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集鄉下這些年:中國底層社會治理的微觀敘事與個案研究

農村不能被粗暴地理解為空曠、荒蕪的鄉下,它是一個有靈性的生命有機體。這裡的土地、這裡的人群有著深刻的內涵和厚重的底蘊,因而始終是中國悠久歷史與豐富文化活生生的載體。沒有了農村,城市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如果地球的每一寸土地都被鋼筋混凝土所覆蓋,人類那就沒有希望了。

基本介紹

  • 書名:萬集鄉下這些年:中國底層社會治理的微觀敘事與個案研究
  • 作者:余治平
  • ISBN:978-7-5426-4861-7
  • 頁數:366頁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4-08
  • 價格:36.00元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農村不能被粗暴地理解為空曠、荒蕪的鄉下,它是一個有靈性的生命有機體。這裡的土地、這裡的人群有著深刻的內涵和厚重的底蘊,因而始終是中國悠久歷史與豐富文化活生生的載體。沒有了農村,城市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如果地球的每一寸土地都被鋼筋混凝土所覆蓋,人類那就沒有希望了。
本書聚焦於江蘇北部農村的一個小鎮、一個水鄉村落,透視底層現實,由點帶面,解剖內里,針砭時弊,直擊要害。作者指出,村莊留不住人的空心化現象,沒人肯種田、耕地既難保紅線又日益被污染,村小被撤併而直接破壞了農村的文化生態,風俗變走樣而導致禮教嚴重缺失,信訪不信法、一鬧就奏效而只能通過“維穩”來壓制許多原本合理的權利訴求,這些都凸顯出目前底層社會治理的硬傷與軟肋。與其埋怨、怪罪城市化的巨浪來襲而使中國農村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還不如深挖農村長期被忽略、被邊緣化在政策、體制、機制等層面的原委與誘因。一個社會,始終有屬於它自己的生態,我們必須尊重它。政府對於底層社會的治理及其秩序的建構,不能不作為,而必須頂一把、托一把,主動予以養護與經營,而不是放任自流,坐視其瓦解和塌陷。我們所想要的一定是一個有機的、生態的、活力的,而不是一個滿目蒼夷、禮崩樂壞的底層社會。
作者余治平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復旦大學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後。研究方向為儒家思想、康德哲學。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部 鄉無郎:從“不留人”到“留不住人”
一、水抱余莊
二、人丁興旺與“空心村”現象
三、從“晚稀少”到“獨生子女”
四、“計生”洪澤1984——基於口述敘事與檔案文獻的考察
五、自加壓力何其急
六、粗暴執行有沒有
七、獨生子女的問題與問題的獨生子女
八、人口集中:走向新農村綜合體與城鎮化
第二部 誰種田:穀賤傷農與糧食安全
一、院士吶喊:無糧則天下亂
二、難守的“18億畝耕地紅線”
三、受傷的耕地
四、誰來種地、誰還當農民?
五、“賤農”體制與身份歧視
六、“只有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
七、秸稈焚燒:消極結果與被動處理
八、土地經營權讓渡與非農化使用
第三部 村學滅:“撤點並校”與文化沙漠
一、消失了的“萬集中學”
二、辦不下去的村小
三、“一份滿意的答卷”
四、所引發的後續問題
五、原因驅動與操作過失
六、“教育公平”再次傾斜
七、農村文化生態出現危機
第四部 風俗變:禮教缺失與道德重建
一、新聞紀事:變了味的喪禮
二、萬集的鄉風流變
三、“文革”萬集的“移風易俗”
四、鄉規民約與美政美俗
五、口述萬集:貝懷澤的婚姻危機
六、懲罰不孝倆兄弟
七、口述萬集:余家治喪正鄉風
八、生日新過法:磕頭改抽獎
第五部 鬧出事:“信訪不信法”、“上訪撈好處”——由“集訪”、“非訪”作所折射出的底層社會治理問題
一、口述萬集:“信訪”奇葩嚴厚芳
二、拆遷矛盾何其多
三、拆遷戶鬧到北京
四、征地上訪
五、拖欠工資上訪
六、涉法涉訴上訪
七、其餘集訪種種
八、化解在基層
九、頂層設計缺失與基層幹部難處
附:完善民眾訴求機制,保障公民權利救濟——關於進一步深化信訪制度改革的研究報告
參考文獻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