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纖維

葉纖維

葉纖維是從草本單子葉植物葉上獲得的維管束纖維。葉纖維種類很多,在經濟上形成穩定的工業生產資源的主要有龍舌蘭麻類(劍麻)和蕉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纖維
  • 外文名:leaf fibre
  • 代表植物:蕉麻
  • 主要產地:巴西、坦尚尼亞、安哥拉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纖維製取,主要價值,蕉麻,簡介,特點,葉纖維紡,

形態特徵

劍麻 龍舌蘭麻類。有20個屬,約600個種。其中以龍舌蘭屬經濟價值較高。龍舌蘭屬共約300種,以普通劍麻、劍麻新變種、龍舌蘭雜種 11648號、灰劍麻、墨西哥麻、馬蓋麻、番麻、假鳳梨麻、抽拉和暗綠劍麻等較多。由於龍舌蘭麻屬的葉片外形似劍,在中國習慣上統稱為劍麻

分布範圍

劍麻是熱帶作物,主要產地有:巴西、坦尚尼亞、安哥拉、肯亞、莫三比克、哥倫比亞、海地等國。原產於墨西哥。由於劍麻是從墨西哥西沙爾港首次出口的,故又稱西沙爾麻。墨西哥自古就利用麻纖維作為編織原料。1979年世界劍麻總產量約為43萬噸。中國於1901年首次引進馬蓋麻,種植劍麻的地區主要是華南各省,以廣東為主,其次是廣西和福建。80年代初的年產量在1.5萬噸左右。中國種植劍麻以1963~1964年從東非引進的龍舌蘭雜種11648號品種為最多,其次是普通劍麻、馬蓋麻和番麻。

纖維製取

劍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種植後2年左右,葉片長達80~100厘米,生葉80~100片時便可開割。葉片收割後須及時刮麻取得纖維,採用半機械或機械化加工。劍麻纖維製取的工藝流程一般是:鮮葉片→刮麻→捶洗→(或沖洗)→壓水→烘乾(或曬乾)→揀選分級→打包→成品。劍麻纖維一般只占鮮葉片重的3.5~6%,其餘的是葉肉、麻渣和漿汁,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醣類、脂肪皂素等。
劍麻纖維種類
劍麻纖維有兩種,一種位於葉片邊緣,具有增強葉片作用,稱強化纖維束;另一種位於葉片中部,形成一條帶,稱帶狀纖維束。構成纖維束的細胞縱面呈梳狀,梢部鈍厚,呈尖形或叉形,其橫切面呈多角形,中空,胞壁厚,胞腔小而呈圓或卵圓形。纖維細胞粘連,排列緊密,細胞長約1.5~4毫米,寬約20~30微米。一般每一個強化纖維束截面由 100多個纖維細胞組成。帶狀纖維束的纖維細胞數目較少,一個成熟的麻葉片約含1000~1200個纖維束。劍麻纖維主要組成物質為纖維素65.8%,其他有半纖維素約12%,木質素約9.9%,果膠約0.8%,水溶物約12%,脂肪和蠟質約0.3%。劍麻纖維耐鹼不耐酸,遇酸易被水解而強度降低,在10%的鹼液中纖維不受損壞。

主要價值

劍麻纖維潔白而富有光澤,纖維長,強度高,在水濕情況下強度更高(約增強10~15%),伸長性小,耐磨,耐海水浸泡,耐鹽鹼,耐低溫和抗腐蝕,在0.5%鹽水中浸漬50日強度尚為原強度的81%。一般在標準大氣中的含水率約10%。劍麻可制艦艇和漁船的繩纜、繩網、帆布、防水布、鋼索繩芯、傳送帶、防護網等,可編織麻袋、地毯,製做漆帚、馬具等,並可與塑膠壓制硬板作為建築材料。但近年來由於合成纖維大量套用,有逐漸被替代的趨勢。

蕉麻

簡介

蕉麻 與香蕉同科,是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形似香蕉,但略瘦小,葉略小而狹,果也略小。原產於菲律賓群島,又稱菲律賓麻草,因主要集散地是馬尼拉,又名馬尼拉麻。目前的主要生產國仍為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僅有少量種植。

特點

蕉麻纖維粗硬,非常堅韌,強度達127公斤力/克,為硬質纖維麻類中強度最大者,斷裂伸長率約2~4%,纖維呈乳黃色或淡黃白色,有光澤,比重1.45,麻束長度達150~250厘米。單細胞由膠質聚合成束狀。蕉麻纖維約含纖維素63.2%,半纖維素約19.6%,木質素約5.1%,果膠0.5%,水溶物1.4%,脂蠟質0.2%,含水率10%。細胞中腔較大,胞壁較厚,橫斷面呈多角形,與劍麻細胞形狀類似,單細胞長約3~12毫米,寬約16~32微米。纖維耐水性很強,強度高,適宜製作船舶繩索、礦用繩纜,還可編織帽子、包裝用布等。由於合成纖維大量套用,也有逐漸被取代的趨勢。

葉纖維紡

葉纖維紡把葉纖維或硬質植物纖維紡製成繩索的麻紡工藝過程,產品可供航海、水產、工業、林業、國防等部門作栓系、傳動、綑紮、拖曳之用。葉纖維紡紗制繩有原料選配、分把、梳理、並條、紡紗和合股、制繩等工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