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長安

《落第長安》是唐代詩人常建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首句回答旁人將有的關於為何不回家的疑問;二、三兩句寫詩人落第後的心理活動,詩人唯恐碰上故里鶯花爛漫的春光,造成再試不第的尷尬局面,故爾主動迴避;結句寫詩人決心客居求靜、閉門苦讀。全詩形象地記述了一個落第舉子羈留帝京的心情,立意獨特,詩情高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落第長安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常建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落第長安
家園好在尚留秦1,恥作明時失路人2
恐逢故里鶯花笑3,且向長安度一春4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好在:依舊。尚:常用在複句的上一分句中表示讓步,以便引起下文,在此是“仍”、“還”的意思。秦:這裡代指長安。
2.恥:此處是意動用法,“以…為恥”的意思。明時:指政治清明之時。失路:指落第不得志,仕途不得意之人。
3.笑:嘲笑。一說為花開的意思。
4.且:姑且,暫且。

白話譯文

家園美好我還要留在長安,恥於聖明時代仍是仕途不得意之人。
回鄉擔心遭遇到鶯與花的嘲笑,那就暫且在長安度過一個春天。

創作背景

唐代的科舉考試科目中,進士科最受社會重視,也最難考,一百人中只取一二名,所以當時人把考中進士比作“登龍門”。《唐詩紀事》說:“開元中,進士唱尚書省,落第者至省門散去。”常建是開元十五年(727年)的進士,這首詩是常建記載進士及第前的一次考試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隋唐以後,科舉考試成了大多數封建士子的唯一仕進之路。由於進士科的地位重要,中不中進士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詩人杜甫由於屢試不第,所以終生潦倒;章孝標落第後,有一首歸燕詩:“舊梁危巢泥已落,今年礙向社前飛。連雲大廈無棲處,更望誰家門戶飛。”反映了落第舉子淒涼徬徨的心態。然而常建的這首詩不同,整個情緒是高亢的,表達了詩人發憤雪恥的決心,反映了開元盛世那蓬勃向上的時代氣息。
詩題是落第長安,可是詩人卻從“家園”著筆寫起。第一句的意思是:我的家園依舊還在長安附近的秦地。這突兀其來的起句,分明是在回答別人的疑問,人們都知道,進士科競爭十分激烈,絕大多數應試者要被淘汰,那些天南地北、遠離家鄉的落第者中,肯定有一大部分舉子客居長安,以待明年再試的。杜甫為求功名就是困守長安十年的。但是對於家在秦地的常建來說,滯留長安顯得不合情理,可能會有外地的舉子向他發出了疑問:你大概遷徙到外地了吧。為什麼不回家呢?所以詩人起句就先回答這一個問題,接下來再作解釋。
二、三兩句寫落第後的心理活動。古人說“知恥近乎勇”。“恥”字表現了詩人承認失敗、不甘心失敗的巨大勇氣。第三句的“笑”有歧義,有人解為嘲笑,意謂“託言鶯花笑人”。但這樣的話,結句就純屬消極躲避了。其實鶯花笑是鶯啼花開的意思。初唐岑羲有“花笑鶯歌迎帝輦,雲披日霽俯皇川”的詩句。鶯花是春日裡可供賞玩的代表景物,與結句“春”呼應。古人說:“一年之計在於春”。詩人是說唯恐碰上故里鶯花爛漫的春光,因為它容易觸起往日的遊興而蹉跎歲月,進而會造成再試不第的尷尬局面,故爾主動迴避。這是由“恥”轉生的危機感、恐懼心。
在這兩重心理活動的基礎上,才有結句的決心:家在思恥而不返,“且在長安度一春”。可想而知,這一春是客居求靜、閉門苦讀的一春。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常建終於進士及第,如願以償。失敗是成功之母;結合常建生平理解這首詩,似乎可以領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

名家點評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周嘯天:唐代詩人常建的一首詩:“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過一春。”(《落第長安》)……寫的是一個落第的舉子羈留帝京的心情,具體情事交代得過於落實、真切,使詩情受到一些局限。(《唐詩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常建(708年—?),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不詳。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與王昌齡同榜。曾任盱眙尉。一生仕途失意,後隱居於鄂州武昌(今屬湖北)。其詩多為五言,常以山林、寺觀為題材,意境清迥,語言洗鍊自然,藝術上有獨特造詣。還有一些優秀的邊塞詩。有《常建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