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菾菜

葉菾菜

葉菾菜又名君達菜、牛皮菜、厚皮菜、是藜科甜菜屬以嫩葉供食用栽培種的一個變種,為2年生蔬菜。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從阿拉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葉菾菜是藜科(Chenopodiaceae)甜菜屬中以嫩葉作菜用的栽培種,二年生草本植物。學名Beta vulgaris L.var.cicla Koch.,別名菾菜(《別錄》),甜菜(《日華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豬牳菜(《廣州植物志》),莙薘菜,光菜(《中國蔬菜栽培學》)。染色體數2n=2x=18。主根為肉質塊根,含糖質,可製糖。煮食、涼拌或炒食,也可作飼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葉菾菜
  • 拉丁學名:Beta vulgaris L.var.cicla Koch.
  • 別稱:菾菜
  • :藜科
  • :甜菜屬
  • 原產地:歐洲地中海沿岸
植物介紹,栽培歷史和文化,栽培文化,植物特徵,栽培技術,營養與食用,藥用價值,主要化學成分,繁育,藥用機理,小藥方,

植物介紹

葉菾菜是藜科(Chenopodiaceae)甜菜屬中以嫩葉作菜用的栽培種,二年生草本植物。學名Beta vulgaris L.var.cicla Koch.,別名菾菜(《別錄》),甜菜(《日華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豬牳菜(《廣州植物志》),莙薘菜,光菜(《中國蔬菜栽培學》)。染色體數2n=2x=18。主根為肉質塊根,含糖質,可製糖。煮食、涼拌或炒食,也可作飼料。
依葉柄顏色不同分為白梗、青梗和紅梗三類。葉菾菜適應性強,根系發達,莖短縮,葉片卵圓形或長卵形,葉面皺縮或平坦。喜冷涼濕潤。在中國長江下游幼苗能露地越冬,有時地上部分雖受凍,次年仍能萌發新葉。耐高溫,有些品種四季可栽。耐肥、耐鹼。在華中地區秋季8月上旬至10月播種,早播的當年可收;遲播的翌年春季採收。或於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夏季收穫。華北春季終霜前後播種;秋季可於初霜前2個多月播種。東北、西北等高寒地帶一年一季。以幼苗供食者直播;分期剝葉採收者育苗移栽。聚花果為播種材料,果皮厚,吸水慢,播前宜浸種,播後應覆蓋保溫,有利發芽。以幼苗供食者,播後30-40天採收。以成株剝葉採收者,定植後40-60天開始收葉,每次剝3-4片大葉。宜勤收、輕采。施足基肥,剝葉後增加追肥,促進新葉的形成與生長。一般分期剝葉採收的比採收幼苗的產量高。留種多採用秋播,種株在3月後停止剝葉,並減少追肥,避免徒長,5月抽薹開花,6月果實成熟。

栽培歷史和文化

葉菾菜原產歐洲地中海沿岸。葉菾菜由野生種(Betacicla和Beta maritima L.)經人工選擇演變而成。公元前4世紀希臘已有栽培紅葉、淡綠和深綠葉葉菾菜的記載。公元5世紀從阿拉伯引入中國。中國普遍栽培。

栽培文化

《本草綱目》稱“菾菜,正二月下種,宿根亦自生。”疑取其開春雷之際下種;或指其甜味,而取“舔”為義。

植物特徵

其白梗、綠梗的普通品種已經種植多年,而且全國栽培普遍,作為葉菜類食用。幾年從英國、德國引進紅梗綠葉的新品種,在北京的特菜基地小面積種植,供應首都的賓館、飯店和作節假日的禮品菜,葉片翠綠色,質地柔軟滑嫩,葉柄鮮紅色,質地脆嫩,深受各階層人士的喜愛。因整體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紅梗綠葉艷麗無比、可作為盆栽蔬菜種植出售,還可種在菜田周圍及路邊美化環境。葉菾菜可播種後一次性採收嫩株,也可多次剝葉採收,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特菜。
多又奇種子網培育的葉用紅菾菜,植株生長強健,株高40厘米左右,葉片、葉柄為紫紅色或鮮紅色。以葉柄,葉片為食用部分,具有纖維少,味道好,色澤美觀的特點,還具有良好觀賞價值。 本產品栽培適宜性強,病蟲害少,但對肥水要求較高。不同的土壤肥料和溫度條件對葉片顏色的變化會有影響。栽培上,定植後50-60天可採收,可多次採收外葉,持續時間可達兩個月以上。

栽培技術

葉菾菜栽培季節分為春、秋兩季,而以秋季越冬栽培為主。在符合無公害疏菜生產條件的基地,宜選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在長沙地區8月上旬至10月均可播種,早播的當年可以採收,遲播的以春秋採收為主。春播時,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以採收幼苗為主。此外,還要選擇抗旱、耐熱、生長迅速的品種,並覆蓋遮陽網。夏季也可以播種,如成都的洋菠菜於6月播種,8~9月可以採收。
除以幼苗供食用的直播者外,葉菾菜都是撒播育苗後移栽。菜的種子是植物學上的果實,皮厚不易吸水發芽,播前宜浸種24小時,播後覆土,炎夏還需用遮陽網或稻草覆蓋保濕,才能發芽。育苗每666.7平方米需種子3~3.5千克,約可栽植0.67公頃。早播者播後的30天左右定植,定植株行距26~33厘米。
以幼苗供食者,定植後30~40天採收;採用撒播直播的,在苗高6~8厘米時間苗,苗高20厘米左右定苗,待植株長出5~6片時,一次收穫嫩株供食用。剝(擗)葉者,定植後40~60天,植株有6~8片葉時開始剝葉採收。早定植的冬前可採收3次左右。春季每10天左右剝葉一次。一般每次剝葉3~4片,留3~4片大葉,采後施以較濃厚的糞肥。勤采輕采和施足追肥,不斷促進新葉的生長是豐產的關鍵。採收到中後期,應於采中中耕、除草、培土,促進發生新根,避免倒伏。除幼株有時有蚜蟲和潛葉蠅危害外,很少有其他病蟲危害。

營養與食用

葉菾菜每100克葉片含還原糖0.95克,粗蛋白1.38克,纖維素2.87克,脂肪0.1克,胡蘿蔔素2.14毫克,維生素C45毫克,維生素B10.05毫克,維生素B20.11毫克,鉀164毫克,鈣75.5毫克,鎂63.1毫克,磷33.6毫克,鐵1.03毫克,鋅0.24毫克,錳0.15毫克,鍶0.58毫克,硒0.2微克。
可煮食,涼拌或炒食,如清炒葉菾菜、葉菾菜燒豆腐、肉炒牛皮菜。民間認為葉菾菜煸炒後與粳米粥共煮,能解熱、健脾胃、增強體質。廣東韶關有一道 "莙薘菜包",是用白蘿小時、鮮冬筍、韭菜等切粒加水發蝦米、香菇、瘦肉粒共炒後,勾芡,然後用葉菾菜葉片包裹後油鍋煎之,煎時要把葉柄放於鍋上。此菜風味獨特,吃後回味無窮。

藥用價值

葉菾菜味甘,性涼。歸肺、經。本品內外俱用,熟食為佳。功用主治:清熱解毒,行瘀止血。治麻疹透發不快,熱毒下痢,閉經淋濁,癰腫傷折。《隨息居飲食譜》:"清火祛風,殺蟲解毒,滌垢濁,稀痘瘡,止帶調經,通淋治痢,婦人小兒尤宜食之 。

主要化學成分

葉菾菜含二羥基苯丙氨酸(dihydoxyphenylalamine)、酪氨酸(tyrosine)、甜菜黃嘌呤Ⅰ和Ⅱ(vulgaxanthinⅠ、Ⅱ)、胍(guanidin)、雜黃嘌呤(hetroxanthin)、柚苷(naringenin)、山柰醇(kaempferol)、二氫山柰醇(dihydrokaempferol)、木犀草黃素(luteolin)、岩白菜內酯(bergenin)、脫氧牡荊素(deoxyvitexin)及3-羥基酥拉明(3-hydroxythramine)、甜菜黃素(betaxanthin)。尚含有齊墩果酸、甜菜鹼、膽鹼及阿魏酸等。

繁育

多又奇種子育種專家在晚秋播種的葉菾菜植株中,選擇符合原品種特徵特性的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作為種株。在原田內加強田間管理或移栽於留種田內,株行距30厘米X30厘米。增施磷、鉀肥,以增強抗逆性。5月上中旬抽薹,插竹竿用繩綁牢,防止大風吹斷莖枝;7月份葉菾菜種子成熟,採收後及時曬乾,揚淨後貯藏。葉甜菜種子產量75-100千克/畝。

藥用機理

l。散風清熱用於發熱,頭風頭痛,或小兒痘疹初起,用君達菜100克,炒熟調味食用。
2。行瘀解毒用於月經不調及血腫,君達菜100克,煎湯服;熱毒瘡癰,君達菜100克,搗爛
3。清熱止血用於血熱吐血,用紅牛皮菜300克,白及50克,燉豬肉,分次食用。

小藥方

1 、治成人及小孩出麻疹應期不透:紅牛皮菜、芫荽子、櫻桃核各3錢,煎水服。(《四川中藥志》)
2 、治吐血:紅牛皮菜、白芨,燉豬條口肉服。(《四川中藥志》)
3 、治痔下血:莙薘子、芸薹子、荊芥子、芫荽子、萵苣子、蔓菁子、蘿蔔子、蔥子等分。以大鯽魚一個,去鱗腸,裝藥在內,縫合,入銀石器內,上下用火煉熱,放冷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日二服。(《綱目》)
【宜忌】脾虛泄瀉者忌服。
《本草求真》:"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與滑腸人服之,則有泄瀉之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