫藤1084株。

集市

共有四處農貿市場,分別在葛石店,農曆每月二、七日;柳溝,農曆每月五、十日;石碣集,農曆每月四、九日。

礦產資源

葛石鎮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形成以煤炭生產為主,集冶煉焦、紙業、建築建材、高鉀石粉、農副產品加工等百業並舉的工商業集團。

特色產品

葛石鎮是聞名全國的林果之鄉。2001年林果總面積達10萬畝,總產量44千萬kg。以大棗為主,水杏、黃梨、甜柿等名果應有盡有。82年葛石大棗被國家衛生部推薦為國家保健品棗,87年葛石鎮被國家林業部評為林業先進鄉鎮,2000年被命名為全國經濟林大棗之鄉。2001年葛石大棗又獲全國首屆紅棗博覽會金獎。
1982年國家衛生部將葛石大棗命名為“國家保健品棗”,2000年葛石鎮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經濟林大棗之鄉”,2001年10月葛石大棗又在“全國首屆紅棗博覽會”上獲唯一的金獎。葛石鎮生產的“金絲蜜棗”、“泰山芽棗”、“大棗露”、“棗花固體蜜”均獲山東省免檢產品稱號,暢銷124個國家和地區。二OOO年國家工商局註冊了“神童山牌”四大門類127個花色的精加工產品,2001年加工的軟質無核蜜棗、香酥脆棗已成為京、滬、杭、圳、鄂、奧、桂等地的搶手貨。葛石圓鈴大棗是中國文學名著,史書、藥典均有明載的棗中極品。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3165
16754
16411
家庭戶戶數
9539
家庭戶總人口(總)
32995
家庭戶男
16645
家庭戶女
16350
0-14歲(總)
7255
0-14歲男
3797
0-14歲女
3458
15-64歲(總)
23201
15-64歲男
11797
15-64歲女
11404
65歲及以上(總)
2709
65歲及以上男
1160
65歲及以上女
154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2312

下轄村

相關信息

做好大棗文章促進富民增收
近幾年來,山東省寧陽縣葛石鎮黨委政府立足山區資源優勢,按照“穩定面積,最佳化結構,強化管理,提質增效”的總體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化為主攻方向,大搞以大棗為主的山區林果開發,加快林果產業化進程,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目前,全鎮林木覆蓋率達到46.2%,林果面積達到10萬畝,其中大棗8萬畝,果品總產達到4000萬公斤,實現林業產值近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5%以上。以大棗為主的林果生產已成為葛石鎮強鎮、富民、富財政的支柱產業,該鎮被全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特色經濟林—大棗之鄉,並通過了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鞏固老資源 夯實發展基礎
寧陽縣葛石鎮共有大棗老資源6萬畝,其中圓鈴棗樹1萬畝,酸鈴棗樹3.3萬畝,長紅棗2萬畝。近年來,由於棗瘋病蔓延,在個別村出現了資源萎縮,影響了生產的發展,為確保大棗這一特色產業的強勁發展,一是圍繞提高農民素質,實施了科技培訓工程。採取聘請省果科所和縣林業局專家與發揮自身優勢相結合的辦法,利用電視講座、課堂講授、地頭辦班、發放明白紙等形式,對果農開展大規模的技術培訓,把實用技術普及推廣到農民手中,從深翻整穴、施肥澆水、修剪到病蟲害防治都有具體的要求,提高了果園培優水平。通過刨除、剪枝、加強土肥管理、嚴格防治病蟲害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棗瘋病,初步改變了棗樹粗放管理的模式,棗樹的經濟效益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二是最佳化結構,大力實施嫁接改造。圓鈴棗價格是酸鈴棗的十幾倍,而酸鈴棗適應環境能力強,在省、市、縣專家的具體指導下,我們採用當地優質圓鈴棗單株,成功地進行了酸鈴棗嫁接圓鈴棗穗的科學試驗,嫁接圓鈴棗穗後當年即可圓頭,二年結果,三年後株產大棗可達5公斤以上。我們採取組織棗農實地參觀、黨員幹部帶頭等措施,充分調動廣大民眾進行品種改良的積極性。目前,全鎮共嫁接圓鈴棗10萬餘株,僅此一項,年可增產圓鈴棗50萬公斤,農民年人均增收200多元。三是強化管理,建設高標準培優示範園。省果樹研究所在東雲嶺建設了1000畝林果科技示範園,定期派專家對關鍵技術環節進行跟蹤指導,推廣了“穴貯肥水”、“地膜覆蓋”、“花期噴硼”等新技術,進行了“大棗高產技術開發”、“稀土大棗套用技術”的科研和推廣,提高了大棗的科技含量,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東雲村精品園成為樣板園、示範園,帶動了全鎮棗園的培優增效。
突出提高科技含量 快速發展新資源
引進優良品種壯大基地規模、提高科技含量是實現大棗產業化的關鍵。葛石鎮始終把大棗新資源的發展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列入全鎮經濟工作的重點,集中精力,常抓不懈。一是突出了名優品種的推廣。鎮林果科技服務中心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大力引進圓鈴新1號、新2號等棗樹新品種30多萬株,極大地改善了棗品種結構。二是改變傳統大棗栽植模式,變粗放經營為集約經營,變喬灌稀植為矮灌密植。葛石鎮把推廣這一栽培模式作為擴大基地規模,提高效益,把大棗栽植從山嶺坡地向平原水澆地發展的戰略措施來抓。通過算賬對比、外出參觀、棗農現身說法等形式,提高了民眾認識。鎮農口部門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村集體負責密植園挖壕、回填、栽植,解決了民眾的後顧之憂,激發了民眾的發展熱情,全鎮新發展大棗密植園2.2萬畝。三是完善政策,保護民眾發展大棗的積極性。該鎮對投資20萬元以上的大棗發展項目進行扶持,納入鎮重點工程,補助工程總額的30%。對規模發展200畝以上的村,鎮政府採取收取1元/株押金方式,由鎮政府出資無償提供優質棗苗,待驗收成活後,押金全部返還,極大地調動了全鎮發展大棗密植園的積極性。同時,對老資源普遍延長了承包期。對新發展的棗林、密植園,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誰栽誰有,允許繼承或作價轉讓,對成片山林和成方棗林提倡聯戶入股承包,承包期都在40年以上,開發利益,大頭歸農戶,有效地調動了廣大農民鞏固老資源,開發新資源的積極性。加大了山區綜合開發力度,山、水、林、田、路統一規劃,統一治理,一治一座山、一治一道嶺,切實做到治一片,成一片。見效一片,東雲嶺、河西嶺、葛石嶺、皋山嶺、沙卜嶺、寧莊嶺全部栽植了以大棗為主的林果,沿環山路形成了一條70華里長的林果生產開發帶。
搞好精深加工 完善林果產業化鏈條
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是實現林果強鎮的關鍵環節。葛石鎮確立了“全力提高加工轉化能力,把種植業、加工業和流通業捆在一起,把農戶、基地與龍頭企業、銷售公司連線為一體,把農業產業鏈條中的二、三產業做大做強”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龍頭企業、銷售體系和市場建設,搞活流通,拓寬林果產品銷售渠道。堅持改造擴規和引進發展並舉,鼓勵加工企業加大投資,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品質。有6戶外地客商投資350萬元到該鎮進行大棗加工。年加工量過100萬公斤的大戶已達到8家,全鎮年加工量可達到1500萬公斤。同時,該鎮林果產地市場已經形成,為解決有市無場的問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投資560萬元建設了占地100畝的乾鮮果品批發市場,可實現年交易額6000萬元,利稅60萬元,將成為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乾鮮果品集散地。隨著大棗加工業的不斷發展和專業市場的形成,帶來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高。長紅棗價格由每公斤不足6元上升到10元以上,圓鈴棗價格由每公斤不足20元上升到60元左右,促進農民收入的快速提高,激發了農民發展新農村經濟的熱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