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芪

萬芪

萬芪:教授武漢大學醫學部科研、研究生教育及國際交流副部長。

研究領域和興趣: 長期從事神經科學研究,在腦損傷保護和修復、神經遞質受體塑型在學習與記憶中的分子機制等研究方向上做出了一系列貢獻。在Nature, Nature Neuroscience 和 Nature Medicine 上發表論著,且有二篇論文引用頻次分別超過250次。 並應邀在Trends in Neuroscience雜誌發表綜述文章。近年來,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腦疾病(如腦卒中)、腦損傷保護和神經幹細胞再生等領域,在PNAS, Stem Cell, Aging Cell, Stroke, Annals of Surger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曾獲加拿大國家健康研究所及加拿大國家心臟和中風基金會研究員獎。研究工作多次受到美國和加拿大國家健康研究所,美國和加拿大國家心臟和中風基金會,加拿大國家巴金森病基金會及美國Christopher Reeve 脊髓創傷基金會的資助。應邀擔任雜誌編委,並為多種國際期刊及基金會評審論文和基金項目申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芪
  • 國籍:中國
  • 職業:醫生
  • 畢業院校: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理系
  • 臨床職稱:基礎醫學院生理學系教授
  • 專業:生理學
  • 學歷:博士
  • 執業地點:青島大學 
學習經歷
1984年和1990年獲得第三軍醫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1996年獲得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理系博士學位
1996年至2000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主要工作經歷與任職
1984年——1988年 第三軍醫大學外科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0年——2006年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生理系助理教授、西方研究所神經生物系科學家
2006年——2008年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西方研究所神經生物系資深科學家
2008年——2012年 美國內華達大學醫學院生理和細胞生物學系副教授 (tenure終身教職)
2013年至今 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理學系教授
2013年至今 武漢大學醫學部科研、研究生教育及國際交流副部長
目前主要科學研究領域和興趣
長期從事神經科學研究,在腦損傷保護和修復、神經遞質受體塑型在學習與記憶中的分子機制等研究方向上做出了一系列貢獻。在Nature, Nature Neuroscience 和 Nature Medicine 上發表論著,且有二篇論文引用頻次分別超過250次。 並應邀在Trends in Neuroscience雜誌發表綜述文章。近年來,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腦疾病(如腦卒中)、腦損傷保護和神經幹細胞再生等領域,在PNAS, Stem Cell, Aging Cell, Stroke, Annals of Surger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曾獲加拿大國家健康研究所及加拿大國家心臟和中風基金會研究員獎。研究工作多次受到美國和加拿大國家健康研究所,美國和加拿大國家心臟和中風基金會,加拿大國家巴金森病基金會及美國Christopher Reeve 脊髓創傷基金會的資助。應邀擔任雜誌編委,並為多種國際期刊及基金會評審論文和基金項目申請。
教學情況
2013年至今在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理學教研室從事教學工作
2008年至2012年在美國內華達大學醫學院從事教學工作
2000年至2008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從事教學工作
近5年代表性論文
1. Hu R, Sun H, Zhang Q, Chen J, Wu N, Meng H, Cui G, Hu S, Li F, Lin J, Wan Q, Feng H. 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 mediated estrogenic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spinal cord injury. Crit Care Med 2012; 40(12):3230-7.
2. Zheng M, Liao M, Cui T, Fan DS, and Wan Q: Regulation of nuclear TDP-43 by NR2A-containing NMDA receptor and phosphatase PTEN. J Cell Science 2012; 125:1556-67
3. Hu R, Duan B, Wang D, Yu Y, Li W, Luo H, Lu P, Lin J, Zhu G, Wan Q and Feng H: Role of 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 in the secondary damage of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Annals of Surgery 2011;254:1–10
4. Chang N, Li L, Hu R, Shan Y, Liu B, Li L, Wang H, Feng H, Wang D, Cheung CC, Liao M and Wan Q: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NMDA receptor function by DJ-1 and PINK1. Aging Cell 2010; 9:837–850
5. Cheung CC, Yang C, Berger T, Zaugg K, Reilly P, Elia AJ, Wakeham A, You-Ten A, Chang N, Li LJ, Wan Q and Mak TW: Identification of BERP (brain-expressed Ring finger protein) as a p53 target gene that modulates seizure susceptibility through interacting with GABA-A receptor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0; 107(26):11883-8.
6. Liu B, Li L, Zhang Q, Chang N, Wang D, Shan Y, Li L, Wang H, Feng H, Zhang L, Brann DW and Wan Q: Preservation of GABAA receptor function by PTEN inhibition protects against neuronal death in ischemic stroke. Stroke 2010; 41(5):1018-26.
7. Li L, El-Hayek YH, Liu BS, Chen Y, Gomez E, Wu XH, Ning K, Li LJ, Chang C, Zhang L, Wang ZG, Hu X, Wan Q: Direct-current Electrical Field Guides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 Migration. Stem Cells 2008; 26(7): 1610-1836.
8. Li LJ and Wan Q: rSac3, a new member of Sac domain 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s family. Cell Research 2007; 17:1-3.
9. Chang N, El-Hayek YH, Gomez E and Wan Q: Phosphatase PTEN in neuronal injury and brain disorders. Trends in Neurosciences 2007; 30(11): 581-586.
10. Li G, Han L, Chou TC, Fujita Y, Arunachalam L, Chiew SW, Wan Q, Wang L and Sugita S: RalA and RalB function as the critical GTP sensors for GTP-dependent exocytosi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07; 27(1):190-202.
獲獎、成果、專利:
曾獲加拿大國家健康研究所及加拿大國家心臟和中風基金會研究員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傑出青年, 湖北省《百人計畫》特聘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