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出租權

著作出租權

所謂著作出租權,根據《著作權法》第10條第7款的規定,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享有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以及錄音錄像製品的權利,但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必要標的的除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著作出租權
  • 依據法律:《著作權法》
  • 內容:著作權人有權出租其作品複製件等
  • 頒布日期:1990年9月7日
簡介,內容,權利限制,有關依據,內容,相關,其他信息,中國法規,發展,修訂,取得方式,租金支付,侵權救濟,衝突解決,

簡介

著作出租權是著作權人享有他人有償使用作品及其作品複製件的權利。著作權法沒有規定出租權,僅於該法的實施條例中規定出租是發行的方式之一。著作出租權作為一項獨立的權利而存在,有其獨立的主體、客體及內容,屬於著作財產權的範疇。首先,作品複製件是作品與載體的雙重結合,作為作品表現形式的載體,絕不是作品的本身。其次,出租者出租作品複製件,其實質是出租作品。再次,作品複製件購買者是無權對作品進行出租的。

內容

中國《台灣著作權法》第29條規定:“著作人專有出租其著作之權利。”《英國著作權法》第24 條亦規定:“未經著作權所有權許可出售或出租,或提議或公示欲出售或出租也構成侵權”。法國《關於著作權和表演者、音像製作者和視聽傳播企業的權利的法律》中第26條、27條也有類似規定。因此, 著作出租權之內容可概括如下:
(1)著作權人有權出租或許可他人出租其作品;
(2)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人若要出租其作品,必須徵得著作權人許可;
(3)著作權人有權從出租其著作的人那裡獲取一定比例的酬金, 該報酬通稱為租金,在台灣則稱之為出租權利金,租金的收取往往是通過版稅徵收協會來實現的。這主要是因為單個的著作權人勢單力孤,面對猖獗的非法出租行為軟弱無力,不得不藉助集體力量以限制單個分散的出租行為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本文在出租權集體管理部分對此進行進一步論述。

權利限制

我國著作權法對著作出租權給予限制,對此可分為兩種情形來考慮。一是就圖書而言,因租書業遍及我國的大街小巷,倘規定租書都須取得著作權人許可,則勢必造成手續繁瑣的後果,在實踐中亦不現實。況且,對圖書控制過嚴也會阻礙文化之傳播。作為著作權人,他們所著重的主要是經濟利益。因此,我們可以借鑑英國著作權法的規定,對此規定法定許可制度,即他人出租圖書不必徵得著作權人同意,但應向其支付租金。二是對音像製品、軟體而言,因我國軟體、音像製品出租業規模接近或超過其銷售業,若不對其出租予以控制,勢必危及其銷售,進而造成音像製作人、軟體開發人及發行商在利潤上的重大損失,故法律應規定,音像製品、軟體出租應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租金,以確保著作權人的控制效力。

有關依據

著作出租權的主體為著作權人,既包括作者也包括依法取得著作出租權的人,如作者的繼承人、契約轉讓取得出租權的人。
我國的著作權法我國的著作權法
著作出租權系著作財產權之一種,其客體為作品而非作品的載體,並且根據著作權法第10條第7款、第41條的規定,僅局限於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及錄音錄像作品。關於出租權的客體,有人認為是作品的載體,作品之載體乃用以固定和傳播作品的物體如圖書和光碟等,其為所有權之客體。

內容

著作權的內容,根據著作權法第10條第7款、第41條、第46條和第52條的規定,可概括如下:
1.著作權人有權出租其作品複製件。
2.著作權人有權許可他人出租其作品複製件,非經著作權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出租其作品複製件,法律另有規定除外。
3.著作權人有權從出租其複製件人那獲得一定報酬。

相關

出租者作為作品複製件的合法購買者,按照傳統物權法理論的原理,其有權使用並出租該複製件並收取一定報酬,他人無權干涉。著作出租權似乎是對物權進行了限制,是法律的強制規定所造成。其實不然,在現有民法理論中,便能為立法提供堅實的法理後盾,賦予著作權人出租權是有深厚的理論基礎的。
之所以賦予著作權人以出租權,是由於作品複製件是作品和載體的雙重結合,出租者出租作品複製件,實質上是在出租依附於載體上的作品。作品享有人即著作權人因此而享有禁止他人出租其作品複製件的權利。
第一首先,作品複製件是作品與介質的雙重結合,作為作品表現形式的介質,絕不是作品的本身,作品複製件本身並不僅僅是單一的有體物,同時也是作品的介質,它雖不是作品本身,但包含著作品,並且作品與載體不可分離。一方面作品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在空間上是無形的,不可觸摸、不可耳聞目睹,其本身無法被感知,只有附著於一定載體,才能被感知。沒有載體的作品是無法客觀存在於世的,無從談起作品的存在。另一方面,載體亦離不開作品,離開了作品,單一的載體並不能構成作品複製件,就只剩普通的稿紙、塑膠品等物體。

其他信息

其次,出租者出租作品複製件,其實質是出租作品。作品複製件是作品和載體的雙重結合,當出租者將作品複製件出租時,並非單一的將載體出租,而將作品一同出租了。並且出租人和承租人都是以租賃作品為合意,出租人以載體上附有作品為前提,出租作品複製件,承租人以欣賞作品之目的,承租該作品複製件。
再次,作品複製件購買者是無權對作品進行出租的。一般而言,出租權並不受權利耗盡原則制約。換言之,經著作權人同意售出以後,著作權人仍對這些複製件享有出租權。對於購買者而言,其合法購買作品複製件,依法享有對載體的所有權,並取得了對作品欣賞的權利,但並未因為購買作品複製件這個行為而取得對作品的著作權,在未經作者許可的情況下,其無權對作品進行任何處分,包括對作品進行出租。
因此,作品複製件購買者是無權對作品複製件進行出租的,著作權人有權禁止他人出租其作品複製件。

中國法規

在1990年9月7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並沒有規定著作出租權。但是,1992年發布的《實施著作權國際條約的規定》第14條規定:“外國作品的著作權人在授權他人發行其作品的複製件後,可以授權或者禁止出租其作品的複製品。”根據這一規定,外國著作權人在中國享有出租權,其保護標準高於中國著作權人,造成了中國公民與外國公民待遇的不平等。

發展

中國在制定國內著作權法的同時,於1996年12月20日加入了《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著作權條約》 ,其第7條規定:“出租權(1)(Ⅰ)電腦程式、(Ⅱ)電影作品、和(Ⅲ)按締約各方國內法的規定,以錄音製品體現的作品的作者,應享有授權將其作品的原件或複製品向公眾進行商業性出租的專有權。(2)本條第(1)款不得適用於:(Ⅰ)程式本身並非出租主要對象的電腦程式;和(Ⅱ)電影作品,除非此種商業性出租已導致對此種作品的廣泛複製,從而嚴重地損害了複製專有權。(3)儘管有本條第(1)款的規定,任何締約方如在1994年4月15日已有且現仍實行作者出租其以錄音製品體現的作品的複製品獲得公平報酬的制度,只要以錄音製品體現的作品的商業性出租沒有引起對作者複製專有權的嚴重損害,即可保留這一制度。”中國又於2001年10月21日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關貿總協定第11條規定了對電腦程式和電影的出租權:“至少在電腦程式及電影作品方面,一成員應給予作者極其合法繼承人許可或禁止,向公眾商業出租其享有著作權之作品原件或複製品的權利。一成員對電影作品可不承擔此義務,除非這種出租已導致該作品被廣泛複製,從而實質性地損害了該成員給予作者及其合法繼承人的複製專有權。對電腦程式,如該程式本身並不是出租的必要客體時,此義務不適用於電腦程式的出租。”

修訂

為了適應國際義務的需要,同時也為了消除外國人在中國的超國民待遇,中國於2001年10月27日修訂的著作權法中,規定了著作出租權。其第10條第1款第7項規定:“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第41條規定:“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享有許可他人複製、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並獲得報酬的權利;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製品首次製作完成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第46條規定:“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八)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第52條規定:“複製品的出版者、製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製作有合法授權的,複製品的發行者或者電影作品或者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複製品的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行、出租的複製品有合法來源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取得方式

著作出租權作為著作財產權之一種,著作權人可以通過創作作品的方式取得,通過創作作品取得出租權是最基本的方式。除此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10條第2款、第3款的規定:“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本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另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3條第1款第6項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根據這兩條規定,著作出租權亦可以通過契約轉讓以及繼承的方式取得。

租金支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10條第1款第7項的規定,著作權人可有償出租其作品,但對於如何支付租金的問題,並沒有作明文規定。根據著作權法第8條第1款的規定:“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可以授權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被授權後,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為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主張權利,並可以作為當事人進行涉及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訴訟、仲裁活動。”著作權人可以委託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徵收租金。因為即使在法律賦予著作權人出租權的前提下,著作權人也很難控制和行使此項權利,著作權人很難知道其作品在何地何時被何人出租了。通過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徵收租金,一方面可以聯合集體的力量來制約出租者,租金收取較有保障,另一方面,可以明確著作權人的租金收入,有效的防止著作權人偷稅漏稅,保障國家稅收。正因如此,此方式為多數國家所取,中國亦可采此方式。

侵權救濟

對於侵害出租權的責任形式,中國著作權法第46條規定:“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該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和賠禮道歉與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八)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和計算機軟體與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該法另有規定的除外。”而在第47條所規定的應當承擔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的8種侵權行為中,並沒有將侵害出租權列為其中。根據這兩條規定,侵害出租權無論情節如何惡劣只需承擔民事責任。而中國《台灣著作權法》第92條規定:“擅自以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展示、改作、出租或其他方式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並處新台幣十五萬元以下罰金。”由此可知,中國台灣對侵害著作出租權行為的處罰相當嚴厲。此外,美國、德國等國家也對侵害著作出租權行為規定了民事、刑事制裁。相比之下,中國對侵害出租權行為的制裁較輕,難以遏制日益泛濫的非法出租行為,使得某些非法出租者恣意侵害著作權人之出租權,嚴重損害了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
對於出租者承擔侵權責任是否以營利目的為要件,中國著作權法並沒有規定,為本次修改著作權法之不足。TRIPS協定所限制的出租行為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的對有關作品的商業性出租,如出租人並非進行以營利為目的,則不能認定侵害了出租權。對此,《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著作權條約》和《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特彆強調了商業性出租這一侵權要件。美國著作權法第109條(b)也規定,對於非營利之圖書館以及教育機構之非商業利益之出租、出借錄音作品或其他類似行為不適用出租權;非營利之圖書館出租電腦程式也不構成侵權。

衝突解決

按照傳統物權法理論,當消費者合法購買作品複製件後,便繼受取得了對作品複製件的物權,物權人有權對作品複製件進行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同時可以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行使其中一項或數項權能,例如將作品複製件出租從而獲得收益。並且,物權作為絕對權之一種,可以對抗不特定任何人,包括著作權人。因此,當物權人行使物權如出租作品複製件時,無需著作權人配合或同意便能實現,不受任何限制。而按照著作權法理論,著作權亦絕對權之一種,著作權人對作品享有獨占性,在法律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其有權排除任何人對其作品進行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包括排除他人將其作品進行出租。由此,作為絕對權的物權和著作權,便發生了法律衝突。
立法者為了解決這一法律衝突,以利益均衡為原則,在設定出租權這一新型權能時,為它規定了限制,從而兼顧了物權人和著作權人的利益。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適用範圍的限制。從世界各國或各地區的法律規定來看,出租權客體主要限於音像製品和計算機軟體,而未延及所有的作品類型。如中國台灣地區著作權法第60條規定:“合法著作重製物之所有人,得出租該重製物。但錄音及電腦程式著作之重製物,不適用之。”又如對電腦程式而言,TRIPS協定、WCT和美國著作權法都規定,不以程式為主要出租對象的出租屬出租權的例外,無需著作權人許可。另外,美國著作權法還規定,用於固定用途的計算機上的程式(如系統運行程式)的出租,無需著作權人許可。二是法定許可使用的限制。如英國著作權法第66條規定:“國務大臣可以命令的形式規定,在命令所指定的情況下,只要支付合理的版稅或商定的或在違約的情況下由著作權仲裁庭裁定的其他費用,向公眾出租錄音、影片或電腦程式之複製品應被視為著作權所有人許可實施之行為。”換言之,出租人可依國務大臣的命令出租作品而不必取得著作權人授權,但應向其支付合理的報酬。中國現行著作權法只對出租權適用範圍做了限制,而在著作權法第22條、第23條的規定中,對出租權的法定許可使用制度並沒有規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