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芳(國家一級美術師)

葛玉芳(國家一級美術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葛玉芳,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供職於中國藝術創作院(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教育研究會會員、中國繪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山大藝術學院山水畫系兼職教授。精山水兼善花鳥,尤工指墨。同名有書法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葛玉芳
  • 別名:卞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萊西
  • 出生日期:1947年
  • 職業:畫家,詩人,教育家
  • 畢業院校:山東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國畫創作,詩詞創作,藝術教育
  • 代表作品:國畫山水
人物簡介,人物成就,藝術履歷,藝術風格,人物評價,其一,其二,代表作品,

人物簡介

葛玉芳,號卞石,1947年生於山東萊西。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供職於中國藝術創作院(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教育研究會會員、中國繪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山大藝術學院山水畫系兼職教授。精山水兼善花鳥,尤工指墨。

人物成就

作品出版發表於《藝術大觀》、《東方美術》、《中國教育》、《美術報》、《新水墨》、《中國書畫藝術研究》、《收藏鑑賞》等專業刊物。
出版畫集《葛玉芳畫集》、《葛玉芳畫選》、《當代中國名家研究叢書——葛玉芳》、《中國畫典——葛玉芳特輯》、《中國指墨山水畫技法——葛玉芳》。

藝術履歷

1965年師從著名畫家張伏山先生研習山水畫;
1969年參軍從事部隊美術工作;
1979年考入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學習;
1984年在故鄉萊西舉辦個人畫展;
1985年參加山東美協山水聯展,
同年加入山東美協,
同年拜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家崔子范先生門下研習花鳥畫,
同年進京參加六縣一市山水畫聯展;
1987年在青島舉辦個展;
1990年參加崔子范青島師生聯展;
1994年在山東美術館舉辦個展;
1999年入選中美協舉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50年全國書畫大展”;
2002年入選中美協舉辦的“迎奧運全國書畫大展”;
2004年參加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書畫展獲特等獎,
同年《沂蒙頌》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山東預選作品展》,
同年赴韓國舉辦書畫聯展(多幅作品被收藏);
2009年《憶長征》入選2009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1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同年參加2011“山河杯”迎國慶中國文化名家書畫作品捐贈慈善交流大會;
2012年在浙江紹興美術館舉辦個展在當地深受業界人士收藏。

藝術風格

葛玉芳主攻山水、兼攻花鳥、擅長指畫。對繪畫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愛,多年筆耕不輟的學習加上張伏山崔子范等名師指導,使其繪畫博眾之長又風格獨特。其畫運筆細膩,畫風蓬勃大氣,令人觀之耳目一新。

人物評價

其一

崔子范曾評價葛玉芳“畫如其人”,他認為葛玉芳秉賦敦厚聰穎,性情質樸文雅,藝術風格獨特,山水花鳥間均充溢著文人畫的濃重意味,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和奔放的時代氣息。

其二

擷草木之精華 狀大塊之文章
——讀芝雲軒主葛玉芳先生畫記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但人卻可以言,不僅可以言,還可以圖之於畫幅,供人把玩、品味,乃至浩然而興嘆之。天地自然造化了秀美山川、蔥蘢草木、鳥獸蟲魚,還創造了人這等精靈,來發現它們的美麗與幽玄,並互為顯發、相映成輝。清代著名畫家沈宗騫在《芥州學畫編》中說:“人有是心,為天地間最靈之物,……要知在天地以靈氣生物,在人以靈氣而成畫,是以生物無窮盡,而畫之出於人亦無窮盡。惟皆出於靈氣,故得神其變化也。”靈氣正是人與天地萬物共通之處,天地以靈氣生長萬物,人也就可以以靈氣入詩、入畫,而發天地自然之妙趣與幽微,並展現給世人。葛玉芳先生就是這樣一位獨具慧眼與巧手的畫家和詩人,他用自己的畫筆擷取草木之精華,狀寫大塊山河之文章,品之味之,令人欣喜、令人讚嘆。
葛先生是山東萊西人,生於1947年,筆名卞石,號芝雲軒主,是中國著名的山水與花鳥畫畫家。初窺先生的作品是在一個朋友家中,那是一件甲午年所作橫幅牡丹,名曰《富貴長春圖》,但見滿紙墨氣噴薄而出,花非花、石非石,卻又比花更似花,比石更像石,其中的意趣令人難以描述。東坡居士曾言:“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愚亦一向以為,畫道之妙在乎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滯於物象,難見其靈氣;太不似則又無可捉摸,不知其所以;唯在似是而非之間,方顯遷想妙得之靈機、天地造化之生氣。先生的這幅牡丹圖,可謂深得其中之味,令人難以言表,唯有嘖嘖興嘆,陶醉在滿紙的墨氣氤氳之中。又見《丹竹梅石圖》一幅(辛卯歲),畫中以枯墨勾皴出一塊奇石,有虬曲老梅自下盤卷而上,頗有臥龍之勢,乃以潤筆掃乾出枝、點墨而成梅香;奇石之下,赫然滋生幾枝丹竹,秀雅小巧,甚為可愛。詩云:“艷寒宜雨露,香冷隔塵埃。被雪抒廣袖,悄然報春來。”整個畫面,在拙樸中透露出一股勃勃的英氣,斯乃先生高格之謂歟?
愚以為,花鳥蟲魚非但人類賞玩、品鑑之對象,也是我們的夥伴,同為天地造化之所生,故生氣相投、性靈相合,實則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故觀草木鳥蟲之屬,乃知天地造化之功,亦可體察萬物一如之妙。故孟子有言:“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亦云:“明道不除窗前草,欲觀其意思與自家一般。又養小魚,欲觀其自得意,皆是於活處看。故曰:‘觀我生,觀其生’又曰:‘復其見天地之心。’學者能如是觀理,胸襟不患不開闊,氣象不患不和平。”葛先生便有這樣一種胸懷天地、通達物情的胸襟與氣度。嘗見其《春夏秋冬》四條屏三種,雖同作於壬辰年,但氣象卻各不相同,著色牡丹與荷花嬌嗔艷麗,宛若美人之態;素筆水墨蘭竹秀拔飄逸,則盡顯君子之概;最喜其中的潑墨梅荷,酣暢淋漓、墨下如雨,溢漾紙端化作無限生機,非梅而梅、非荷而荷,儘是一派胸中意氣,頗有青藤之風。
先生精通山水,其大塊文章氣勢磅礴、恢宏大度,觀之醒人耳目,審之撼人心神,在開闊胸襟的同時,還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暢快。至於小景,則秀雅可愛,時有可圈可點之筆。要在不論景象大小,皆有一股生生之氣流蕩其間,正如清人布顏圖《畫學心法問答》所云:“夫大塊負載萬物山川草木,動盪於其間者,亦一息相吹也,焉有山而無氣者乎?”正是這氤氳之氣,讓葛先生的山水,充滿了生機與靈性。
《紫氣東來》繪於丁亥歲,是先生的代表性山水畫作之一。放眼望去,一排陡峭的峰崖迎面撲來,氣勢逼人,叫人為之一震,不禁悚然。峰崖後,雲煙霧靄之中,層層山巒向縱深處延展而去,悠遠而深邃。峰崖上,兩虹飛瀑如蛟龍般急泄而下,在山前的一塊低矮丘陵間奔流而過,丘坡上層林盡染,一派深秋的大好景象。畫面右側兩峰之間陡現一個缺口,鎖住一處咽喉要道,蹊徑上雲氣隱顯,深不可測。仿佛兩千多年前的至聖老君,正騎著一頭青牛,從東方的大路上款款而來,他頭頂上的那團霞光,給層層的山峰染上了緋紅。紫氣東來,恰好預示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也寄託著先生對華夏大地的一片深情。即便拋開繪畫藝術本身,單就畫中的地貌而言,《紫氣東來》所繪也是一方藏風聚氣的好風水,先生真是慧眼識珠。如果說《紫氣東來》傳統意味濃厚,那么《沂蒙頌》(辛卯歲)則更具現代氣息,它毫不避諱地將當代水利大壩、鐵索鋼橋、高樓大廈圖之畫端,卻又與傳統水墨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大氣中不失骨鯁之態。先生作於丁亥、辛卯、壬辰年的幾幅瑞雪圖,也常常以大塊山川為背景,在茫茫雪域中點綴幾叢梅紅,好像在告訴我們,冬去春來,希望就在眼前。由是可知先生豁達與樂觀的人生態度,給人以心靈的啟發和鼓舞。
再觀先生的小景,如《早春》(辛卯歲),迎面就是一林盛開的杏花,花間遊人攢動,熱鬧非凡,仿佛還可以聽到蜜蜂的嗡嗡聲。由是我們不禁沉浸其中、不知所之,因為經歷了一個冬天的蟄伏,無論花鳥蟲魚還是人自己,都會在早春時節擁有一種莫名的衝動,那是生命與天地造化的共鳴,也是藝術家的心有靈犀。葛先生敏銳地抓住了這種感覺,並把它巧妙地展現出來,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而觀《桐陰書聲》(壬辰歲),仿若自有朗朗的童音傳來,孩子的讀書聲,是最讓人心醉的一種聲音,因為那是父母的希望,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希望,更牽繫著葛先生對教育的一片深情。葛先生不僅是藝術家,也是教育家,從事藝術教育工作幾十年,可謂桃李滿天下。
在先生的山水畫中,還有一種荒寒孤高的氣象,特別值得注意,如:《雪原》(癸巳歲)、《山重水複》(丙戌歲)、《一煙雲紫霞里,漁人泛舟垂釣忙》(乙酉歲)等。雪原圖是一副荒寒景象,山坡草木都籠罩在漫天的白雪之中,灰白色的畫面透出一股寒氣,讓人頓生孤高之感。而《山重水複》撲入眼帘的就是一座矗立的大山,坡下青松茂盛、流水潺潺,而遠處的高坡上卻岩石裸露、黃土朝天,給人的感覺是蕭瑟荒涼,高處不勝寒。再看漁人垂釣圖,在江邊茫茫無際的蘆葦盪中,一艘小船顯得孤苦無依,而漁人卻與寂寞為伴、自得其樂。這是一種高屋建瓴的精神境界,正如王國維所謂成大事業者所必經的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
葛先生年經時便志存高遠,遍臨石濤、傅抱石、錢松岩、陸儼少等大家的作品,又先後拜當代著名山水畫家張伏山和寫意花鳥畫大家崔子范為師,可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眼界自然高遠,加之自己的悟性與天分,當然不免會有“望盡天涯路”之感。於是先生苦心孤詣、臥薪嘗膽,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為提升畫藝,他曾七進嶗山、三登太行寫生,攀泰山、登華岳,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遊歷不止、揮毫不輟,真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自然收穫也便隨之而來,正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先生的作品早在上世紀末,就已經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新加坡、台灣等地友人,並有多幅作品被韓國博物館、法主寺和前總統金泳三收藏。他不斷參加全國書畫大展,並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好評如潮。
先生正值創作力之盛年,畫藝日臻純熟,我們當可以期待先生會有更多的佳作問世,以饗觀者,並滿足我們這些好事者的期盼。

代表作品

以下為畫家葛玉芳部分山水畫作品,請點擊放大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