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素

萬素,戲曲研究所副研究員,女,1947年11月2日生,安徽安慶市人,中共黨員。

1974年由安徽師範大學藝術系音樂專業畢業。現為《戲曲研究》編輯部副主任,兼職中國戲曲學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中華戲曲》編輯部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素
  • 出生日期:1947年11月2日
  • 主要成就:戲曲研究所副研究員
  • 性別:女
經歷,主要成果,

經歷

1984年調入中國藝術研究院,此前,曾有10年音樂教學工作經歷。入院後由音樂專業轉至戲曲史論研究。個人業務路向,立足學術兼編輯工作,廣泛涉獵各藝術門類,尤其關注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音樂、舞蹈、影視等表演藝術,關注新時期戲劇舞台,不斷拓寬藝術視野,凝鍊犀利的鑑賞目光與敏銳的藝術感受力。
因兼職社團,頻繁參與全國性戲劇學術活動及組織工作,對當代戲曲藝術的文化生態,對近百年來中國戲劇的變革與發展,予以理性思考,從而獲取較為寬泛的學術視界。

主要成果

擔任戲研所學刊《戲曲研究》編輯,責編了第50輯、52輯、54輯等(共50餘萬字);責編文集《徽班進京200年祭》(16萬字);參與《中國京劇大百科全書》音樂分支編輯、撰稿工作(撰寫2萬餘字);編撰《歌台深處――周信芳傳》(10萬字);主要文章篇目如:《戲曲的二級反饋》(6千字,與人合作),載1990年《桂海藝叢》;《徽班徽調史料輯錄》(3.2萬字),收入文集《徽班進京200年祭》,1991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周信芳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方法》(1.5萬字),載1991年《戲曲研究》36輯;《當年“滾調”領風騷“青陽”餘緒今猶聞》(3千字),載1992年《中國戲劇》10期;《“郭漢城學術成就研討會”紀實》(1萬字),載1992年《戲曲研究》43輯;《播灑火種在人間――李紫貴憶田漢》(1.6萬字),載1993年《戲曲研究》45輯;《戲曲藝術如何與市場經濟接軌》(1萬字),收入文集《市場經濟與文化藝術》,1994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箏琶彈喜怒繁弦急管總關情》(4千字),載1995年《中國京劇》第1期;《評劇鼻祖成兆才》(5千字),載1995年《文化月刊》第1期;《視點切換:世紀之交的東方戲劇》(4千字),載1996年《中國戲劇》第6期;《民間戲劇無寂寞但見山花紅爛漫》(2千字),載1996年10月30日《北京日報》;《邁向21世紀的京劇》(5千字),載1999年《中國京劇》第1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