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濤故居

萬濤故居

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政治委員和前委書記萬濤同志故居,位於距重慶市黔江區南十多公里處的馮家鎮,在國道319線公路西側,是一座完整的坐北朝南的四合大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濤故居
  • 地理位置:位於距重慶市黔江區南十多公里處的馮家鎮
  • 占地面積:1100多平方米
  • 共有房間:23間
故居環境,任務簡介,地圖信息,

故居環境

大院四周,圍有磚土結構的高牆。院內分為正房、轉角、廂房和前廳,中有天井小壩,總建築面積約1100多平方米,共有房間23間。其中,正房東側第一間為萬濤同志誕生地,西側正房的一半及西廂房為其堂叔伯住宅。萬濤曾在這裡生活過十幾個春秋,後外出求學,並投身於革命。故居的後院是一片竹林和果園 ,四季長綠。故居門前,地勢平坦,田連阡陌。門口及院內,原各有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桂花樹,每至仲秋,花開滿樹,濃香襲人,此地也因此而得名桂花樹。
萬濤故居

任務簡介

萬濤(1904—1932)原名萬詩楷,號鐵民,化名王德,土家族1904年1月20日出生在黔江馮家壩桂花樹。幼年家境較好,曾先後數易其師,飽讀詩書。1923年4月,時年19歲的萬濤,與濯河壩三門灘的冉啟秀結為夫妻。同年7月,離開家鄉赴渝求學。在重慶讀書期間,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特別是蕭楚女主筆的《新蜀報》,使其深受革命真理的教育。1924年,二十歲的萬濤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革命生涯。
1927年,為貫徹中央”八。七”會議決議,黨中央派萬濤任中央巡視員,到湖北省指導農運\農暴工作。1928年1月,鄂西特委在沙市成立,周逸群任書記,萬濤為委員,後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長。他與周逸群\段德昌等同志領導鄂西的游擊戰爭,為鞏固鄂西革命根據地以及湘鄂邊蘇區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30年初,萬濤擔任紅四軍第二路黨代表,與賀龍\周逸群一起堅決抵制李立三的”左”傾錯誤路線,使根據地得到了鞏固和發展。同年9月,鄂西特委改為湘鄂西特委,萬濤為副書記。1931年3月,湘鄂西中央分局\臨時省委成立,萬濤任中央分局軍委委員\臨時省委常委和省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團委員。同年9月下旬,被任命為紅三軍前委書記和紅三軍政治委員,與賀龍同志並肩戰鬥,鞏固和發展了洪湖蘇區。
不久,忠實執行王明”左”傾路線的夏曦撤銷了萬濤的政委職務,改派到湘鄂西任臨時省委任宣傳部長。萬濤不計個人得失,身處逆境,仍積極工作,與錯誤路線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1932年秋,由於肅反擴大化,萬濤同志沒有犧牲於槍林彈雨的戰場,卻被錯殺於他親手創建的洪湖革命根據地的荊門地區監利縣周老嘴。其時,年僅僅28歲。1957年12月,國務院擬就的<<洪湖革命紀念碑碑文>>中寫上了萬濤的名字。1979年版的《辭海》,也列上了”萬濤”的條目。萬濤烈士的英名,將流芳百世。

地圖信息

地址:重慶市黔江區馮家街道桂花漁電街萬濤同志故居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